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储层预测与评价
AVO
单层
振幅 高低高 低高低 高低互层
相 长 干 涉 相 消 干 涉
频率 韵 律 型 结 构 递 变 型 结 构
薄层
多层
一、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振幅类属性:
相长干涉 相消干涉 振幅增强 振幅减弱
薄层
频率类属性:
厚度减小,频率升高
厚度减小,频率降低
相长干涉 相消干涉
垂向分辨率:
(剖面图)
4
150 100 50
50 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80
Measured Average Sand Thickness (ft)
300
Measured Average Sand Thickness (ft)
达到属性结构的最优化,以尽可能相互独立的变 量组成尽可能低维的变量空间;
使有用信息损失为最小,剔除起干扰作用的属性
选择属性的常规
在预测储集层的各种地震属性中,要根据预测对象选取不同 的属性及其组合.
预测砂体厚度选用振幅类,频率类属性一般效果较好; 预测油气选取频谱类,衰减吸收类属性效果为佳;
一、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一、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一、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一、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一、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波形聚类属性
地震道波形特征是振幅、频率和相位的综合反映,是 沉积物及其结构或含有物的共同响应。地震道形状变 化有好几种情况,如强负、负、零、正、强正等。波 形聚类就是依据上述特征变化对地震道的形态进行分 类,因而具有岩性识别及指相意义。
属性 计算
从属性的计算角度大体可以将地震属性分成两类: 一类是单道计算属性,如频率、相位和振幅类属性等 另一类是多道计算属性,如相干属性和波形聚类等
一、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地震属性的计算提取
瞬时属性
(Instantaneous Attributes)
单道时窗属性
(Single Trace Windowed Attributes)
属性优化就是优选出对求解问题最敏 感、最有效或最有代表性的属性。
问题的提出
随着地震属性应用的不断深入,提取的属 性越来越多。地震属性分析通常要经过一 个属性个数从少到多,又从多到少的过程。 所谓从少到多,是指在设计预测方案的初 期阶段应尽量多地提取各种可能与储层预 测有关的属性。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有 用的信息,改善储层预测的效果。但是, 属性的无限增加对于储层预测也会带来不 利的影响。
确的属性参数参与运算或用作综合研究;
地震属性参数的总体选择原则
在众多的地震属性参数中,反映异常
特征相似的若干个参数中,只选其中 之一即可;
根据实践和经验,参与综合分析或处
理的属性参数一般在3至5个为佳 。
地震属性优选准则
优选后属性集整体与研究对象具有某种相关性, 能够对样本进行有效分类;
衰减度带宽
60Hz
反映沉积物及沉积旋回变化; 频率的薄层厚度的调谐作用,反映沉积环境或沉积体的 特征;
油气层对高频部分的吸收作用,可以检测储层的含油气
性。
相位类地震属性
相 位 类 属 性 相 位 类 基 本 意 义
瞬时相位 瞬时相位余弦
徐深8 徐深 7
瞬时相位余弦与瞬时真振幅之积
瞬时相位余弦与反射强度滤波结果之积 响应相位 可用于识别地层或地质体的边界。
瞬时频率:与沉积物颗粒有关。沉积物颗粒较粗时共振频率低,
沉积物颗粒较细时共振频率较高,因而瞬时频率能够反映沉积旋回, 也与薄层厚度的调谐作用有关;
瞬时相位:反映地震波穿过不同岩性地层时相位的变化,因而
可以用来检测岩性边界;
相干体属性:反映横向差异性,用于检测地质信息的变化,
特别是断裂特征的识别;
地震属性的标定
基于专家 知识的标定
第一类属性(相干等) 部分第二类属性(新区)
地震属性的标定
基于井孔资 料的标定
第 二 类 属 性
交会分析
模式识别 神经网络
将过井地震道作为已知样本
地震属性的标定
基于井孔资 料的标定
井少 井多 多属性
减少不确定性
少属性
需要有足够数量的标定样本
降低风险
地震属性的优化
横向上可辨:振幅变化 (平面图) 很大
结 论
沿层属性、等时属性、 体属性均可用于储层 /油藏横向预测。
小于
4
分层() 圈边()
对于薄层而言 , 分层并不重要 , 圈定边界才是最重要的。 地震属性有可能做到!
