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技术鉴定与理赔:第四章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提取及鉴定第一节概述一、痕迹物证的基本概念所谓痕迹物证是能够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
物证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交通事故中一般为车辆、散落物,以及留有事故痕迹的物品等。
痕迹物证是以它的存在情况、形状、质量、特性等来证明案件事实的。
因为痕迹物证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具体物品,比较容易查明,不像其他证据那样容易受到主观因素和其他复杂情况的影响,所以可用来审查其他证据的真伪。
在这里,需要单独说明痕迹的概念。
痕迹是事物运动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影像或形象。
公安、司法部门所研究的痕迹是专指犯罪行为所留下来的各种影像或反映形象,这些统称为犯罪痕迹。
这些痕迹,有的反映着作案活动过程和手段,有的则反映着作案人本身以及使用工具(如车辆)的形貌和特征,且均可用来证明犯罪事实,甚至证实犯罪人。
由于犯罪痕迹所反映的对象不同,在案件中解决的对象不同,形成研究工作的不同领域,因此又把痕迹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
1.广义的痕迹广义的痕迹,是指犯罪活动所引起(现场范围内)的一切变化而遗留下来的各种影像或反映形象。
例如,伤害人身形成的伤痕、血迹;毒害人命中的毒品和尸体;交通肇事后车辆的附加痕;撬门压锁被破坏而变形的钌铞和门框上凹痕;被翻动过的箱、柜、抽屉的凌乱状态;走动和接触物体时所留下的足迹、手印;罪犯在犯罪现场遗留下的工具、枪弹、烟头、纸片,或者从身上掉落的纽扣、毛发、分泌物、呕吐物和碎末、附着物、气味、颜色等。
这些痕迹的存在可以提供研究犯罪实施过程,分析案情性质和其他具体情节的重要材料,有的则可以提供检验鉴定的物质基础,因此在侦查案件中能起到重要作用。
广义痕迹不可能只由一门痕迹技术进行研究,有一些是法医检验的对象,有的则是刑事化学、刑事物理学、现场勘察学或者其他科学的研究对象。
2.狭义的痕迹狭义的痕迹,是指犯罪活动中使一客体作用于另一客体,前者引起后者发生形态的变化而遗留下来的反映形象。
前者叫做造型客体,后者叫做承受客体。
承受客体上的痕迹以各种形式反映着造型客体接触部位的外表形态、结构特征或动作特点,因此称之为形象痕迹。
研究形象痕迹可以解决同一认定问题,即可以确定痕,迹是何人何物所遗留。
所以,这种痕迹是痕迹检验技术的专门研究对象,而研究其他痕迹通常只是解决种属认定问题,如一种车辆粘附另一种车辆的油漆色。
物体的物质也是种属的认定问题,种属认定在特定条件、环境中可起的证据作用不可忽视。
二、痕迹物证的基本类型交通事故遍及城乡,现场状况千差万别,事故痕迹物证种类繁多。
根据痕迹物证的形态和形成机制大体可分为:1.附着物类型交通事故发生后,粘附在肇事车辆、尸体以及其他物体表面能够证明事故状况的物质,叫做事故附着物。
在事故发生过程中,车辆、人员或其他物体的接触部位会发生物质的脱落和转移。
肇事双方表面物质的类型、事故作用力大小、方向可以决定这种物质的转移过程。
由于形成事故附着物的条件不同,肇事双方接触部位的物质,有时呈单向转移,有时为双向转移。
附着物类型包括喷溅或粘附在车体、人体和其他物体表面的物质,例如血迹、毛发、油脂、纤维,以及附着在各种机械创痕上的如油漆微粒、橡胶颗粒以及热熔塑料薄膜等。
在一些粗糙物体的表面,有时还可以发现玻璃微粒这样的附着物。
具有一定粘性的物质一般会在车辆或者其他物质上留下一定痕迹,例如油脂、油漆、血液以及人体组织等。
在强力作用下,由于局部热变形而产生一些粘性物质,也会粘附在车辆及其他物质上。
例如反光膜和塑料,本身具有一定塑性。
