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_积极心理学

当代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_积极心理学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在人类快要进入21世纪时兴起的心理学运动。

它关注人类的积极品质。

积极心理学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是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一种重新回归,是当代心理学发展的新趋势,是对传统主流心理学的修改和完善。

它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国家的稳定团结,同时积极心理学在发展中呈现的不足和缺点有待改进。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消极心理学;传统心理学;价值平衡;新趋势[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628(2013)05-0125-02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积极”一词源于拉丁文,原意指“具有建设性的、潜在的”意思。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心理学运动。

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塞利格曼在1998年心理学年度大会上正式使用“积极心理学”一词。

谢尔顿和劳拉·金认为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美德和潜力等积极品质的科学。

积极心理学研究重点放在人的积极因素等方面,认为心理学要以人具有的潜在的或建设性的力量为出发点,激发人的美德和善端等积极品质,最大限度地挖掘人潜在的力量,帮助人们获得幸福和快乐。

目前,与积极心理学相关的著作相继出版,如塞利格曼的《真实的幸福》、卡尔的《积极心理学:关于幸福和人类积极力量的科学》等。

积极心理学的影响已经从美国扩大到欧洲、日本和澳大利亚、中国等地区,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关注[1]。

积极心理学提倡心理学研究要关注人类及人类社会的积极力量,具体包括三个层面。

首先,在主观层面上研究,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个体的主观体验。

对待过去方面,研究满意、成就感等体验。

在对待现在方面,研究高兴、幸福感等体验。

在对待将来方面,研究乐观、希望等体验。

其次,在个体层面上研究,积极心理学重点研究人类人格中所包含的积极品质,包括人的善良、友好、宽容等品质。

再次,在集体层面上研究,积极心理学研究积极的组织系统,研究如何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等积极的组织系统来提高人的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

二、积极心理学实现了心理学的价值平衡(一)二战后的传统主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问题心理学自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独立以来,主要面临三大使命:治疗人的心理或精神疾病、帮助人们获得幸福的生活和培养非凡才能的人。

这三项使命在二战以前均受到心理学工作者的关注。

但是,二战以后心理学价值取向开始转向。

心理学家逐渐放弃了后两项使命,而把关注点集中在第一项使命上。

这种转向有着一定的历史背景。

首先,严酷的二战极大地破坏了人们原有的幸福生活,使人们的身体和心理都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战争威胁、食物短缺、社会动荡等问题相继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学家不得不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在问题的解决上。

其次,战争使得社会财产遭到严重的破坏,有限的资金只能放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上。

再次,二战当代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积极心理学*刘鹏飞(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广西南宁,530023)[收稿日期]2013-06-26*[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2011C0169)[作者简介]刘鹏飞(1982-),女,吉林人,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讲师,二级心理咨询师。

第28卷第5期2013年9月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 OF GUANGXI ADMINISTRATIVE CADRE INSTITUTE OF POLITICS AND LAWVol.28.No.5Sep.2013125后期有成千上万的普通百姓卷入战争,无论是战胜者或是战败者,其身心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

而这种创伤对于战后的军人尤为严重,许多军人在战后患上了“战争综合征”,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心理学家致力于研究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成百上千名心理学工作者成为临床心理治疗师。

(二)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价值回归积极心理学把二战以来的心理学价值上的取向定义为“消极心理学”。

消极心理学以矫治人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

在消极心理学的影响下,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对问题的修复,修复人破损的童年、损坏的动机以达到心理健康。

这种“病理性”的心理学以找到问题为出发点,以纠正问题为根本目标。

消极心理学过分关注人的问题,缩小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是所有的心理现象而不仅仅是问题心理,问题心理只是心理学研究的很小一部分。

另外只研究一个人的心理问题会限制人本身积极功能的发挥。

当今社会主张“以人为本”,人是社会生产的主力军。

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的“积极”、“正面”的力量,消极心理学只关注人所具有的问题,消极心理学把人看成被动的接受者,只有纠正问题才能得到发展。

以情感为例,自科学心理学诞生以来,情绪情感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有人曾对1987年至2000年的心理学文章进行搜索,结果发现研究负面情绪如生气、焦虑、抑郁等的文章数量是研究高兴、幸福文章数量的十倍以上。

二战以后的传统主流心理学主要以研究消极情感入手,带有典型的病理性特征。

传统主流心理学认为消极情感的去除是心理学研究的全部。

积极心理学研究积极情感,认为去除消极情感并不意味着产生积极情感。

积极情感的获得需要有意识地培养,需要有意识地训练人们如何去获得如快乐、幸福等积极情绪。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回归,是当代心理学研究的新的理解。

首先,积极心理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观。

它消除了传统主流心理学过于看重问题的思想。

心理学的根本目标是使人们能够获得幸福和快乐的生活。

在这点上,积极心理学的目标与心理学研究的宗旨不谋而合。

消极心理学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今的心理学家能够对很多50年前束手无策的心理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把很多患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人救出苦海。

