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差异_ppt
■(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图1-13,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比较 该图反映出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差异:三 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近几年三个地带的国内 生产总值增长都较快,但发展速度也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经济水平 高,增长速度快,中部次之,西部经济水平低,增长也最慢。
第17页表格,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城市的分布
从表中可以看出,东、中、西部地带的城市数量、规模都存在 很大的差异。 我国东、中、西部地带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2、工业化差异
看图说明东中西地带工业化的差异 东部工业化进程快、中西部相对滞后;东部工业产值明显 高于中西部。(东部:高新技术产业,西部:传统工业)
一、东、中、西差异
■(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划分依据:…… 第14页“探究活 动” 1. 2.浙江省属于 东部经济地带。 3.工业升级、 第三产业继续发 展。
中国政区练习
二.东、中、西部经济差异 1.划分范围
东部
中部 西部
2.差异比较
探究思考:
(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图1-13
(2)产业结构差异 图1-14
(3)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图1-17 (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图1-18
东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 工业结构 工业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
科技文化教育
部
中
西
部
交通运输
对外开放程度
例1.判断: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省级行政单位都临海。错误 错误 例2.判断: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都属于东部经济地带。 例3.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 D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东部地带
较快
工业产值
工业结构
较高 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 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 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城 城市化水平 市 化 城市综合实力 差 城市密度 异
较低
较低
较高 较高
较大
较小
3、对外开放的差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从沿海到沿长江、 陇海—兰新线,再到沿边境的全方位开放战略,在区 域不平衡发展的背景下,东、中、西部地带出现了明 显的对外开放差异。东部地带改革开放早,开放程度高, 吸纳外资的能力强,而中、西部地带改革开放晚,对外 开放的程度比较低。
第三产业
1、东部地带第二、三产业相对发达,中 西部地带第一产业占较大的比重。
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中西部地带自然 条件较差,历史基础薄弱,因而经济发 展水平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带。
对策: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 展。
读图回答:1. 说一说该市三次产业结构和轻、重工业比 例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趋势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2.试从三次产业的构成及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比例两个 方面,对该市2001年的产业结构进行评价。
1、产业结构差异
读下图,比较我国2002年三个地带三次产 业结构的差异,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全国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08%
10.66% 40.98% 48.44% 35.59%
17.90% 38.59%
19.23%
46.51%
42.18%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城市化差异
看表格,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城市的分布
表格反映东、中、西部地带城市存在哪些方面存 在差异?
东部城市化水平高于中西部;东部城市 的综合经济实力高于中西部同类城市; 东部城市密度高于中西部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地带 工 业 化 差 异
工业化进程
中、西部地带 相对滞后
较低 仍然是以传统 型工业为主体
“南轻北重,东轻西重”
第15页“思考活动” 1.我国三个地带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 形成的原因: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历史基础等方面的差异。 改进对策: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促进各地经 济的发展。
2.(1)该市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稳定, 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从工业结构来看,轻工业的比重上升很快。 这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2)加工制造业比较发达和第三产业比较发达,工业以轻工业 为主。说明该市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较合理。
(1)该城市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的比 重基本稳定,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 从工业结构来看,轻工业比例大幅度上升,重工 业基本稳定。 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和轻工业比例大幅上升能 活跃市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城市化进程, 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的需要。 (2)从三次产业的构成来看:第一产业比重仍然过大, 第二产业需要进一步发展,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从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比例来看:以轻工业为主, 重工业相对较弱,应进一步加强轻工业的发展。
3、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对外开放时间 对外开放程度 外资吸收能力 中、西部地带 较晚 较低 较弱 东部地带 较早 较高 较强
对外开放的差异: 东早西晚,东高西低
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
区域开放程度高, (1)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 理经验,与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从而提高 本地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2)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融入国际市场,及时把握研发 动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
3.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图1-17,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工业增加值结构
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带的工业增加值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 中部地带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相当于东部地带的1/3,而西 部地带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仅相当于东部的1/6,这说明东、 中、西部地带的工业化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
2.产业结构差异 图1-14,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比较 产业结构的差异是导致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 西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 产业结构 较大的比重 以重型产业为主 表现出一定的 工业结构 过渡性特征 东部经济地带 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 业相对发达 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 产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