经过高速摩擦,产生局部高温,软化产生一定粘性,粘附在其他物体表面。
在交通事故的发生过程中,掉落和转移微量物质,对物体具有一定的附着力,也能粘附在车辆、人体或其他物质表面。
例如纤维、毛发、微量油漆等。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附着物类型。
1)塑料附着物车体表面有一些由塑料制作零部件,而这些部件大多位于车辆的突出部位,发生交通事故时,这些部件很容易受到撞击和刮擦。
这些零部件大多质地柔软,可塑性较强。
由于受到撞击或刮擦而局部产生高温,因此被撕裂或拉伸呈薄膜状,粘附在车辆或其他物体表面。
2)油漆附着物为了防护和美观,各种车辆都有油漆涂层。
油漆是最常见的物证之一。
但是油漆的漆层状况、造型体和承受体的接触部位、作用力大小和方向都有很大的区别,不是所有交通事故都有油漆物证。
新的油漆涂层附着力强,不易脱落。
只有在和其他车辆或坚硬的物体以平行或倾斜的方式撞击时,表面物质才会发生物质的脱落和转移。
通过油漆附着物的检验鉴定,可为认定事故责任提供科学依据。
3)反光膜反光膜是一种反光性能较强的薄膜状物质。
为了保证夜间行车安全,各种车辆的牌照都由过去的油漆改为反光膜物质。
因为车牌安装在车辆前后较为突出的部位,在发生交通事故时,经常受到冲击和刮擦,呈粘胶状附在其他车辆或物体表面。
4)油斑附着物油脂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和交通运输车辆中,它也是交通事故现场常见的物证之一。
油脂可分为植物油、动物油和矿物油三大类。
在事故现场一般为矿物油,有时也有动植物油。
例如运输动植物油的车辆,在发生交通事故时这些油脂因撞击而喷溅或泄漏出来,遗留在现场或粘附在车辆、伤亡人员或其他物体表面。
提取油斑物证和车辆装载的油脂,经过检验鉴定,可为事故责任提供科学依据。
5)纤维物证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或行人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中,肇事车辆和人体发生接触,被撞人员的衣物纤维有时会粘附在车辆的表面,成为事故现场的主要物证。
这些纤维物证主要可分为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和化学纤维三大类。
植物纤维主要是棉、麻衣物纤维。
动物纤维主要是毛料、人畜毛发和丝织衣物纤维。
在交通事故现场纤维物证存在的主要条件是:肇事车辆事故接触部位粗糙、坚硬或具有坚硬的突起部位;肇事车辆接触人员头部或具有纤维和毛发的部位;发生交通事故时,肇事车辆具有快速、强力的撞击或刮擦作用。
一般而言,事故现场的纤维物证是极少量的,而且不易发现。
因此需要借助放大镜进行仔细的寻找和观察。
2.散落物类型散落物类型包括自身车上脱落而掉落在地上的零部件,钢制或木制碎片,油漆涂层碎片,塑料及玻璃碎片;橡胶碎条、碎块;结构性土砂碎片;自人体抛落在地面上的穿戴物品和携带物品以及被分离的器官、组织;从其他物体上撞、擦掉落地面上的诸如树皮、断枝、水泥及石头碎块等。
3.痕迹类型交通事故现场痕迹主要有车辆轮胎的拖印、压印和擦印;车身在路面上凿划印痕;车身和其他物体上被撞、挤压、砸、擦刮、刻划以及人体被撞击、碾压、撮擦所留下的各种痕迹与伤痕。
再就是车身、路面,人体和相关物体上因某些附着物涂污而形成的痕迹等。
这些痕迹在形状、尺寸、颜色上各有不同,往往是交通事故发生过程的一个侧面反映。
三、勘查痕迹物证的基本原则四、现场勘查和取证程序1.事故现场情况了解勘查人员到达事故现场之后,应该立刻询问见证人和受害者,查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和情况。
如果肇事车辆逃离现场,应该查清车辆特征和逃逸方向。
对于无见证人,受害人重伤或死亡的逃逸事故现场,则应根据现场情况,分析判断逃逸车辆的类型和逃离方向。
情况清楚的,应立即向指挥人员汇报,以及时部署追辑和堵截。
2.勘查寻找事故痕迹和物证对现场的肇事车辆、地面、伤亡人员以及有关物体,进行认真仔细地勘查。
