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学基础

社会学基础

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一、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1、什么是社会?(1)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2)泛指由共同物质条件联系起来的人群(专指人)社会是抽象的社会生活社会现象是社会的具体表现2、生产关系:在生产中结成的关系,它是人们活动的基础,是最基础最重要的社会关系。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生产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

社会关系是人们共同活动彼此结成的关系。

3、社会关系的特点:历史性:每一时代社会关系是该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阶级性:任何社会关系都受特定阶级的制约4、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研究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探讨社会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5、社会学产生:1838 年10 月,孔德《实证哲学教程》第一次提出社会学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这标志着社会学科的产生。

6、社会学产生的条件;(1)历史条件:启蒙运动工业革命(2)思想条件:思想家对社会结构、社会变化的规律和未来图景进行了探索形成经济、思想、政治、社会哲学伦理观念。

(3)学术条件:自然科学*7、社会学功能:(1)理论作用:认识社会;预测社会发展趋势(2)实践作用:①为社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②有利于制定和实施科学的社会规划;③提供组织管理知识;④为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二、西方社会学发展史*1、孔德(1)提出了社会学这个名词指出是人的社会学。

(2)提出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3)把社会学理论系统化。

(4)对社会现象的研究包括社会动力学(研究社会过程和社会进步)与社会静力学(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

2、斯宾塞(英国社会学家、哲学家)(1)提出了社会有机论和社会进化论社会有机论:将社会看作有机体(分散的)具有一般生物有机体社会进化论:社会进化是矛盾的是必然的(2)《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阐述了社会学原理(3)宇宙现象、物理、化学、生物、天体现象(4)他的社会学对后来功能学派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学科发展史上的进步(5)但他反对国家干预反对社会革命他的价值体系为资本主义作辩护*3、迪尔凯姆(法国社会学家也是法国第一个获得任命的社会学教授)(1)他最早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2)指出社会学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主张用社会学事实来说明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分为物质(法律、劳动分工)、非物质社会现实(潮流、民族意识)(3)社会团结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4)社会宗教理论:宗教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神的力量实质是社会力量(5)社会学研究方法理论:《社会学方法的规则》有系统详细的论述*4、韦伯(社会学家、历史学家)(1)开创了与实证主义社会学相对立的“理解的”社会学传统,成为理解社会学的奠基人(2)方法论上提出了“理想类型”的观点和“价值中立”的主张(3)社会行动(合理行动)社会者赋予行动一定的意义而且这一行动与别人发生关系(4)政治社会学:权威:传统权威、魅力权威、法理权威其中(1)(2)理论影响了后来社会学的发展5、韦伯和迪尔凯姆是现代西方社会学的奠基人三、美国社会学的发展1、社会学产生于欧洲,蓬勃发展与美国。

2、(1)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社会学的芝加哥学派(2)帕森斯:结构功能理论——结构功能学派(3)李德·莫洛的符号互动理论(4)乔治·诺曼斯:社会交换理论*3、当代主要的社会学流派(1)结构功能理论:对社会构成要素关系的探讨,以求社会均衡,最大的特点是维系社会稳定资本主义。

代表人物:帕森斯、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学的保守性(2)社会冲突理论:成为当代社会学的重要流派。

代表人物:达伦多夫A 冲突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B 矛盾是由政治、权力、报酬、分配不均引起的其根源是社会制度C 肯定冲突的积极一面(3)安全法律论A 在社会中不满、敌对情绪的发泄有利于社会发展B 僵硬的社会制度不利于发现社会中的弊端不利于社会进步C 民主是重要的安全法律论的保证(4)社会交换理论把社会行为看作是至少在两个人中发生的或多或少获得报酬的行为。

评价:比较真实地揭示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忽略了人类社会性将之商品化。

代表人物:乔治·诺曼斯(5)符号互动理论:李德·莫洛,认为社会想象、社会行为只有通过人际交往才能实现社会互动。

人类社会是符号互动的产物。

(6)情景定义理论:在行动之前根据情景考虑是社会化的经验4、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出现→新中国成立之后初步发展→改革开放开始社会学教程5、社会学的特点:①实用化②定量化③本土化④多元化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一、什么是社会1、我国典籍中的社会:社:集体活动场所反映农业社会特征。

古代一种乡村基层组织会:集会、聚会、民间团体唐宋时期,社、会二字相连指民间的有一定联系的人形成的社会活动形成2、西方的社会概念:社会唯实派:社会是一个整体是真实客观的实体社会唯名派:社会只是一个代表许多人的名称*3、现代社会概念:社会是人和自然的统一体,人是生存发展离不开社会。

社会是一群的共同体,是一个集体的概念,社会是人的内在本质(社会性由社会关系表现出来)的一种产物的反映4、社会本质:社会的组成要素是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是社会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一切活动的基础。

二、社会结构概念:社会整体的基础构成要素及其相对稳定关系。

组成要素:人口、自然环境、生产方式①自然环境:人类生产发展所依赖的自然环境的总和环境:相对于主体而言,围绕主体,构成主体生存的占据一定空间的社会实体和因素A 自然环境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原生环境:没有被人们涉足或改变的环境/自然界本身具有的问题没法改变此生环境:被改造被污染的环境/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改变B 自然环境在社会结构中的作用①自然环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提供生存发展资源。

