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地理概况1.1.1地理位置庆城县位于甘肃东部,庆阳市腹地、泾河上游,界于东经107°16′32"至108°05′49",北纬35°42′29"至36°17′22"之间,东西长约70km,南北宽56 km,东邻合水县,西濒黑河与镇原县相望,南和西峰区毗邻,北和环县、华池县接壤,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县辖驿马镇、马岭镇、玄马镇、卅铺镇、庆城镇、白马乡、赤城乡、高楼乡、南庄乡、桐川乡、土桥乡、蔡口集乡、太白梁乡、翟家河乡、蔡家庙乡、熊家庙办事处、葛崾岘办事处等5镇10乡2个办事处。
地貌庆城县地处陇东黄土高原中部地带,全县除驿马镇、桐川乡有部分较宽塬面外,其余塬面支离破碎,川、台狭小,山区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呈残塬沟壑与丘陵沟壑地貌类型,全县海拔1011-1623米。
气候庆城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537.5毫米,年平均气温9.4℃,无霜期150天。
摘要基于SWOT 分析法分析了包头市黄河湿地公园的独特优势:湿地面积广阔,河岸带建设尊重自然地貌特征,规划主题显明,优惠政策出台及时,保护、防洪与旅游开发并重,但也面临着湿地公园建设晚、湿地污染、退化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湿地发展战略, 提出了黄河湿地保护措施。
关键词黄河湿地公园;建设条件;SWOT 分析;银川-兰州;包头黄河湿地除了具备其他湿地的基本功能外(冯赟昀等,2011),还有其独特功能,即降低洪峰、滞后洪水,减少洪水造成的财产损失;防止河岸侵蚀;抵御大风袭击等功能(刘军等,2011)。
目前,黄河湿地建立的湿地公园有青海贵德黄河清、甘肃兰州银滩、宁夏银川、内蒙古包头等,其中兰州和银川、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同属于我国二级阶地西北干旱- 半干旱区黄河上游流域。
建设黄河湿地公园是恢复黄河生态功能的举措之一,包头市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与恢复的基础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
本文基于SWOT 分析法, 选择自然环境相似的兰州、银川黄河湿地公园与包头黄河湿地公园的建设条件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包头黄河湿地公园湿地恢复、建设与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1包头黄河湿地地理概况包头南临黄河,东西接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阴山山脉横贯中部。
属干旱-半干旱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240 ~ 400 mm,降雨量主要集中在7 ~ 8 月,雨热同期。
年蒸发量2 100 ~2 700 mm,全年无霜期125 ~ 130 d。
黄河流经包头境内220 km,海拔高度自西往东为1 008(昭君岛) ~ 993 m( 土默特右旗),水面宽130 ~ 458 m,水深1.6 ~ 9.3 m,平均流速1.4 m/s,最大流量每秒6 400 m3,年平均径流量为260 亿m3。
黄河湿地北部阶地高出黄河水面2 ~ 4 m,宽约2 ~3 km;南部河漫滩高出黄河水面0.5 ~ 1 m,宽度约1 km。
湿地土壤以草甸土类型分布面积最大。
湿地景观以林灌、沼泽、草甸为主要类型。
黄河湿地鸟类有4 个群落,其中明水面鸟类群落目前主要在南海湖区域。
2 包头市黄河湿地公园发展条件SWOT 分析SWOT 分析法的主要内容是分析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徐祖信等,2009),下面从这4 个方面针对包头市黄河湿地公园发展条件进行分析。
2.1 优势2.1.1 湿地面积广包头市黄河湿地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82.3%,滩涂湿地290 km2。
与宁夏银川、甘肃兰州黄河湿地公园相比,包头黄河湿地公园面积是银川鸣翠湖面积(66.7 m2) 的4.35 倍( 李元刚等,2011)、兰州银滩面积(5.53 km2)的52.44 倍(张起鹏等,2012)。
2.1.2 河岸带湿地建设尊重自然地貌特征在建设防洪大堤时,使大堤在河流平水期与大部分河段保持适当距离,对现有河道尽可能保持原有宽度和自然地貌状态,采取当地砂土质岸坡、自然缓坡、干砌、块石堆砌等方式护堤,使之成为具有栖息地、生物廊道、滨岸过滤带、生物河堤等多种功能的生态河道。
2.1.3 规划主题鲜明沿黄河北岸从南向北形成“三带一廊多景点”。
“三带”即沿黄河湿地保护带、百米宽绿化带、三公里风貌控制带;“一廊”即170 km 以堤代路的生态游览走廊;“多景点”即建设“昭君出塞”等一批富含历史文化的景区、景点。
沿黄河北岸自西向东划分为以“滩”为主题的昭君岛湿地;以“水”为主题的九原区小白河湿地;以“园”为主题的东河区南海湖湿地;以“泽”为主题的土默特右旗共中海湿地;以“岛”为主题的土默特右旗敕勒川湿地共五大区域,规划总面积175.34 km2。
、2.1.4 优惠政策出台及时 2008年包头市政府推出的八大优惠政策( 李岸,2008),极大地推动了黄河湿地建设的快速发展。
2.1.5 保护、防洪与旅游开发并重包头市近年来对黄河湿地实施保护、防洪与旅游开发三管齐下的措施,2007 年投资100 亿元建设黄河沿岸220 km 湿地保护工程;2009 年成立包头市生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清理黄河湿地区域内砖窑等违章工程和建筑;2012 年5-7 月实施小白河段北侧启动绿化工程,对提高包头黄河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效果显著。
2.1.6 投资预算高,建设目标明确包头市计划再投资8.7 亿多元建设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周期规划为8 年(2012-2019 年)。
近、中期工程主要是2013 年开始实施小白河、南海湖等片区建设,远期工程建设敕勒川和共中海片区。
