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勒市概况库尔勒市成立于1979年9月30日,维吾尔语意为“眺望”。
库尔勒市地处欧亚大陆和新疆腹心地带,是古丝绸之路中道的咽喉之地和西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首府以及南北疆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因盛产驰名中外的“库尔勒香梨”,又称“梨城”。
全市行政区域面积726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11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73%。
常住人口55万人、流动人口40余万人,有汉、维、回、蒙等30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9.75%,少数民族占30.25%。
市辖9乡、3镇、5个国有农牧园艺场、5个街道办事处,3个州直农牧园艺场及兵团第二师所属3个农业团场。
市域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师部、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南疆铁路库尔勒办事处等中央、自治区单位。
201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5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0.6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0369元、15057元。
库尔勒市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蒙古族的“那达慕”、维吾尔族的“麦西来甫”等民间文化艺术深受各族人民喜爱,市区有贯通孔雀河、杜鹃河、白鹭河的城市风光旅游带,市郊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铁门关景区和山水相涧、景色迷人的库尔楚天堂大峡谷,周边有烟波浩淼的博斯腾湖、广袤迷人的巴音布鲁克草原、举世闻名的罗布泊、松涛林海的巩乃斯、风光秀丽的塔里木河、雄伟壮观的天山石林、千姿百态的“雅丹”奇观、世界最长的沙漠公路、海拔6973米的木孜塔格冰峰,每年都吸引了无数游人到此观光旅游。
1996年以来,库尔勒市连续摘取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佳魅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42项国家级“桂冠”。
2009年1月,成功创建为西北地区唯一的全国文明城市;2012年1月,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
2012年,被列入全国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城市、自治区优先发展的三个副中心城市之一。
在“2013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位居第58位,并首次荣膺2013年度中国“十佳‘两型’中小城市”和“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殊荣。
2010年,随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会议的召开,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号角响彻天山南北。
2010年7月,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第一次莅临巴州考察工作,提出了“三个走在前列”的殷切期望,特别指出“要把库尔勒市建成新疆重要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按照张春贤书记勾勒的科学发展蓝图,敢为人先的库尔勒人立下了豪迈的誓言:“打造西北地区一流的发展环境、宜居环境、人文环境,以新型城镇化为先导,带动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信息化和基础设施现代化,加快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走在全疆前列步伐,将库尔勒建设成为巴州跨越式发展的增长极、新疆重要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中国西部名副其实的‘塞外明珠,山水梨城’”。
在推进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库尔勒市把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确定了新的发展战略:到2015年中心城区面积达到120平方公里,市域人口达到100万;到2030年,中心城区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达到100万,真正成为“百万人口”的城市。
为此,库尔勒市积极探索创新科学跨越、融合发展、率先发展之路。
图为库尔勒市一角。
(记者确·胡热摄)多极发展整体提升州党委常委、库尉党委书记、库尔勒市党委书记薛斌指出,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必须树立更加创新的发展理念和更加开放的发展思路,要致力于破除单中心单极发展局限,谋划构建多中心多极支撑发展格局,进一步做强区域经济板块。
要树立“区域非均衡发展”的理念,在发展布局上规划多个发展极,然后根据这些区块发展的需求,充分考虑财力,分近期、中期、远期适时培育区域经济梯队,让有条件的地方先发展起来,以先发带动后发,先发反哺后发,形成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多柱擎天”。
库尔勒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三核九极六载体”,就是要抓住域内两条高速路、三条铁路、一个枢纽机场和五个枢纽站建设契机,在老城区、南市区、开发区“三大核心区”,分别布局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农副产品集散中心、火车客运站综合枢纽、公路客运中心枢纽、南疆特色产品集散中心、民航机场综合枢纽、火车东站货运综合枢纽、西尼尔新城服务中心、旅游休闲发展轴,培育壮大“九个发展增长极”。
综合配套市民中心、健身中心、展示中心、会展中心、文化艺术中心、旅游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完善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满足各族群众精神文化追求的“六大有形载体”,形成点、线、网联动发展,走区域有主打特色、城市有产业支撑、居民有便捷服务之路。
拓展外延丰富内涵在加快推进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进程中,库尔勒市没有走简单的“放大规模”之路,而是遵循发展规律,探索“组团式发展”,整体布局着眼于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两大提升”,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城乡发展,充分考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历史积淀、特色优势,科学安排产业基地、行政服务区、公共设施用地等大分区,加快形成两带七组团和城市群“两大格局”;城市各片区内部功能则遵循人的活动规律,坚持利民为要、宜居宜业,在提升核心功能的同时,综合配套居住、文化、教育、医疗、绿地、商业等服务功能,拓展外延、丰富内涵。
