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西方会计理论 part6.5

现代西方会计理论 part6.5

第十二章>>第二节
一、资本保持的含义
在收益概念及其计量的研究中,必然涉及资
本保持(capital maintenance)概念。实际 上,无论是经济学收益或会计学收益,都不 应以侵蚀原投入资本为前提。也就是说,只 有在原资本已得到维持或成本已经弥补之后, 才能确认收益。所以,在理论上还要区分 “资本报酬”(return on capital)和“资 本回收”(return of capital)的区别。前 者表示收益,但它应在资本回收或成本弥补 (cost recovery)之后。因此,收益的衡量 必须运用资本保持的概念。
(三)收入的计量
一般而言,收入最好以企业提供的产品和
服务的交换价格来计量,这一交换价格代 表收入交易最终可取得的货币或收取债权 的现金等值。但是,从理论上说,收入的 计量应当是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交换价格 的折现值。 收入的计量应限于收入交易或生产过程的 结果所将最终获得的货币或其他等值。所 以,特定交易的收入应扣除有关的销售退 回、折让和商业折扣的金额。
第十一章>>第三节
五、企业的合并
FASB在1976年的一份讨论备忘录中提出,对
企业的合并可能有三种会计方法加以选择:
1.权益集合法(pooling
of interest method) 2.购买法(purchase method) 3.重新开始法(fresh start method)
益的确定可以有两种基本的形式: 1.根据收入费用观( revenue expense approach)决定收益。 2.根据资产负债观(assets liabilities approach)决定收益。
第十二章>>第三节
二、收益的基本计算方法
进一步看,会计上计量收益的具体方法又
可分为交易法和作业法。 1.交易法(transaction approach) 2.作业法(activity approach)
第十二章>>第三节
一、收入的性质和确认与计量
(一)收入的含义与内容
在收益决定中,有必要明确收入的含义及
其确认与计量问题。虽然收入(revenue) 是一个基本的财务报表要素,但对它的含 义仍有不同的理解。概括地看,主要有两 种不同的观点:
1.流转过程论(flow
process approach) 2.(现金)流入量论(inflow approach)
第十二章>>第二节
一、经济学收益概念
另一位经济学家林德赫尔(Lindehall)把
收益视为利息,即作为资本物在不同期间 的“增值”。因此,在特定时期的利息和 预期消费之间的差额就称为“积蓄”(sav ing)。这一观点把收益确定为既定时期内 的消费加积蓄,积蓄就等于期间内资本的 变动。
第十二章>>第二节
第十一章>>第三节
二、投入资本的减少
在理论上,当企业赎回已发行股份而使股
东权益相应减少时,对于投入资本和留存 收益所带来的影响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其 争议的基本问题是:
(1)支付给股东的数额中多少应作为股东投资
退回,多少应作为留存收益分配; (2)对法定资本的影响应如何确认。
第十一章>>第三节
每个人、一群人和整个社会。
第十二章>>第二节
二、会计学收益概念
在会计上,对收益也有不同的解释,但一
般都认为,收益代表投入价值与产出价值 之比,或者是产出大于投入的差额,即如 果投入一笔资本,则超过资本额的报酬就 是收益。
第十二章>>第二节
二、会计学收益概念
总的来说,传统的会计学的收益概念,研
其他全面收益是指来自非股票发行和企业
正常盈利活动之外的收益(或损失)项目, 源自于对根据现行会计准则而不能纳入收 益表的某些资产负债表项目价值变动的确 认。
第十一章>>第三节
五、企业的合并
企业间的合并或兼并也可能促使股东权益
发生变化。但是当一个企业通过支付现金 或交换其他资产的购买交易获取另一个企 业的资产时,对购入资产通常按购置成本 (即在交换中放弃资产的价值)入账,以 便反映其现行价值。
第十一章>>第三节
二、投入资本的减少
1.单一交易概念
单一交易概念所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如果
库存股票没有立即注销或重售,其成本代表尚 未分配的股东权益的减少额,在库存股票的重 售或注销之前必须一直挂在账上,而使投入资 本和留存收益出现高估,并会导致误解,尤其 是当库存股随后注销或以明显低于成本的价格 重售时更是如此。 2.双重交易概念 根据双重交易概念,企业购进自己的股份被视 为其资本结构的收缩,库存股票在随后重新出 售时,则视同发行新股处理。
三、收益的内容
2.总括收益观(all-inclusive income
