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15分)1. (10分) (2017八下·徐州月考)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总是和雨脱不了干系。
雾,像一条腰带,缠在山头;雾,,。
这个时候,一场连绵的春雨就会 A 地来到你的世界。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尽管初春时节,说不冷也是假的。
当 B 的雨丝飘落在你的肌肤上的时候,你就会感到一阵阵透心的凉意。
雨, C 得下个不停。
那雨,细细的,密密的,轻飘飘地落下,让你没有一丝感觉,朱自清形容它像牛毛像花针,一点也不假。
只有你停下来,屏住呼吸,才能听见雨伞上微微的沙沙声。
那雨声虽小虽细,也能轻柔地敲打你的心,使雨中的你自然而然产生一种愉悦的释然。
(1)为文中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选择合适的词语。
(填序号)①缠缠绵绵②飘飘洒洒③淅淅沥沥(2)根据上下文文意在文中空白处仿写一个句子。
雾,________,________。
(3)修改画线句的语病,写出正确的句子。
2. (5分)在全国各地打造“城市形象”的背景下,武汉市积极投入其中。
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以“武汉的城市形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在“维护交通秩序,提升武汉形象”的活动中,你作为一名志愿者,在学校附近路口维持交通秩序。
当绿灯已转为红灯时,一个阿姨牵着孩子准备横穿马路,你认为这么做既不文明又很危险,就拦住这位阿姨说:“。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3. (7分)(2014·呼和浩特) 默写①________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②右手秉遗穗,________。
(白居易《观刈麦》)③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④杜甫《望岳》诗,全诗无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
其中“________ ,________”写诗人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细望两句“________ ,________”又表达了诗人激荡的心境和开阔的眼界。
三、中国名著 (共1题;共11分)4. (11分) (2017八上·乐清期中) 名著阅读(1)根据法布尔《昆虫记》中的描述,依据后面的动物选项填字母。
和下列习性相对应的动物依次是①它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________②它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
________③它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________④它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剪”下精确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________⑤它像个吝啬鬼,穿了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________⑥它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________【A、小麻雀B、螳螂C、切(樵)叶蜂D、蟋蟀E、杨柳天牛F、蝉】(2)假如你要向朋友推荐《昆虫记》,请说说推荐的理由。
(不能用上题内容回答)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5分)5. (15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舟上徐照小船停桨逐潮还,四五人家住一湾。
贪看晓光侵月色,不知云气失前山。
(1)徐照是温州诗人,他与徐玑、翁卷、赵师秀诗风相似、旨趣相投,而且字号中都有“灵”字,人们称他们为“”。
(2)诗中描绘了小船逐潮、江畔人家、晓光侵月、等江南常见的景致。
(3)“贪看晓光侵月色,不知云气失前山”中的“贪看”、“不知”表现了诗人此时怎样的心情?五、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6. (21分) (2017七下·南通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农夫殴宦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①,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②,仍邀③以驴送至内。
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街吏擒以闻,诏黜宦者,赐农夫绢十匹。
然宫市亦不为之改易,谏官御史数谏,不听。
【注】①宫市: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口称‘宫市’,实为掠夺。
②门户指“门户”税。
③邀:这里指“强要”。
(1)请用“/”标出下面两句中的停顿处。
(各一处)①遂殴宦者②谏官御史数谏(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①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________ ②才与绢数尺________③汝尚不肯________ ④遂殴宦官________(3)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以丛草为林B . 跪而拾之以归C . 能以径寸之木D . 不以疾也(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
②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5)文中卖柴农夫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结合文章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7. (14分)(2017·上城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洪武初,宁海饥,里中富人以麦贷贫乏者,每麦斗责谷二斗三升。
时贤母家有麦数廪① ,召诸子谓曰:“饥者众,而吾家幸有余,安忍乘时取倍蓰②之息?若等无效他人,宜减息一斗,以为乡率。
”又白于县,请禁多取息以病民者。
母好施予,孤弱不能自存者给以钱粟,不责其偿。
人或告饥,推食以予之。
遇人有急,度其事可解,属诸子为解之。
后或背负,绝不与较。