充分发挥老城区、南市区、开发区三大核心组团的龙头带动作用,分别定位为综合服务中心、商务文化中心、创业服务中心,形成“一城三区、一区双核”布局,每区形成两个核心功能区,每个核心功能区服务半径为3公里左右。
以城养城以城建城在建设“大库尔勒”的征途中,库尔勒市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调控作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将先进的城市经营理念贯穿于城市发展和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
库尔勒市坚持先提升环境、后开发建设这一原则,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着力打造一流的发展环境、人文环境、宜居环境。
以“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为突破口,实行就地安置、楼房+门面房、养老保险、免费就业培训和公益性岗位优先“四项惠民政策”,改善民生,留足空间,让居民和投资者坚定发展信心。
有效激活发展要素合理流向城市发展的新片区,以疏散老城区的压力。
“四两拨千斤”快速聚拢市场资金,以有限的财政投入撬动10倍、20倍甚至更多的市场投资,放大经济效益,突出社会效益,实现科学发展。
民生优先群众第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库尔勒市各级党政时刻牢记: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各族群众尽情享受这座城市的文明、富裕、美丽、祥和,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幸福指数。
“建设百姓幸福感更高城市”是全市各族群众实现“中国梦”的具体实践和美好夙愿,基于此,必须全力提升各族群众的安全感、舒适感、自豪感、认同感。
库尔勒市高度重视发展民生事业,每年保持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0%以上,投资数十亿元的民生工程正如火如荼地有序推进;加快把库尔勒建成南疆乃至全疆就学、就医、创业、养老最佳环境的进程,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应急物资、帮扶救助等体系建设大踏步走在全疆前列;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现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及时捕捉这些文化碰撞融合迸发出的火花,点燃全体市民弘扬新疆精神、建设美好家园的豪迈激情;倍加珍惜全国文明城市“两连冠”这一创建成果,让“天鹅故乡,幸福梨城,宜居家园”似春风化雨般润泽各族群众的心田。
扩容增速提质增效这座城市,因千年驿站的历史传承而开放包容。
库尔勒市的决策者们十分清楚: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意味着未来的库尔勒将承担起跨地州引领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光荣使命,要为巴州构建疆内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发挥核心作用,成为新疆争当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主力军和排头兵的重要支点城市,建成南疆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文化科技中心、医疗服务中心和旅游集散地、目的地。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是中心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
库尔勒市依托自治区大力培育的巴州到阿克苏特殊产业聚集区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加快推进上库综合产业园、塔什店循环经济园与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互为补充、错位发展,把“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做好项目建设文章和优化环境文章,促进“六大工业产业基地”上规模、见成效,以大项目、大产业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大发展;同时借助河北省产业援疆政策,做好产业承接,吸收资金项目投入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力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在库尔勒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提高商贸餐饮、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的水平,抓好重点旅游项目,跟进“丝路文化之旅”项目,筑牢“丝路中道旅游产业带”上的咽喉地位。
作为自治区的四大交通枢纽之一,库尔勒市全力支持、积极推进青新铁路、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二线、库尔勒至阿克苏铁路复线、218与314国道连线、218国道城区段东移改道、库尉能源资源大通道等项目快立项、快开工、快开通。
尽快启动疆内航空次枢纽、新疆南部航空枢纽机场改扩建工程,开通国际和国内直通航班,以交通走廊的大手笔书写立体交通的大文章。
一举数策多方共赢这座城市,因水的奔腾流淌而充满活力。
2012年,为破解组团式发展和棚户区改造这一瓶颈,库尔勒市以“塞外明珠,山水梨城”为目标,以“生态优先、环保立市”为基础,加大创新力度,放大生态优势,倾力构建“生态之域、水韵之都、幸福之城”。
规划建设了将孔雀河、杜鹃河、白鹭河三条河流横向连接起来的“三河贯通”工程,本着“不新增用水量、不减少输水量、不影响灌溉水”的原则,充分利用水脉循环优势,把原本分散的组团串联起来,解决城市水系纵向密集、横向不足的问题,将人文景观、自然风光和休闲健身场所融为一体,一举实现了财政收入、棚户区改造、综合服务功能提升、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多方共赢。
经过短短两年的建设,随着全长10.5公里的“三河贯通”工程一期A段天鹅河的通水行船和B段鸿雁河的竣工,昔日“脏乱差”的250多万平方米棚户区不见了,1万多户农民就地搬入新楼,3.8万平方米市民中心、3.9万平方米展示中心、1.5万平方米健身中心相继建设和投入使用,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写实的水墨丹青:小桥流水、黛瓦粉墙、拂堤杨柳、芳草红花、鸟鸣林间。
追求不止,脚步不停。
今天,当中央作出全面深化改革、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决策之际,库尔勒市正抓紧抓好自治区实施新型城镇化行动计划和“合理控制乌鲁木齐市人口规模,重点发展地州中心城市”这一政策机遇,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主城区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为加快建成新疆重要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