但是,传统心理学在历史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并不能掩盖对心理学目标的缺失。

很多心理学家认为积极心理学的提出是心理学历史的革命。

这种说法有失偏颇。

积极心理学的确对传统消极心理学提出了很多的不满和质疑。

但是这种不满和质疑更多是针对传统主流心理学对心理学价值取向的失衡。

这种失衡是以研究心理问题为取向,过分关注问题而忽视人本具有的积极品质和潜力。

积极心理学的兴起是以研究人的积极力量和美德为出发点,是对传统主流心理学研究取向上失衡的纠正,是对传统主流心理学的修改和完善[2]。

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必然趋势(一)从生物的进化来说,任何生命均具有生的本能。

人在生活中出于种族的繁衍的需要会不断的自我完善。

积极是人类所具有的重要的本性。

同情、关心等积极品质在进化过程中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虽然积极是人类本来具有的本性,但是它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被发挥出来。

就像农民播种的种子,只有浇水施肥才能茁壮成长[3]。

(二)从社会发展来看,积极心理学思想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传统心理学在治疗人类的心理问题上有较大的进展。

但是目前世界上患有抑郁症、焦虑症等严重的心理问题的人数在逐年上升。

以美国为例,20世纪末抑郁症患病人数是40年前的十多倍[4]。

消极心理学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心理疾病的患病人数却在不断的增多和呈现低龄化,这与消极心理学发展的初衷相违背。

今天的人们相比过去具有更加丰富的物质生活,更多的自由,而人们却感到越来越不幸福。

今天人们已不再为了糊口而辛苦的劳作,他们希望生活得更加舒适、完美,他们更注重自己的精神享受。

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必然的趋势:社会越稳定越和平的年代,社会发展就会越关注人的积极品质的发展。

同样积极品质的发展也会促进社会的繁荣。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由一个贫困、落后的国家发展为文明、进步的国家。

目前我国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经济高度快速发展,然而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却不断暴露。

交通拥挤、污染严重等问题随处可见。

在这种情况下,强调如美德、善端、宽容等积极品质的培养尤为重要。

我国要建设成“和谐社会、美丽中国”都有赖于积极品质的培养。

在一个不再用为了生存而劳作的时代,追求幸福是最终的目的。

在一个追求幸福的时代,我们已不再为每时每刻发出警告,只要增强信心,发挥潜能,培养积极品质就可达至。

四、积极心理学发展的缺点和不足(一)成人化倾向是积极心(下转第129页)126理学发展中的典型表现。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基本上是成人。

成年人是充分社会化了的大群体,占据着大部分社会资源,具有“统治者”的地位。

他们身上所表现的特点与社会其他群体有明显的区别。

由于积极心理学取向的成人化,个体积极品质的发展历程,影响因素等难以做到客观与公正。

研究结果的适用性存在明显的问题。

另外,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对儿童积极品质的研究占有很小的比例。

六岁前是儿童积极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积极心理学应该更多的关注儿童的发展,尤其如同情心、爱心、宽容等积极品质在儿童身上的表现。

同样,老年人相关问题的研究也应列入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范围。

(二)积极心理学研究对象受社会文化影响颇深。

有调查显示,积极心理学研究内容主要以“白人的价值观”为主,有很明显的社会文化背景。

每个人的心理都会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会受到各民族文化背景的影响。

人的快乐、幸福等同样会受到价值观、文化背景、生活背景等多种因素错综复杂的影响。

因此,我们不能用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取代其他民族的价值观。

积极心理学需要依靠规范的科学方法,其研究对象要涵盖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这样的研究才具有价值。

(三)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与早期相关研究成果脱节。

积极心理学没有很好的融合早期相关的研究成果,如初级预防、增进幸福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等。

以前积极心理学也许是故意标新立异,但是现在积极心理学已经逐渐被心理学界所认可,将早期经验更好地融合有利于理论的整合规范化。

同时这种与早期研究成果的脱节也表现在对传统主流心理学的批判过于严苛和决断。

经过仔细的研究不难发现,传统心理学与积极心理学在主张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双方只是落脚点不同而已。

积极心理学理论中的关于如何看待人的发展与如何治疗心理问题等同样是传统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因此,积极心理学可以说是对传统心理学批判有余、继承不足。

这种状况可能会阻碍积极心理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1].刘翔平.给自己注入积极的基因[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2].苗元江.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大学报,2003.2.[3].崔丽娟.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心理学研究的新思潮[J].心理科学,2005.2[4].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责任编辑:吴莲](五)宿舍文化建设宿舍文化建设是宿舍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

笔者认为,宿舍文化建设应突出两点:一是学生的自主性,二是职业性,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进行“三自”教育,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宿舍各项文化建设活动,如举办宿舍生活报、宿舍文化节活动、寝室美化大赛、楼(舍)长竞聘、篮球赛和足球赛等等,增进学生间的了解和友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