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方会计理论体系会计理论体系又称为会计理论结构,由各种相互独立且具有自身作用的会计理论要素,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会计理论体系是对会计实践进行理性认识和指导的规范化理论系统,是由各种理论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它是从会计实践中总结得出了关于会计的一般规律,用以解释和说明会计实务,评价和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指导和改进会计政策。
会计理论成为体系,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和研究中,对客观会计规律性的认识。
中西方会计理论体系各有自己的特点,通过对中西方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认识与运用比较研究,揭示其共性和特殊性,做到“取其精华,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学习西方先进方法和先进的会计理论,结合我国实际加以改造运用,同国际会计通行规则相协调,使中国会计理论体系具有国际化,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理论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会计理论体系西方会计理论比较一、中国的会计理论体系 (1)(一)会计理论体系的基本分类 (1)1.以会计对象为起点的会计理论体系 (1)2.以会计环境为逻辑起点的会计理论体系 (2)(二)构建会计理论体系的原则 (2)1.总体性 (2)2.结构性 (2)3.分类型 (2)4.相关性 (3)5.实用性 (3)(三)构建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3)二、西方会计理论体系 (4)(一)形成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点 (4)(二)西方会计理论体系 (4)三、中西方会计理论体系比较 (5)四、结论 (8)参考文献 (9)浅析中西方会计理论体系会计理论体系是以会计理论内容为构件的有机结合体,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特征。
科学的会计理论体系,在为会计理论工作者研究会计理论方面能够指明方向,为会计准则制定者在制定会计准则方面提供理论基础。
一、中国的会计理论体系(一)会计理论体系的基本分类会计理论体系是对会计实践进行理性认识和指导的规范化理论系统,在如今会计理论面临着大变革的知识经济时代,对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的不断重视和加强,既是会计理论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为我国会计实践进行指导的迫切需要。
当今我国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是在借鉴与改进国内外各种关于会计理论体系学术观点的基础上进行。
我国的会计理论体系一般可分为“内涵会计理论”和“外延会计理论”。
学者们将会计基础理论称为“内涵会计理论”,而将会计应用理论视为“外延会计理论”。
会计理论体系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类型,但我国比较完善的会计理论体系主要有两类:1.以会计对象为起点的会计理论体系我国传统的会计理论体系就是将会计对象作为建立会计理论体系的首要依据。
以会计对象为起点的会计理论体系认为,会计是一种管理工具,尤其是为政府计划管理服务的。
会计制度由政府部门制定,而会计的任务是为满足政府完成计划服务的,会计依附于国家计划,这使得空间本质与会计实务之间缺少一定的内在逻辑性。
但之后中国的会计理论体系不断吸取西方的会计理论体系精华,在结合中国实际发展的情况下不断进行变革。
现今持有此种观点的会计理论体系在基本构架上总体上按性质可以分为两大层次:基本会计理论和应用会计理论。
基本框架理论可分为会计起点理论和会计基础理论两个层次;应用会计理论可分为会计规范理论和会计实务理论两个层次,而每一层次又由若干的会计理论元素构成。
此观点认为会计理论研究和建立的起点是会计对象即会计实践的客体,这符合我国凡是必先探其本源的传统精神,与西方以会计目标为起点的实用主义取向有明显区别。
2.以会计环境为逻辑起点的会计理论体系此种会计理论体系融合了我国现有的各种理论体系观点,在结合我国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完善。
以会计环境为逻辑起点的会计理论体系有两大重要特征,第一是此种理论体系观点认为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是会计理论研究实践活动的理论,学习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是研究会计理论的首要前提。
二是此理论体系在借鉴西方研究成果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适应我国财经会计发展的观念理论框架,认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由基本理论延伸而来。
应用会计理论的主体由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构成,为分析、评估与指导会计准则提供了规范性的理论概念基础。
(二)构建会计理论体系的原则1.总体性会计理论体系是指一定会计总体的理论体系,会计总体性是一定会计事物构成部分的总和。
在企业中,一定会计总体是由会计预测工作、会计核算工作、会计决策工作、财务计划工作等构成要素总和而形成的。
而会计工作中的会计核算工作,又由资产、负责、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核算工作构成,这些要素总和又形成一定会计总体。
会计总体是被确指的一定的会计总体,不同的会计总体所反映的会计理论也不尽相同。
2.结构性按照一定依据确定一定会计总体的会计理论体系的各个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而形成结构化原则。
在确定的会计总体理论的前提下,确定会计理论体系的结构,根据(1)确定揭示结构的依据(2)确定结构的层次(3)确定结构的功能(4)确定结构转换的条件(5)结构优化(6)结构模型化等原则划分各个构成部分。
3.分类型根据总体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按照一定标志,例如(1)分类标志(2)分类相称(3)划分类别是相互排斥的等对总体进行划分,可以将总体划分为不同类型。
4.相关性相关性原则是指确定的会计理论总体及其结构要考虑有关的要求。
其相关的要求主要有继承会计理论研究的成果,借鉴西方会计理论的成就,反映会计研究新成果方面。