其处理世事,明远甚,虽丈夫弗逮也。
(节选自方孝孺《童贤母传》,有删改)范文正公,平生好施与。
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③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
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
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
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④。
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
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
殁⑤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公之重义,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
(节选自钱公辅《义田记》,有删改)【注】①廩(lǐn):米仓。
②蓰(xǐ):五倍。
③负郭常稔(rěn):靠近城墙经常有收成。
④斛(hú):古代容量单位。
⑤殁(mò):死。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 禁多取息以病民者(疾病)B . 度其事可解(推测)C . 属诸子解之(嘱咐)D . 予可无录也(记录)(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A . 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B . 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C . 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D . 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若等无效他人,宜减息一斗,以为乡率。
②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4)童贤母和范文正的为人处事有什么相同点?请结合两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4分)8. (19分) (2016九上·安定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诸葛亮”借西风王金宝诸葛亮真有呼风唤雨的神通吗?你看他在东吴修道坛,择吉日上坛,手持宝剑,披头散发,口中念念有词,装神弄鬼,还真把东风给“借”来了。
其实,正如小说所描述,诸葛亮只不过根据自己懂得的气象知识和看天经验,预计这日可能要刮东风,装神弄鬼,目的是麻痹周瑜,他好趁火烧曹操80万大军之机逃脱。
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和现代气象科学相比,真是差得太远了。
由于卫星云图、气象雷达、电子计算机、激光等先进技术在气象研究上的广泛应用,我国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不断提高,特别是对台风、暴雨、寒潮等重大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准确率提高更快。
当代的“诸葛亮”不仅能借东风,而且能借西风。
1976年1月的一次核试验,地面要求必须有西风,而所在场区常年却盛行东北风,气象科技人员通过分析大量历史资料,寻找出现偏西风的规律,预计23日13时可出现偏西风,于是有关部门当机立断,决定在那天14时试验。
结果,12点钟这个地方还在刮东风,一到13时果然转为西风。
1980年5月18日,我国向南太平洋海域试验发射运载火箭,需要良好的气象条件。
可是5月17日,试验海域气象条件十分恶劣,时而乌云滚滚,时而大雨倾盆。
18日的天气到底怎样?负责气象保障的气象工作者,在缺乏海域和广阔洋面天气预报资料的情况下,根据卫星云图分析,并结合他们多年的预报经验,慎重而果断地做出18日“气象良好,可以发射”的预报。
结果第二天试验海域果然天气晴朗,他们为我国向南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做出了贡献。
目的并非是天气预报,而是人工影响天气,使几千年来人们的呼风唤雨神话变成现实。
目前,人工影响天气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如人工降雨、人工消雹、人工消雾、人工防霜、人工消雷电,以及用人工办法在短时间内削弱台风中心的最大风速,等等。
但以上这些人工影响天气的办法,目前还只能改变局部地区的天气。
至于对大范围天气或气候的控制,只能提出一些设想。
有人设想,在高纬度或高山地区有冰雪覆盖的地方,撒播大量炭黑粉末,使冰雪融化;也有人设想,把大西洋的温暖海水用人工办法压进北冰洋中,使北极的冰层消失;还有人设想,在北半球北方的白令海峡筑一条大坝,阻止北方的冷海水进入北太平洋,由此改变北半球的气候。
这样大范围的天气控制和气候改造,牵涉到巨大的工程以及改造对全球气候效应的准确预测,因此估计要到下个世纪才有可能进行。
(1)本文是介绍气象学知识的,却从诸葛亮借东风谈起,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第二段划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3)第三,四段举了两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4)全文主要说明研究气象学的两个目的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5)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最准确的是()A . “当代的‘诸葛亮’不仅能借东风,而且能借西风”一句中,“当代的‘诸葛亮’”指当代的气象科技人员。
B . 现在,人工影响天气已取得可喜的成果,几千年来人们呼风唤雨的神话早已成为了现实。
C . 人们对改变大范围天气或气候的办法,提出了一些设想并开始付诸行动。
D . 到下世纪,我们人类一定可以改变大范围的天气或气候,进而改变整个地球的气候。
9. (15分) (2017八上·成都开学考) 阅读学问,回答问题幸会,妈妈张春我妈年轻的时候是一名会计,在食品站工作。
她的本职业务顶呱呱,现在已经60多岁,对数字依然非常敏感,心算精确到个位数。
我们小时候爱吃手指,把手指甲都啃坏了。
她就给我和哥哥在胸前吊了一粒甘草片。
因为甘草片比手指头好吃,我们就不吃手指头了。
我4岁的时候,看到其他小孩子在高楼外的屋檐上追跑嬉闹,也想跟上去。
妈妈没有打我骂我,而是去买了一个大西瓜,带我们站到那个楼顶上,瞅着下面没人,把西瓜扔了下去,然后说:“你们看,摔下去就是这个样子!”还有一次,在家里看电视剧《哪吒闹海》,看到哪吒自杀的时候,我一边伤心地大哭,一边去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