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储层预测与评价
A
47
地震属性的标定
基于专家 知识的标定
第一类属性(相干等) 部分第二类属性(新区)
A
48
地震属性的标定
基于井孔资 料的标定
第 二 交会分析
类 模式识别
属 性
神经网络
将过井地震道作为已知样本
A
49
地震属性的标定
基于井孔资 料的标定
井少 井多
多属性 少属性
减少不确定性
需要有足够数量的标定样本
降低风险 A
40
地震属性的标定
➢ 对地震属性进行标定,是应用地震属性进 行各种研究的前提条件。
➢ 没有经过标定的属性仅仅是一种地球物理 参数,不含任何地质意义,不能用于地质 解释。
A
41
地震属性的标定
属 三 基于模型 性 种 基于专家知识或前人成果 标 方 基于井孔资料 定法
A
42
一、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基
于
模
AVO
型
的
单层
振幅
频率
标 定
薄层
多层
高低高 低高低 高低互层
相相 长消 干干 涉涉
韵 律 型 结 构
递 变 型 结 构
A
43
一、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振幅类属性:
相长干涉 振幅增强 相消干涉 振幅减弱
频率类属性:
厚度减小,频率升高
厚度减小,频率降低
A
薄层
44
相长干涉 相消干涉
垂向分辨率:
(剖面图)
A
TANE3R2
一、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时间域(求和、差、积、比)
频率域(Fourier变换)
传
复数域(Hilbert变换)
统
属性 计算
相关属性(相关函数) 线性预测 (最小二乘回归)
方 法
分形分维(分割法)
新
小波域变换(小波变换)
方
反演(阻抗,AVO及弹性参数)
法
从属性的计算角度大体可以将地震属性分成两类:
密度和流体性质,也反映AVO性质;
❖瞬时频率:与沉积物颗粒有关。沉积物颗粒较粗时共振频率低,
沉积物颗粒较细时共振频率较高,因而瞬时频率能够反映沉积旋回, 也与薄层厚度的调谐作用有关;
❖瞬时相位:反映地震波穿过不同岩性地层时相位的变化,因而
可以用来检测岩性边界;
❖相干体属性:反映横向差异性,用于检测地质信息的变化,
4
横向上可辨:振幅变化 (平面图) 很大
结
沿层属性、等时属性、 体属性均可用于储层
论 /油藏横向预测。
A
45
小于
4
分层() 圈边()
对于薄层而言,分层并不重要,圈 定边界才是最重要的。
地震属性有可能做到!
A
46
用调谐效应探测小于1/4波长地质目标体
最终沿层提 取的波型聚 类结果可以 看出一条明 显的边界线。
图b 沿两个解释层 开固定时窗,有5种 时窗选择,提取不 同目标层段属性。
A
39
时窗选择的基本准则
➢ 一般时窗长度应根据地震数据的主频而定,要 以各道均包含目标层又尽可能少地包含非目标 层信息为准;
➢ 提取层间属性,准确追踪目标层顶、底界面, 作为限定时窗,提取层间各种信息;
➢ 如果无法追踪目标层顶、底界面,则可以利用 目的层上、下可连续追踪的标准层来限定时窗 的选取。
A
52
不利影响
➢ 属性的增加会给计算带来困难,因为过多的数 据要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和计算时间 。
➢ 大量的属性中肯定会包含着许多彼此相关的成 分,从而造成信息的重复,导致预测不准。
➢ 属性个数与训练样本数有关。
A
53
5种常用物理意义明确的基本属性
❖瞬时振幅:与提取部位地层的反射系数有关,反映地层的速度、
地震储层预测技术与分析评价
A
1
交流内容
➢前言
➢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储层预测实例分析评价
A
2
前言
A
3
前言
A
4
前言
A
5
前言
A
6
前言
A
7
前言
A
8
前言
A
9
前言
A
10
前言
A
11
前言
A
12
前言
A
13
前言
A
14
前言
A
15
前言
增加维数、找A到最佳映射
16
前言
A
17
前言
A
18
前言
A
19
前言
A
20
前言
A
21
前言
A
22
前言
A
23
前言
这是谁? 为什么?
A
24
A
25
交流内容
➢前言 ➢地震储层预测方法(叠后)
➢储层预测实例与评价分析
A
26
一、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A
27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发展历程
A
28
A
29
一、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A
30
.
Brown A
31
一、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50
地震属性的优化
属性优化就是优选出对求解问题最敏感、 最有效或最有代表性的属性。
A
51
问题的提出
随着地震属性应用的不断深入,提取的属 性越来越多。地震属性分析通常要经过一 个属性个数从少到多,又从多到少的过程。 所谓从少到多,是指在设计预测方案的初 期阶段应尽量多地提取各种可能与储层预 测有关的属性。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有 用的信息,改善储层预测的效果。但是, 属性的无限增加对于储层预测也会带来不 利的影响。
性,进而发现地震属性和地质信息的相关关系。
常规计算方法:相干计算—差异性
波形聚类—相似性
A
35
一、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A
36
一、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A
37
一、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三种方法:瞬时提取法、沿层提取法和多道体属性提取法
A
38
沿层和层间地震属性拾取方式
层间方式5
图a 沿一个解释层 开固定时窗,有4种 时窗选择,提取不 同目标层段属性。
60Hz
➢反映沉积物及沉积旋回变化;
➢频率的薄层厚度的调谐作用,反映沉积环境或沉积体的 特征;
➢油气层对高频部分的吸收作用,可以检测储层的含油气 性。
特别是断裂特征的识别;
❖波形聚类属性:反映相同或相近地质信息的相似性,是上述
属性的综合,用于环境和岩相分析。
实际中提取各类地震属性都与这5种基本地震属性相关
A
54
❖ 振幅类地震属性
性振 幅 类 属
意振 义幅
类 地 质
A
55
❖ 频率类地震属性
性频 率 类 属
意频 义率
类 地 质
瞬时频率 振幅加权瞬时频率 能量加权瞬时频率 响应频率 优势频率 主频率比率 衰减度带宽
一类是单道计算属性,如频率、相位和振幅类属性等
另一类是多道计算属性,如相干属性和波形聚类等
A
33
一、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地震属性的计算提取
➢ 瞬时属性
(Instantaneous Attributes)
➢ 单道时窗属性
(Single Trace Windowed Attributes)
➢ 多道时窗属性
(Multi—Trace Windowed Attributes)
➢ 沿层构造属性
(Event Object Structure Attributes)
A
34
多道地震属性计算原理
方法原理:多道计算地震属性方法主要通过空间
不同提取方法来发现地震信息的变化。
方法实质:求取地震道的空间相似性或空间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