用调谐效应探测小于1/4波长地质目标体
最终沿层提 取的波型聚 类结果可以 看出一条明 显的边界线。
一、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一、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Which seismic attributes differentiate average sand thickness?
Sand Shale Sand Shale Sand Shale
Well L 13 - Seismic Attributes
2
Well 6
3
4 5 6 7 8 9 10
一、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一、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一、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地震属性参数的总体选择原则
不同的研究区域应根据本区的地质特点,
并在试验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属性参数;
需要解决的地质目标(如岩性、地层、含油
气性、断裂带等)不同,选择的属性参数应 有所不同;
选择反映异常特征最敏感、物理意义最明
Courtesy of ExxonMobil
Well 9
Duration
Measured Average Sand Thickness (ft) Measured Average Sand Thickness (ft)
300 300
Amplitude Maximum
250 200
250
200 150 100
瞬时相位 肇深 6
瞬时相位非常敏感,可以用来描述岩性尖灭、透镜体和
小断裂等边界。 储层中油气的存在会引起相位的局部变化,因此,该属 性与其他属性一起可用作油气检测。
常用地震属性及其地质意义
序号 1 2 地震属性 地震波运动学特征:旅行时间、波速(平 均速度、均方根速度)、道间时差 反射波的波系、结构、形态、地震相分析 的外形和内部结构 反射波对比追踪的连续性及延伸长度和可 对比范围 反射波振幅和强度(振幅包络) 反射波频率及频谱特征 反射波极性 反射波的相关性 反射波波形 非弹性吸收性质:吸收系数、品质因子、 衰减因子、对数衰减率 层速度 地质参数 反射界面的几何形态、地层的倾角及 埋藏深度 沉积过程、地层层理特征、古代剥蚀、 古构造特征 沉积过程及其连续性、沉积盆地的大 小 波阻抗差、地层厚度、岩石成分及含 流体成分 地层厚度、岩性、含流体成分 沉积顺序、岩石成分变化 沉积条件的稳定性,地层分界面的光 滑度 波阻抗变化规律、沉积环境 地层岩性、地层年代、含流体成分 地层年代、岩性、地层压力、孔隙度、 含流体成分
(Multi—Trace Windowed Attributes)
多道时窗属性
沿层构造属性
(Event Object Structure Attributes)
多道地震属性计算原理
方法原理:多道计算地震属性方法主要通过空间
不同提取方法来发现地震信息的变化。
方法实质:求取地震道的空间相似性或空间差异
250
200
Thickness = 3.3787 APA - 187.67 R2 = 0.869
150
100
50
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Average Positive Amplitude
300 250 200
Measured Average Sand Thickness (ft)
Average Loop Duration (ms)
Average Positive Amplitude
300
Minimum
250
200 150 100
150
100 50
50 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性,进而发现地震属性和地质信息的相关关系。
常规计算方法:相干计算—差异性
波形聚类—相似性
一、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一、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一、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三种方法:瞬时提取法、沿层提取法和多道体属性提取法
沿层和层间地震属性拾取方式
图a 沿一个解释层
开固定时窗,有4种 时窗选择,提取不 同目标层段属性。 图b 沿两个解释层
的选取。
地震属性的标定
对地震属性进行标定,是应用地震属性进
行各种研究的前提条件。
没有经过标定的属性仅仅是一种地球物理
参数,不含任何地质意义,不能用于地质 解释。
地震属性的标定
属 性 标 定 三 种 方 法
基于模型 基于专家知识或前人成果 基于井孔资料
一、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基 于 模 型 的 标 定
分成9类,反 映出中部河 道特征
一、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一、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一、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叠前属性分析
一、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一、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一、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一、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一、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一、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一、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一、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一、地震储层预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