寻找和确定事故的接触部位。
仔细观察事故痕迹和物证的形态和特征。
3.对事故痕迹物证进行测量对于已经确定的事故痕迹物证,应进行仔细勘查和测量。
测量和记录事故痕迹的位置、长度、宽度。
事故物证一般存在于事故痕迹处,只须测量和记录其位置即可。
4.提取事故痕迹物证根据所确定的事故痕迹物证的种类、位置等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提取。
5.事故痕迹物证的保护事故现场路面的痕迹物证必须在勘查、测量和拍照后才能进行提取。
否则恢复交通后痕迹物证将会被破坏。
车辆转向盘或其他物体上的指纹和轮胎表面的痕迹物证,如果不能及时提取,也可异地暂缓提取。
但必须采取保护措施。
车辆和物品最好存放在室内。
如果存放在室外,必须用毡布或塑料布,将事故痕迹物证部位覆盖起来,以防人员触摸,或因天气变化,造成痕迹物证的破坏和丢失。
五、痕迹物证的提取方法及注意事项1.事故痕迹的提取方法对事故痕迹进行了勘查、测量和提取,还不能满足事故处理工作的需要,还必须以适当的方式提取下来,才能进行检验鉴定,才能为研究事故和认定事故提供可靠的依据。
1)直接提取若有事故痕迹及和事故痕迹相关的物品、容易分解的车辆零部件,应将物品和有关零部件全部提取,用来进行检验鉴定和用作法律依据,2)间接提取无法进行直接提取的事故痕迹,应该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提取,①摄影或录像法。
即采用摄影或录像方法提取事故痕迹,可以快速、精确地反映痕迹的真实情况。
为了方便进行检验鉴定,摄录的痕迹影像应完整、清楚且特征不应发生变化。
②石膏灌注法。
遗留在地面上的立体痕迹,例如路面上的足迹、轮胎花纹印记等,可以采用石膏灌注法进行提取。
③硅橡胶和硬塑料橡胶提取法。
硅橡胶是一种有机硅化合物,呈乳白色粘稠状,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物,即可固化。
采用这种方法可提取有一定弹性且不易断裂和破碎的物体表面痕迹。
硬塑料的主要成分是松香、黄蜡、石膏和填充物。
这种塑料遇热易软化。
把它放人温水中,待其软化后,除去表面的水珠,在平板上按压出一个平面,把这个平面覆盖在涂有甘油的痕迹上,均匀压实,冷却定型后取出。
这种方法可以提取车辆或物体表面较大面积的痕迹。
④复印法。
对于用金属粉末在光滑平面显现出的指纹,可采用复印法进行提取。
具体方法是:透明胶带、黑色不透明胶带或摄像感光纸将显现出的指纹粘取下来,与有关人员的指纹进行对比。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提取机动车转向盘、车门把手和车辆表面的可疑指纹。
⑤静电吸附法。
遗留在光滑路面上的立体痕迹,例如泥土路面上的足迹、轮胎花纹印记,可以采用静电吸附法进行提取。
2.提取现场遗留物及注意事项1)散落物的提取散落在现场地面的油漆碎片、塑料碎片、玻璃碎片、车辆零部件及装载物等,可以用镊子夹取。
沾有事故物证的较大物品,可以用手提取,但不能用手接触事故痕迹和附着物部位。
2)附着物的提取粘附在小件物品和车辆零部件表面的物质,应该将有关物品和零部件全部提取。
对于粘附在车体上和其他较大物体表面的物质,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采取相应的方法提取。
对于固体物质,例如塑料、反光膜、油漆、干燥血痕以及人体组织等,可以用刀片刮取。
为了防止物证丢失,应将物证和部分载体一起提取。
还可以采用剪、挖、锯等方法进行提取。
为了保全事故物证,宁可使粘附物证的车辆或物体局部受到一些破坏。
对于液体物质,例如血液、油脂等,可以用纱布、滤纸或脱脂棉提取。
3)提取对照样品提取对照样品就是提取进行检验鉴定的比对物质。
通过比对检验,可以为认定肇事车辆提供科学依据。
由于互相碰撞或刮擦的物体之间表面会发生物质的转移,如果事故现场遗留了肇事车辆本身的物质或装载物,勘查人员应将现场遗留物仔细提取并妥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