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生物反应器

第一章生物反应器

④ 在发酵过程中,生化反应机理和途径相当复杂,有的尚不清楚,很难进行化学计量学的计算及反 应动力学的研究,加上反应时常是气、液、固三相并存,有的反应液粘度很大,流变学性质复杂, 对反应器中物料的混合和传递带来不利,
使采用化学反应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解决生物反应器的设计放大问题存在较大困难。
生物反应器的分类
化学工程还包括下面几个重要的内容
1、流体的输送及混合。核心问题是流体之间动量的传递、机械能的转化。 2、热量的传递。生物反应器要考虑发酵热的传出以及发酵罐温度的控制。 3、物质的传递。生物反应器内进行着各种物质传递过程,这些传递过程的强度主要由浓度
差以及扩散的面积决定。
第二节 细胞生长及代谢过程动力学
➢ 这种模型考虑到胞内不同的结构单元,对更精细地分析细胞的代谢调控是很重要的,其分析结 果对于过程的优化往往具有指导作用。
➢ 结构模型考虑了胞内各结构单元的代谢及相互作用,因此列出的方程参数多、复杂,不容易解, 即使用计算机求解也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因此在过程控制中较少用这种模型。
离散型非结构模型
✓ 把细胞分为几种不同形态或功能的类别。总的细胞量是各类细胞量的和,各类细胞有不 同的生理功能。
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的生成只是在细胞生长时才能生成,而后者则只要有细胞存在就 能生成。
4、均衡生长动力学模型应用实例
青霉素球状菌发酵(P6页) 实际在生物培养过程中,菌体的生长、基质的消耗及产物的生成三个方面是交织在一起
的。菌体的生长消耗了基质,而基质浓度的变化又影响菌体的生长速度,对于产物也是 这样。 因此,细胞培养整体的动力学模型是上述几个微分方程联立的结果。已知初始条件即可 以应用合适的数学方法对过程求解及分析。
SY-3000E发酵监控软件的主要功能:显示并记录发酵时间、温度、pH、溶解氧、转速、空气流 量、 压力、补料量、泡敌量、酸碱剂量等发酵过程参数;手动、自动、顺序和关联四种控制方式; 可实现数据记录和输出、动态曲线历史曲线显示和打印等功能 12、配套设备:空气压缩机:静音无油,50L/min以上;高压灭菌锅:内容量50L以上
常用的有:
⑴反应速率:单位时间物质浓度的变化量。如:细胞的生长速率、代谢产物的生成速率等。
⑵得率系数:两种物质得失之间的计量比。如:菌体的生成量对基质消耗量的得率系数。
⑶比速率:单位浓度的菌体、单位时间引起某物质浓度的变化量。如:菌体的比生长速率、基质的比消耗 速率、产物的比生成速率。
⑷理想流动和非理想流动
10、控制系统: 采用两级控制体系: 上位机(PC机)+下位机(发酵罐现场控制器);通过网线连接;上位机和下位机
都可以单独对发酵罐进行控制;上位机接入局域网时,可实现远程控制;发酵罐现场控制器采用进 口嵌入式控制核心,大屏幕液晶显示屏、轻触式薄膜键盘,全中文菜单式操作界面 11、发酵监控软件(免费赠送):
2、基质消耗的模型
基质包括细胞生长所需各种营养成分,其消耗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细胞的生长,合成新的细胞; 二.是细胞维持生命要消耗的能源物质; 三.是合成次级代谢产物。
3、产物生成动力学模型
产物主要指的是细胞培养过程中代谢生成的除细胞量以外的产品。
按照其生成特点,产物可分为两类:生长偶联型及非生长偶联型。
(一)按照生物反应过程来分
1、发酵过程用的反应器称为发酵罐; 2、酶反应过程用的反应器则称为酶反应器。 3、专为动植物细胞大量培养用的生物反应器,专称为动植物细胞培养装置。
发酵罐 发酵罐若根据其使用对象区分, 可有:嫌气发酵罐、好气发酵罐、污水生物 处理装置等。
其中嫌气发酵罐最为简单,生产中不必导 入空气,仅为立式或卧式的筒形容器,可借 发酵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搅拌液体。(见彩图)
产品名称:5L离位灭菌自动台式发酵罐 型 号: SY-3005QB
技术参数:
标准配置:
1、罐体系统: 罐体全容积:5L;工作容积:2~4L 罐体材质:硼硅玻璃+316L不锈钢;罐盖材质:316L不锈钢 罐体设计压力:0.1Mpa;夹套设计压力:0.25Mpa 罐盖结构:标准温度、PH、 DO 传感器插口各1个;标准泡沫电极插口1个;通用补料接口2
个;接种口1个;排气口1个;取样管口1个 表面处理:不锈钢内外镜面抛光,抛光精度Ra0.4
2、灭菌方式:高压灭菌锅灭菌 3、搅拌系统:直联机械搅拌;0.1KW直流电机;两层六平叶发酵专用标准桨;
控制范围:50~1000rpm,控制精度:±1%
4、温度控制:冷却水温度+5 ~ 65℃;精度±0.1℃; 5、pH控制:瑞士梅特勒pH电极及屏蔽导线;范围:2 ~ 12pH,控制精度:±0.02pH 6、溶氧控制:瑞士梅特勒DO电极及屏蔽导线;范围:5 ~ 100%,控制精度:±2% 7、泡沫控制:自动检测泡沫添加消泡剂;灵敏度100 ~ 100000Ω 8、补料控制:蠕动泵自动流加;范围:0~120 ml/min , 控制精度:± 2% 9、空气流量控制:转子流量计手动调节;范围:0 ~ 10L/min
第一章生物反应器
第一节 概述
➢ 各种细胞及其代谢产物的生产过程都要通过细胞的培养,而细胞培养所用的装置就是反应器。
➢ 生物反应器的作用:就是要为细胞代谢提供一个优化的物理及化学环境,使细胞能更快更好 地生长,得到更多的需要的生物量或代谢产物。