自然环境的状况会直接影响到生产生活发展,影响社会生产的布局,影响社会发展布局②人类社会作用于自然环境(客观)直接改变其状况,生产力决定环保的程度,人口规模影响生态平衡③人口:在特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由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总体(人既是消费因素,也是劳动因素)是社会构成的主体,是中心要素。

人口构成:A 自然构成(人口、年龄、性别)B 社会构成(阶级、民族、文化、职业)C 地域构成(人口密度、人口分布)人口金字塔:按性别划分的人口年龄分布与构成状况,并用以分析人口发展趋势的统计图人口变动:某一时期的人口数量、质量(结果呈现的变动过程)状况,分为自然变动、机械变动、社会因素导致的人口迁移。

人口问题:①影响社会稳定与发展②人口和社会问题的关系③就业问题④人口生产和物质再生产的失衡问题第三节文化一、文化的含义与分类*(1)[英]泰勒: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合整体。

(1)广义:人类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总和(2)狭义:(3)分层:①人类社会发展中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尤指精神财富②考古学用语,同一个历史时期的遗物③运用语言文字的知识和能力(4)分类:①有形的、具有物质的物质文化②以行为规范为主体的规范文化③各种知识包括态度价值信仰的人之文化(5)文化与文明的区别:①文明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②两者属性不同文明是一种积极状态及开放程度,文化有好坏、主亚之分*二、文化的特性:①象征性:一切具体文化现象都是一定类型文化的象征和反映②复合性/系统性:任何文化现象都是一系列内在联系的文化现象总和。

③多样性/特殊性:不同文化主体具有独特文化④共享/传播/继承/扩散/渗透性:一般共享性导致原有财富的物主的减少,文化共享不会*三、文化的功能:①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②文化影响人类自身素质③为人类提供适应和改变自然的能力④文化影响人们的生产方式四、文化运行:①文化融合:不同文化接触后接受对方的现象(任何文化都是文化融合的产物)②文化冲突:不同文化相互接触过程中的矛盾和对抗③文化同化:一种文化被另一种兼并第三章人的社会化第一节社会角色一、社会角色及其类型:1、社会角色来源:角色本是戏剧中的名词,演员扮演的戏剧中的人物。

米德把角色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来应用。

*2、含义:有一定的地位决定的,符合一定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是人的多种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的反映,是构成社会群体的基本单位。

①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来表现②社会地位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或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它由相互关系来确定社会角色是一整套行为规范和期待行为规范是指对行为权力的规范,社会对外在一定地位上的人会提出一种期望③社会角色是人的多种属性和多种社会关系的组合反映④社会角色是组成社会群体的最基本单位3、社会角色的类型:(1)按获得角色的方式划分A 先赋角色: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或生理因素基础上的,由先赋地位所规定的角色称为先赋角色特点:不可选择性和不可变更性。

社会对其期望具有稳定性和不可辩证性B 自致角色是经过个人的努力而获得的角色,一个人通过努力而获得某种社会地位与此对应,也就获得了某种社会角色(2)按角色规范性程度划分A 规定角色:指对角色的行为,行为规范和标准有明确而严格地规定的角色/角色的权利和义务有比较严格的规定B 开放角色: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日常生活中,社会在许多角色并没有明确而具体地规定,而只是指出了扮演这种角色所应遵循的基本思想。

这类角色的承担着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在一定范围内活动,这种角色叫开放角色。

角色的权利、义务规定不太严格,但不是没有限制的。

规定角色和开放角色的临界点:法律和道德的规定。

(3)A 功利性角色:根据角色追去目标。

以追求实际利益为目的。

判断其成功与否的标志是:是否追求到最大利益(有道德法律限制)B表演性角色:主要表现社会的价值观、秩序、法律、道德等。

目的:通过行动表现诸文化价值。

(4)A 理想角色:对于任何社会位置、承担某一角色的成员来说社会都为其设计了一套遵循的、理想的、被期待的行为规范来指导其行为这套行为规范称之为理想角色。

B 实际角色是处于某一社会位置上的人实践所应遵循的角色规范的情况而实际上表现出来的角色。

(5)自觉角色与不自觉角色二社会角色的扮演*(1)角色扮演的含义:一个人承担某种社会角色,并按着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

*(2)过程:①了解角色期望/期盼。

(社会对某一角色的行为规范的期望或要求,并不是针对某一角色具体承担者,角色期待是具体存在的,当个体成为这个角色时,必须了解这个角色的期望。

)②角色认同/角色认知/角色领悟角色的承担者对其行为规范的了解。

一个人扮演角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与角色认知有关。

③角色扮演的具体过程/角色实践(是角色人知的展开)*2、角色扮演的问题(1)角色混淆:指人们对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和角色规范认识不清,从而使扮演该角色的行为与其他角色的要求发生混淆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