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lr
Rsm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1 n Sm n i 1 i
21
第四章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轮廓支承长度率 Rmr(c)
(综合参数) 实体材料长度Ml(c) (平行于中线且与峰顶线距离为 c 的直线, 与轮廓相截所得的各段截线长度之和)与评定长度 ln之比
Rmr (c)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Ml (c) Ml1 Ml2 100% ln ln
第四章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22
11
2013/11/22
Rmr(c)曲线
•与表面粗糙度的形状有关 •数值大小对应于不同的水平截距c •反映接触面的大小,与承载和磨损有关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第四章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23
• • • • •
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表面粗糙度的参数选用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零件配合性质的稳定性
• 加大间隙配合的实际间隙 • 减小过盈(过度)配合的有效过盈
配合变松
零件的疲劳强度
• 深纹应力集中 交变载荷
易疲劳断裂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第四章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10
5
2013/11/22
基本术语
轮廓中线: 穿过表面轮廓的 段参考线 评定表面粗 穿过表面轮廓的一段参考线,评定表面粗 糙度的基准线,有以下两种:
b—加工方法、镀覆、涂覆、表面处理或其它说明等 c—取样长度(mm)或波纹度(mm) d—加工纹理方向符号 e—加工余量(mm) f—间距参数Rsm值( μm)或综合参数Rmr(c)值(%)
第四章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34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17
2013/11/22
表面纹理标注(1)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第四章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第四章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27
标准评定参数值Ra、Rz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第四章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28
14
2013/11/22
标准评定参数值Rsm、Rmr(c)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第四章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29
lr、ln与Ra、Rz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第四章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30
15
2013/11/22
高度参数
当选用Ra时,只需标参数值,“Ra”可以省略 当选用Rz时,参数和参数值都应标出
表面加工纹理方向
表面微观结构的主要方向 由所采用的加工方法或其它因素形成 必要时才规定
第四章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38
19
2013/11/22
标注举例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第四章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 幅度(高度)参数(轮廓起伏) :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Ra 轮廓的最大高度 Rz – 间距参数(轮廓疏密) : 轮廓单元的平均宽度 Rsm – 综合参数(轮廓形状) : 轮廓的支承长度率 Rmr(c)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第四章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17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Ra
(幅度参数) 取样长度内,轮廓各点至中线距离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第四章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41
表面粗糙度的比较法测量
将被测表面和表面粗糙度样板直接进行比较,多用于车 间 评定表面粗糙度值较大的工件 间,评定表面粗糙度值较大的工件。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第四章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42
21
2013/11/22
表面粗糙度的光切法测量
光切原理,双管显微镜测量。常用于测量0.8~100μm的Rz值。
39
• • • • •
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表面粗糙度的参数选用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第四章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40
20
2013/11/22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比较法:将被测表面和表面粗糙度样板直接进行比较, 多用于车间,评定表面粗糙度值较大的工件。 光切法:利用光切原理,用双管显微镜测量。 常用于 测量0.8~100μm的Rz值。 干涉法:利用光波干涉原理,用干涉显微镜测量。适 于测量0.025~0.8μm 的Rz值。 针描法:利用触针直接在被测表面上轻轻划过,测出 针描法 利用触针直接在被测表面上轻轻划过 测出 表面粗糙度的Ra值。如电动轮廓仪,适于测量0.025~ 5μm 的Ra值。
35
表面纹理标注(2)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第四章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36
18
2013/11/22
表面纹理标注(3)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第四章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37
标注原则
标注符号的位置与指向
位置:可见轮廓线、尺寸界线、引出线或它们的 位置 可见轮廓线 尺寸界线 引出线或它们的 延长线上 指向:符号尖端必须从材料外指向被注表面
评定长度 ln:
评定表面轮廓时所必需的一段长度 评定长度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取样长度 不均匀的表面,宜选用较长的评定长度 评定长度一般按5个取样长度来确定:ln = 5lr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第四章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14
7
2013/11/22
取样长度lr和评定长度ln
基准线 (中线)
间距参数Rsm与综合参数Rmr(c)
设立的必要性
粗糙度轮廓的疏密度和形状影响零件: 密封性 粘结性 耐磨性 抗腐蚀性等 密封性、粘结性、耐磨性、抗腐蚀性等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第四章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20
10
2013/11/22
轮廓单元的平均宽度 Rsm
(间距参数) 轮廓单元宽度(含有一个轮廓峰和相邻轮廓谷的中线长度) 在取样长度lr l 内的平均值
2013/11/22
第四章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陈津平 博士 副教授 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 chenjinping@tju edu cn chenjinping@
相关标准
• GB/T3505 T3505-2009 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轮廓法 术语、定义及表面结构参数》 • GB/T1031-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轮廓法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 GB/T131-2006《产品几何技术表规范(GPS) 技术产品文件中表面结构表示法》
a为基本符号,表示表面可以用任何方法获得 b表示表面是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 c表示表面是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
a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b
c
第四章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33
标注代号
• a1、a2—高度参数代号及最大、最小允许数值(μm)
(一般只在 ( 般只在a2 处标最大值)
• • • • •
轮廓最小二乘中线: 使轮廓上各点至该线的距离平方和为最小。 轮廓算术平均中线 使轮廓在该线上下两部分面积相等。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第四章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11
轮廓最小二乘中线
y —— 轮廓偏距
y
i 1
n
2 i
min
12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第四章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6
2013/11/22
轮廓算术平均中线
F
1
F
2
y=f(x)
Fn
0 G1 G2 L Gm
x
F1+F2+…+Fn= G1+G2+…+Gm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第四章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13
基本术语
取样长度 lr:
评定表面粗糙度所规定的一段基准线(中线)长度 评定表面粗糙度所规定的 段基准线(中线)长度 一般在一个取样长度内应包含5个以上的波峰和波谷 限制和削弱表面波纹度对表面粗糙度测量结果的影响 数值上等于λc 滤波器的标志波长:lr = λc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第四章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24
12
2013/11/22
评定参数的选择
如无特殊要求,一般仅选用高度参数 高度参数相同时,轮廓疏密度或形状不同,表面 特性也不同:
轮廓疏密度 轮廓形状 影响 密封性、粘结性 影响 耐磨性、抗腐蚀性 反映 轮廓疏密度 反映 轮廓形状
非高度参数的选择
Ra
lr
1 lr Ra y ( x ) dx lr 0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1 n Ra yi n i 1
18
第四章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9
2013/11/22
轮廓的最大高度 Rz
(幅度参数) 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和谷底线之间的距离
lr
Rz y p max y v max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第四章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19
间距参数Rsm 综合参数Rmr(c)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第四章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25
评定参数的选择
如无特殊要求,一般仅选用高度参数:
优先选用Ra( 0.025 μm ~ 6.3μm )
能充分反映零件表面轮廓特征
当表面过于粗糙(Ra>6.3μm) 或过于光滑( Ra< 0.025 μm )时,可选用Rz
表面粗糙度的成因
机械加工的: 切削刀痕 切屑分离时的塑性变形 加工系统的振动 刀具与工件表面的摩擦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第四章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9
对零件性能的影响
零件的耐磨性
• 摩擦系数大 • 接触面积小 • 压强大
表面粗糙度大 加快磨损
抗腐蚀性 密封性 外观 测量精度 表面光学性能 导电导热性能 胶合强度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