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含完整图文动画,超实用公开课)

第三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含完整图文动画,超实用公开课)

/乳酸发酵 )。
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资料分析:
为什么包扎伤口要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或松软的创可贴等敷料? 为伤口创造了疏松透气的环境,避免厌氧型病原菌(如 破伤风芽孢杆菌)的繁殖,从而利于伤口的痊愈。
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资料分析:
为什么利用酵母菌酿酒时要先 通入一定量的无菌空气,而后 隔绝空气进行密封?
先通气是为了让酵母菌进行有氧 呼吸而大量繁殖。达到一定数量 后就可以密封,让酵母菌进行无 氧呼吸,产生酒精,达到酿酒的 效果。
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资料分析:
利用淀粉、醋酸杆菌或谷氨酸棒状杆菌以及发酵罐,在有氧条件 下可以生产食醋或味精。
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资料分析:
为什么要给作物及时松土? 及时为板结的土壤松土透气可以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 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
练一练
D 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转移的途径是(

A.葡萄糖→丙酮酸→水
B.葡萄糖→丙酮酸→氧
C.葡萄糖→氧→水
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方式
无氧呼吸
自主学习:教材94页—95页 1.无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是什么?概况为几个阶段? 2.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相比哪个阶段相同?不同的阶段反应的 过程是什么? 3.试写出每个阶段的反应方程式。
场所:细胞质基质
C6H12O6 酶
2C3H4O3 +4 [H] + 少量能量(2ATP) (丙酮酸)
② 丙酮酸彻底分解
场所:线粒体基质
2C3H4O3 +6H2O 酶 (丙酮酸)
6CO2 +20 [H] +少量能量(2ATP)
③ 水的形成 酶
24[H] + 6O2
场所:线粒体内膜 12H2O + 大量能量(34ATP)
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资料分析:
为什么稻田要定期排水? 防止幼根缺氧而产生大量酒精,从而使根系变黑、腐烂。
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
实质 细胞呼吸是 有机物 指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 氧化分解 ,
最终生成 二氧化碳 或其他产物,释放出 能量 并生
成 ATP 的过程。
产物及能量释放
“细胞呼吸”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呼吸”是一回事吗?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方式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方式
有氧呼吸顺口溜:
1.糖变酸 2.水来掺,冒出气泡CO2 3.氢氧见,化作纯水御春寒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方式
有氧呼吸 第1阶段
第2阶段
第3阶段
场所 条件
细胞质基质 酶
线粒体基质 酶
线粒体内膜 酶
反应物
产物
能量释放多 少 合成ATP多少
C6H12O6 丙酮酸、H2O
丙酮酸、[H] CO2、[H]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提出问题
酵母菌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吗? 在两种条件下产物分别是什么呢?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有氧条件下产生二氧化碳,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
进行实验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方式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有氧条件:用橡皮球(或气泵)充气 无氧条件:装有酵母菌培养液的锥形瓶密封放置一段时间
无 无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场所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主要) 细胞质基质
条件
氧气、酶
缺氧、酶
反应物 终产物 【H】的产生
葡萄糖、H2O、O2 CO2 、 H2O
第1、2阶段
葡萄糖 乳酸/酒精和CO2
第1阶段
【H】作用和利用 释放能量多少
还原O2 多
还原丙酮酸 少
合成ATP多少


共同点

C6H12O6
酶 2 C3H6O3(乳酸) + 少量能量
氧 呼 吸
例:乳酸菌、高等动物、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马铃薯
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细胞等)
C6H12O6
酶 2 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
例:大多数植物、酵母菌
概念: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 无氧 的条件下,通过 多种酶 的催化作用,
把 葡萄糖等有机物 分解成 不彻底 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 少量 能
酶 2 C3H6O3(乳酸)
2.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要 产生等量的CO2,则二者消 + 少量能量 耗的葡萄糖之比是多少?
C6H12O6
酶 2 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方式
问题拓展:
1.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可以完成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吗? 答:可以,在细胞膜和细胞质基质上进行。 2.下列生物中哪些不能够进行有氧呼吸?乳酸菌、念珠藻、变形虫、蛔虫、 人的成熟红细胞 答:乳酸菌、蛔虫、人的成熟红细胞。 3.用酵母菌发酵酿酒,当酒精含量达到12%-16%时,发酵就停止了,为什么? 答:酒精达到一定浓度对酵母菌有害,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
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溶液或米饭等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方式
A组:有氧
B组:无氧
目的? 排除空气中二氧化碳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B瓶应封口后放置一段时间,再连接 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其目的是?
消耗 B 瓶中的 O2以形成无氧的环 境。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方式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检测 澄清石灰水浑浊程度/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方式
有氧呼吸总反应式:

C6H12O6+6H2O+6O2→ 6CO2+ 12H2O+能量
概念: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 氧 的参与下,通过 多种酶 的催化作用, 把 葡萄糖等有机物 彻底 氧化分解,产生 二氧化碳和水 ,释放能 量,生成 大量ATP 的过程。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方式
为什么把手插进堆放一段时间的新 鲜谷堆,会有潮湿和发烫的感觉?
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H2O,释放热量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方式
无氧呼吸两个阶段的比较:
无氧呼吸 场所 条件
反应物 产物
释放能量的多少 合成ATP的多少
第1阶段 细胞质基质
无氧、酶 葡萄糖
丙酮酸、[H] 少 少
第2阶段
细胞质基质 无氧、酶 丙酮酸、[H] 乳酸或酒精和CO2
下图测定植物细胞呼吸的装置。
(1)为什么要用不透光的玻璃罩来罩住植物? 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实验结果。
(2)如果将D瓶中的石灰水换成饱和的Na2CO3溶液也可起到相同的 作用,为什么?
呼吸作用产生的CO2被饱和Na2CO3溶液吸收形成NaHCO3, NaHCO3因溶解度较小而析出,故同样会出现混浊现象。
三、无氧呼吸
第一阶段
4[H]
葡萄糖(C6H12O6) 酶
少量能量
2丙酮酸(2C3H4O3 )
热 2ATP
细胞质基质
三、无氧呼吸
第二阶段
4[H] 酶
葡萄糖(C6H12O6) 酶
少量能量
2丙酮酸(2C3H4O3 ) 酶
热 2ATP
乳酸(C3H6O3)
酒精(C2H5OH)+CO2
细胞质基质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方式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方式
有氧呼吸
使内膜的表面 积大大增加!
双层膜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 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方式
有氧呼吸
自主学习:教材93页—94页 1.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是什么?概况为几个阶段? 2.每个阶段进行的场所是什么?反应物、反应的条件、产物是 什么?各释放了多少能量? 3.试写出每个阶段的反应方程式,提示葡萄糖分子式为C6H12O6, 丙酮酸的分子式为C3H4O3,还原态氢用[H]表示,能量用文字表 示。
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是
指标 溴麝香草酚蓝变黄时间长短 否变成灰绿色
条件 (检测二氧化碳)
(检测酒精)
有氧 无氧
更混浊/快 变混浊/慢
有大量二 氧化碳
有少量的 二氧化碳
无变化
无酒精
出现灰绿色 有酒精
结论
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的二氧化 碳。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方式
有氧呼吸的过程图解:
C6H12O6

细胞质基质
①酶
少量能量
线粒体内膜 6O2
4[H] 2丙酮酸(C3H4O3)
2ATP

③酶
② 酶 6H2O
20[H]
少量能量
大量能量
热 2ATP
34ATP
12H2O
6CO2 线粒体基质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方式
有氧呼吸
① 葡萄糖的初步分解
有同学认为,在有氧呼吸实验装置中10%的氢氧化 钠溶液不能完全吸收二氧化碳,有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干 扰,你同意吗?怎样保证实验更严谨?
思考二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方式
B组:无氧
铺上一层石蜡油, 目的是?
制造无氧的环境。
配置酵母菌培养液时, 加入的是煮沸后冷却的 葡萄糖溶液,目的是?
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是减少溶 解氧的含量,也能防止杂菌的干 扰。冷却后再加酵母菌是为了防 止溶液温度过高将酵母菌杀死。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方式
练一练
呼吸作用过程中有CO2放出时,则可判断此过程( C )
A.一定是厌氧呼吸 B.一定是有氧呼吸 C.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D.一定不是乙醇发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