2.2 劣势2.2.1 黄河湿地公园建设起步晚包头黄河湿地公园建设比银川和兰州黄河湿地公园建设晚5 ~ 8 a,故其黄河湿地人工植被形成时间较短,群落稳定性较差,种类组成较单调,植被组成以草本植物为主,在当地气候条件下构成的湿地生态系统骨架还不太稳固,生态系统较脆弱,使其恢复到稳定状态的周期比较长,保护成本较高,建设和恢复湿地的任务繁重。
2.2.2 水土流失问题不可忽视湿地水土流失表现为水力侵蚀为主,风力侵蚀普遍存在,重力侵蚀时有发生,水土流失影响湿地水质的同时,还使湿地保水和碳汇功能大大降低(Xu et al,2012)。
2.2.3 配套的管理制度需要不断完善自2008 年以来,包头市相继颁布实施“包头市南海子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包头市湿地保护条例”“包头市河道管理条例”,还需出台针对包头市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管理条例,使配套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2.2.4 职能部门与管理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包头市政府于2011 年12 月31 日成立了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职能管理部门的设置与跟进都非常及时,但公园管理处综合协调管理的任务非常艰巨,专业、高效、精干的管理队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3 机会2.3.1 黄河湿地保护与建设写入包头市“十二五”规划以国家批准包头黄河湿地公园(试点)为契机和动力,将黄河湿地生态保护与建设等明确列入包头市“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3.2 有成功经验可资借鉴银川、兰州建设黄河湿地公园比包头起步早,自然条件类似,包头市黄河湿地公园建设可借鉴它们的成功经验。
2.4 威胁2.4.1 湿地污染 2005 年前,包头市部分稀土、钢铁等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部分工业污水注入昆仑河、四道沙河,流经包头市南郊农业灌溉系统,使污水中携带的有毒重金属、稀土元素进入农田表层土壤(于玲红等,2008;徐清等,2011;张庆辉等,2012);另一方面,包钢尾矿坝下风位8 ~ 10 km__范围内表层土壤轻稀土累积明显,极大地影响了该区域土壤动物群落结构(Li et al,2010) 和土壤微生物数量( 王建宏,2011)。
同时,污灌区地表径流水及渗流水通过淋溶作用将土壤、水系沉积物中的外源重金属、稀土等元素带入黄河湿地,严重影响了黄河湿地水质,进而影响湿地区域动植物物种多样性。
2.4.2 湿地物理退化包头黄河湿地区域内部分河滩上的违章工程和建筑,造成黄河湿地斑块破碎化程度提高,湿地物理退化加剧。
包头市政府从2008 年对黄河湿地进行恢复、保护与建设,但湿地建设工程范围较大,工期较长,施工过程中可能对湿地构成新的破坏;同时发展生态旅游等人为活动,使人工湿地景观在增加的同时,湿地破碎化程度也在加大,对湿地造成新的破坏,减损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3 SWOT 战略分析及保护措施3.1 SO 战略SO 战略即优势(Strengths)+ 机会(Opportunities),形成杠杆效应。
以包头市“十二五”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为指针,优惠政策为保障,8 亿多元投资预算资金为支持,具体片区为建设目标,有成功经验可资借鉴;而且黄河湿地公园建设起步快、起点高,还可逐步建立湿地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黄河湿地保护、防洪与旅游开发等杠杆,极大地促进湿地公园的建设与恢复,使湿地生态系统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3.2 ST 战略ST 战略即优势(Strengths)+ 威胁(Threats),表现为脆弱性。
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如果不正视威胁要素,将使优势难以达到最大发挥,可能出现优势不优的脆弱局面。
根据湿地公园建设与发展的要求,调整和完善配套管理制度,协调管理机制,强化管理效果,提高管理队伍的专业水平,加强对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的定量分析与信息化智能化跟踪监管,就可避免脆弱性,减少对湿地公园建设的消极影响。
3.3 OW 战略O W 战略即机会( O p p o r t u n i t i e s ) + 劣势(Weaknesses),表现为对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的抑制性。
湿地公园建设起步晚和水土流失问题将制约湿地公园的建设效果和建设进度,但有银川、兰州黄河湿地公园的成功经验可资借鉴,落实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抓好重点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有效防治水土流失。
同时,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构建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体系。
以水污染控制为基础,以水网构建为核心,以流域河道整治为手段,打造生态健康、功能全面的城乡水生态环境体系,使包头黄河湿地生态环境日益恢复,水土流失问题得到解决。
3.4 WT 战略WT 战略即劣势(Weaknesses)+ 威胁(Threats),表现为对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湿地退化和污染等问题,应抓住机会,充分发挥各种优势,使问题得到科学、及时地解决。
4 结语包头市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具有独特的优势,湿地面积广阔,优惠政策出台及时,保护、防洪与旅游开发并重,建设投资预算高。
包头市政府将黄河湿地生态保护与建设等明确写入包头市“十二五”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还有银川、兰州黄河湿地公园建设的成功经验,为包头市黄河湿地公园建设和保护提供了良好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