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后一课》PPT课件

《最后一课》PPT课件


奴化教育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在 东北沦陷区实行奴化教育。 日语被列为各级学校的必修 课程,教科书以“中日亲 善”、“共存共荣”“大东 亚新秩序”等谬论为基本内 容。中国历史将会被人篡改, 任何易于激发爱国感情的文 字都被删除。日本侵略者企 图以此消磨和摧残民族意识。
中文是一种有弹性的语言,它是 崇尚“美感第一,逻辑第二”的,中 文的诗歌,用最少的词表达最多的内 容,这是英文的十四行诗所望尘莫及 的。我写诗、写散文、写评论、翻译 大量的外文,都源于我对中文赤诚的 热爱。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
—葛红兵(文学批评家)
本文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但 是全文没有写到“爱国”二字, 你能从字缝里读出来吗?
学了本文后,你联想到了什 么?你有什么感受?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让我们记 住中国近百年来的屈辱历史,记住血 的教训!让我们记住那些为民族独立、 国家独立牺牲的人们!不要让这样的 历史再重演!!
视 频
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教师
热爱法语、热爱母语教育工作、热爱学 生、热爱法兰西的爱国志士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社会环境:“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等
交待背景。 反映小弗郎士的幼稚、纯真。 渲染一种悲剧气氛。
小说这东西,人人都能读,但 是, 要真的读出点韵味却又是非常之难,作 家真要说的话是从字缝里渗出来的。
有较强的自制力。
对敌人痛恨。 有强烈的爱国心。
变化原因分析
1、他原来就不是一个坏孩子,尽管贪玩,但 还能管住自己。
2、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先生一言一行对他有 巨大教育作用。 3、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的震憾。是普鲁士 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使 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人物形象总结---韩麦尔先生
学完本课,你有什么 话要对文中的人物说呢? 请你用属于你的语言 来各述心声吧。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时期,1870 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 由于当时法国政治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 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 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土。普鲁土政 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 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 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情节
情节整理:
开端 上学之前(1—6)
发展 高潮
结局
上课之前(7—10)
上课过程(11—23) 宣布下课(23—29)
找不同,评人物:
1、最后一课与平日上课的不同; 2、小弗郎士在上最后一课前后的不同; 3、韩麦尔先生与平时的不同;
4、镇上的人们与平时的不同。Leabharlann 人物形象总结---小弗郎士
不爱学习,天真贪玩。
默读课文,请从下列图中选择出与你 感觉一样的表情,并说说你的依据。
懊悔
感动
愤怒
难过
惊讶
小说的知识
小说: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刻画 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 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 叙事作品。
按篇幅、容量分:长篇、中篇、短篇、 微型小说
小说三要素:
人物 环境
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是小说的中心, 反映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 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语言教学是一门带有浓郁情 感色彩的人文学科,语文教学是 情感丰富的、有血有肉的“文本” 教学,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是一 种心灵的沟通。
都德,法国小说家。1868年出 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 得巨大成功,以此确立了在法国文 坛上的地位。 “普法战争”期间, 他的《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由 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 的艺术技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 的杰作。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 写有12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 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