5.实用性实用性原则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志划分一定总体的会计理论体系的各个构成要素,这种形式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通过一定会计理论体系而划分的各个构成要素,对于人们认识会计理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明确会计理论功能,判断会计理论体系发展重点,指导会计工作,加强会计教育工作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三)构建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逻辑起点是指展开某种逻辑体系赖以推理、论证的最本质的抽象范畴。
对于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而言,研究会计理体系的是其最高层次,是会计理论研究的切入点。
所以在会计理论研究中,逻辑起点是一个必须探讨的、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其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会计理论体系的内在严密性,影响对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
作为会计理论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它应该具备以下条件:1.逻辑起点必须是客观的。
客观存在的事物是能够被人们所理解的,客观性通过研究掌握其发展规律,抓其本质,为人所感觉与认识。
若其不客观就无法被认识,也就难以掌握其理论的精髓。
2.逻辑起点必须是开放的。
作为会计理论的研究起点,它应该将会计系统与会计环境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与社会环境之间存在信息交换,成为连接会计系统与会计环境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让会计环境作用于会计系统,使会计理论系统根据环境变化作出调整,指导实践,使会计系统在适应环境变化的同时不断向前发展。
3.逻辑起点必须具有逻辑性。
会计理论的科学性应体现在理论严密的逻辑性上,对其他抽象范畴能够进行推理论证。
在会计理论体系中,会计研究起点应为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构造一个逻辑紧密、内容完整的会计理论体系。
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在会计理论研究中能够增强推理论证的逻辑性、严密性和科学性,在保证会计理论体系的构成要素紧密联系、环环紧扣的同时,最大限度实现会计理论体系的整体效应。
有助于明确研究者的研究思路,选择正确的研究方法和途径,使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相结合,避免理论脱离实践和理论落后实践等现象,有利于构建科学的现代化会计理论体系。
二、西方会计理论体系(一)形成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点对会计的认识是形成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点,会计定义是对会计认识的集中体现。
笼统的会计理论定义,可概括为:从会计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关于会计的一般规律。
会计学家A·C·科特尔顿教授指出,“会计理论通过为在会计中清晰地思维提供帮助来证实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会计理论的职责是对信念和惯例加以批评性分析,阐明经验与推广最佳经验,并引导对会计工作的起源和结果的直接关注”。
在1982年第四版的《会计理论》中,管理学教授E·S·亨德里克森提出“以一套广泛适用的原则作为形式而进行的逻辑推理”作为会计理论定义,并从评价、指导和解释三个方面说明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是密不可分的。
美国会计学会在《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书》中引用《韦氏新国际辞典》中关于会计理论的定义,从确定范围、建立准则、致命失误改进内容、扩展范围四个项目来具体说明会计理论。
1970年,美国注册公共会计师协会所属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在其第4号说明《企业会计报表所依据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中,对会计定义阐述为会计是一项服务活动,其职能是提供有关经济单位的数量信息,借以制定经济决策。
这也说明了会计信息并不仅仅限于为企业制定经营决策服务,还是为了制定经济决策而服务的。
通过比较以上各种会计著作中对会计的定义,可知西方基本是采用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对会计的定义,即会计是确认、计量和传达经济信息的过程,以使信息使用者做出明智的判断和决策。
(二)西方会计理论体系西方传统的会计理论体系为以会计假设为起点的会计理论体系,将会计假设作为建立会计理论的首要依据,以市场经济环境作为简历会计理论体系的前提。
它强调客观环境对会计的制约作用,但却缺乏明确的会计目标,使得会计理论很难发挥指导会计实务的作用,缺乏逻辑上的一致性。
随着经济变革的发展,现代西方会计比较流行以会计目标为起点的会计理论体系模式。
这种会计理论体系以会计信息为依据来制定经济决策目标,,以财务报告目标作为最高理论层次,根据最高理论层次中的可靠概念和会计概念,来推倒和制定会计准则,规范会计实务。
三、中西方会计理论体系比较从以上对于中西方会计理论体系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中西方对会计理论存在一定差异。
虽然中西方都强调会计理论是从会计实务中得出的,是由逻辑性、系统性的结论,但西方学者把会计假设、会计原理、会计概念明确的列入到会计理论定义的结论中,而中国学者则给出相对概括的定义。
例如葛家澎教授认为会计理论集中体现于会计学中,“会计学……把人们对会计这一实践活动的认识,加以系统化和条理化,形成一套完整的会计知识体系”。
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重点科研课题的研究上,葛家澎教授又对此进行了进一步说明,“来自财务会计实务,高于会计实务,反过来又可以指导会计实务的一套规范性的概念框架。
”作为系统阐述会计理论的专著《会计理论专题》中,阎达五教授指出,“会计理论可以说是人类积累起来的关于会计实践的理性认识,它应当完整地、准确地回答如何认识会计工作和如何做好会计工作这样两方面的问题”。
1995年12月,财政部曾发布《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在第七条中明确指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目标。
在中西方不同的会计理论体系观点中,有三种有代表性的理论体系观点如下:第一种,在《近代会计理论之介绍》一书中,朱国璋先生介绍了当时的美国学者观点,如图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