concept) 所谓总括收益就是指根据企业在某一特定 期间的经济交易或重估价(但不包括股利 分配和资本交易)所确认的关于业主权益 的全部变动。 3.非常项目和前期更正调整 关于收益内容的上述两种观点的主要分歧 在于对非常项目和前期更正调整的处理。
第十二章>>第一节
一、经济学收益概念
到了20世纪初,欧文· 费雪(Irving Fisher)
对收益概念作了进一步阐述,提出一种新的收 益概念。他认为,经济学的收益具有三方面含 义:
(1)精神收益(psychical
income),指人的心
理需要的满足程度; (2)真实收益(real income),指一定期间内 经济财富的增加,或一定时期内服务的增加; (3)货币收益(money income),指经济资源货 币价格的增加。
二、投入资本的减少
一个企业的投入资本(股本和缴入资本溢
余)通常被视为企业的永久性资本。在一 般情况下,投入资本不能支付给股东,从 而不会任意发生减少。而且,当某种特定 股票(如优先股)被赎回时,类似于部分 清算。
第十一章>>第三节
二、投入资本的减少
有时企业可能从市场上回购自己的普通股,
即库存股票(treasury stocks),借以为 了特定目的支付给部分股东或主管人员 (如履行员工认股权义务),或是为了减 少在外流通股票数额而稳定股票市价,也 有可能减少股东权益。此外,当企业的累 积亏损已经引起资本的实际减少而进行资 本调整时,通常也要确认投入资本的减少。
第十二章>>第四节
二、费用的性质及其确认与计量
4.在20世纪80年代,FASB在财务报表要素的研
究中,把费用定义为:“一个主体在某一期间 由于销售或生产货物,或从事构成该主体不断 进行的主要经营活动的其他业务而发生的现金 流出或其他资产的耗用或债务的承担(或两者 兼而有之)。”
二、投入资本的减少
通常,企业赎回原发行股份准备再发行或注
销时,可以有两种理解,即单一交易概念 (single transaction concept)和双重交 易概念(two transaction concept),将 分别形成两种处理方法:成本法 ( cost method)和面值法(par value method)。
二、费用的性质及其确认与计量
(一)费用的含义与内容
费用可理解为流出概念,代表企业为组织
生产活动或获取收入而发生的资源流出或 资源的牺牲,或者是与期间收入相配比的 回收价值(recovery value)。目前,财 务会计中对费用的代表性观点有:
1.费用是为取得收入的成本牺牲或已耗资产的
第十二章>>第三节
一、资本保持的含义
目前,对资本保持主要有两类不同的观点:
1.财务资本保持( financial capital
maintenance) 2.实体资本保持( physical capital maintenance)
第十二章>>第三节
二、收益的基本计算方法
根据上述对会计学收益的不同理解,对收
第十二章>>第二节
三、收益的内容
目前,在西方财务会计理论中,对期间收
益的内容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1.当期经营业绩观(current operating performance concept) 这种观点着眼于企业经营效率的衡量,即 表示企业资源在经营活动和盈利过程中的 有效运用。
第十二章>>第二节
成本。
第十二章>>第四节、费用的性质及其确认与计量 2.APB第4号报告提出,费用是从一个企业改变
其业主权益的那些盈利活动中产生的资产减少 或负债增加总额,而且是遵循公认会计原则确 认和计量的。 3.亨德里克森等人认为,费用是企业在获取收 入过程中所使用或消耗的物品和服务,它们是 与企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各 项因素的已消耗数额,或者可称为企业资产的 不利变动。
第十二章>>第四节
一、收入的性质和确认与计量
(二)收入的确认
在以交易为基础的财务会计中,收入的确
认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收入的已 赚取(earned),即企业已完成为获取收 入所产生利益所需的全部活动,或者至少 已完成整个盈利过程中的关键性活动;二 是收入必须是“已实现”(realized)和 “可实现”(realizable)的。
第十二章>>第二节
二、会计学收益概念
(3)传统的稳健处理可能导致收益数据的失真
或误解,或者造成人为操纵期间损益的弊端。 (4)基于历史成本原则可能使使用者误认为资 产负债表代表企业的价值,而不是仅仅反映资 产在特定时日的未分配成本余额。 (5)强调收益决定,将对资产负债表项目的计 量造成困难,如难以解释递延税项或其他一些 递延项目的分配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