➢ 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是利用酶或生物体(如微生物)所具有的生物功能,在体外进行生 化反应的装置系统,是一种生物功能模拟机,如发酵罐、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反应器等。
对于相当多的微生物过程分析,特别是过程控制来说,均衡生长模型是可以满足要求的。
二、细胞浓度及其测量
➢ 细胞浓度在培养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 ➢ 在定量研究生物反应之前,首先需要说明微生物的浓度即菌体浓度的表示方法。 (g/l, kg/m3)
直接测定法
细胞干重法:测量细胞浓度的最基本方法。 显微计数法:显微镜和血球计数器。 平板计数法:生理盐水稀释,记录菌斑。 浊度法:波长600-700nm范围测量。
两种理想流动模式 ①全混式,即反应器内各点浓度及其它条件均一。 ②活塞流式,即反应器内物质沿一定方向流动,完全没有反向混合。生长的特点及细胞群体的描述
➢ 细胞的生长、代谢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 ➢ 与一般的化学过程不同,这个反应体系的特点是,它是一种多相、多组分、非线性的体
如何使细胞生长的更快更好?
一、好的细胞株系
二、良好的环境条件
1、良好的物理环境:最主要的有温度、pH、溶氧量、合适的混合强度以保证细胞与营养物 的接触及细胞的悬浮等。
2、合适的化学环境:要求有合适的各种营养物的浓度,并限制各种妨碍生长代谢的有毒物 质的浓度。
研究生物反应器的目的
1、确定为达到一定的生产目的需要多大的生物反应器,什么样的结构更好。 2、对已有的生物反应器进行分析,达到优化的目的。 3、分析各种生物反应器的数据,从而对细胞的生长、代谢等过程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生物反应器是工程学的一部分也是化学工程的一个分支)
系。 ➢ 细胞的培养和代谢还是一个复杂的群体的生命活动,通常每毫升培养液中含104-108个
细胞。而且,像任何有生命的东西一样,细胞也经历着新生、成长、成熟直至衰老的过 程,在其生命的循环中,也存在退化与变异的问题。
细胞群体进行简化假设
是否考虑细胞内部复杂的结构 是否考虑细胞之间的差别
非离散模型
4种模型
非结构模型
(最理想情况) 把细胞群体处理为 一种溶质
均衡生长(假设)
结构模型
细胞之间无差异,细 胞内有多个组分(结 构)
“平均细胞”近似
离散模型
不考虑细胞结构, 但各种细胞不均一
均衡生长(假设)
“平均细胞”近似
细胞之间不均一,细胞 内部多组分(实际情况)
非离散的结构模型
➢ 文献上简称结构模型。这种模型把细胞分为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组分。
3、植物细胞培养的特殊条件
(1)光照:离体培养的植物细胞对光照条件不严格,因为细胞生长所需要的物质主要是靠培养基 供给,但光照不但与光合作用有关,而且与细胞分化有关。
(2)激素: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特别需要植物激素的调节,促进生长的生长素和促进细胞分 裂的分裂素是最基本的激素。
4、微生物细胞培养的特殊条件
以间歇培养微生物为例,在培养过程中动 力学曲线包括延迟期、指数生长期、禁止期、 自溶期等阶段。
(2)细胞生长动力学描述: 细胞生长速率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比生长速率。 比生长速率:比生长速率表示在单位体积内单位量细胞经过单位时间增加的细胞量。这种增加
包括生长和繁殖两个部分。 比生长速率表示菌体增长的能力,它也受菌株及各种物理化学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细胞生长的特点、描述方法的分类 二、细胞的浓度及其测量 三、均衡生长模型 四、其它模型
一、细胞生长的特点
(一)细胞培养
1、细胞培养的一般条件
温度
pH
渗透压
营养物

无菌条件

气体
2、动物细胞培养的特殊条件
(1)血清:动物细胞离体培养常常需要血清。最常用的是小牛血清。血清提供生长必需因子, 如激素、微量元素、矿物质和脂肪。 (2)支持物:大多数动物细胞有贴壁生长的习惯。离体培养常用玻璃,塑料等作为支持物。 (3)气体交换: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比例要在细胞培养过程中不断进行调节,不断维持所需 要的气体条件。
一、生物反应器的特点及其分类
➢ 微生物的种类很多,特点各异,生物反应器也五花八门,各以不同的方式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反应器的设计涉及采用的工艺、搅拌和通气系统及主要基质的状态。
➢ 通气系统的基本形式有浸没式鼓泡器(有或没有机械搅拌)、表面通气装置和膜反应器。
生物反应器的特点:与一般化学过程的反应器相比,其基本原理和结构应是相近的,但有 如下特点:
四、其它模型
均衡生长模型把细胞看成一个‘溶质’,没有考虑胞内的结构和细胞之间的差别。在分 析胞内的诱导作用、对工程菌进行动力学描述以及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较大差异时,应 用这个模型是不合适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