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的发展阶段课件
P12活动
美国东北部受到资源衰减、设备老化、污染严重等因 素的影响,匹兹堡及其附近地区的钢铁产量明显减少,工业化地位显著下降。 目前,匹兹堡的钢铁产量只相当于以往高峰时期的70%—80 %。而美国西 部的硅谷、南部的休斯敦等新兴工业中心迅速繁荣起来,对美国东北部老工 业基地构成严峻挑战
生产方式——大多数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 转移 生活方式——由乡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
4.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某一优势因素, 比如矿产、能源、农副产品、地理区位等, 往往成为地区经济成长的突破口,并由此形 成支柱产业。就此问题,阐述你的观点。
①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 ②在区域发展初期,区域开放程度低,对外联系 少。 ③某一方面的优势,往往成为经济成长的突破口, 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并由此形成主导 产业。在区域发展的初期,往往由某一自然资源, 或便利的交通位置,或人文资源(如技术)等一 个或几个具有集聚作用的因素,吸引某产业或企 业,从而形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并由 此形成支柱产业。
传统工业区改造措施:
1.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传统工业
2.发展交通运输
3.防治环境污染,美化环境 4.发展科技 5.政策支持等
归纳: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域发展的历程:
项目 阶段
初期 阶段 成长 阶段
主要特点 面临的问题 人地关系 区域内城镇往往很少 基本协调 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产业中心向外发展, 资源枯竭、产业 开始出现明 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 老化、环境污 显的不协调 渐趋复杂 染、地价上涨等
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 的趋势,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内部相继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中心,中 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显著高于区域的平均发展速度。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大幅度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原因: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
大型中心城市少,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少,分布 稀疏。
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二)、工业化阶段
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 区域产 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劳动力开始 业结构 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区域 空间 结构
发展 状态
出现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交通运输建 设显著加快。
(2)、区域发展水平与对外联系 区 域 发展水平 较低地区 对外经济联系 内部联系和对外交流强度不大, 其社会经济通常是相对封闭的 将经济社会发展放在全国乃至全 球一体化的背景上综合考虑,十分 关注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和科技的进 展,区域是相对开放的,与外界保 持着密切的社会、经济和技术联系
发展水 平较高 地区
衰退 阶段
再生 阶段
区域经济整体呈现 衰败、萎缩的状态
区域经济逐渐复苏
高失业率、 人口减少
矛盾加剧
走向协调
二、区域发展阶段
(一)、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经济发 展水平 区域产 业结构 区域空 间结构 区域发 展状态
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少 传统农业比重大,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 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振兴的措施:
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 改进技术工艺,全面改造提升加工业 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治理环境污染 ⑤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改造和提升加工制造业,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⑥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
3、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在全面长期保持领先地位。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以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华南地区的外向型经济迅速崛起,上海这个传统 的老工业基地面临着空前的挑战。浦东新区的开发,为上海市的发展注入了 强大的活力。但是,在新时期,上海市仍面临着资源、土地、环境、市场、 进一步对外开放等突出问题。 就上述议题开展讨论,上海市的持续发展,需要克服哪些限制性因素?如何 增强城市发展的活力?
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三)、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项目 内 容
区域 产业 结构
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第 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相当大的比重。第三产 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高科技成 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 系大幅度增强,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 逐步形成。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 人均国民收入 @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
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地区
(2)综合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预期寿命、 教育程度、国内生产总值(GDP)
2、区域开发方式
(1)、类型
方式 特点
粗放 以自然资源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境 型的 大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 短期内的高速增长(高投入.高消耗.高 开发 污染)@ 方式 高水平 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利 的开发 用,强调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 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方式
(一)初期阶段—凭借某一优势因素,推动区域的初步发展
案例:——活动:P11
(二)成长阶段——充分利用优势因素,加速区域发展。
在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随着匹兹堡等早期中 心城市的逐步扩展,涌现出了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 布法罗等工业中心,工业化区域不断扩大。同时,产业结构 也趋于复杂化,出现了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为了 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生产需求,当局不仅在当地大规模开采 铁矿和煤炭,而且还从外地输入大量资源。在工业生产的过 程中,所排放的废弃物严重污染了本地环境,五大湖的生态 也遭受到一定破坏,人地关系变得空前紧张。
东北老工业基地:兴起(区位优势):
煤、铁、石油、森林等资源丰富。 海陆交通便利(铁路、港口密集)。人口较为密集。 工业发展早,基础好。 平原广阔,农业基础较好,潜力大。 衰落的原因: 矿产资源枯竭,生产结构单一。 生产设备老化,技术工艺落后,产品竞争力不高 环境污染严重 经济体制落后,产业升级迟缓 ⑤就业矛盾突出
空间 结构
发展 状态
区域处于较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以传统农业为 主的发展阶段 区 域 发 展 阶 段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区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工业化阶段 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提高
内部经济差异小—大—小 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高效益的综合 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状态有所不同
振 兴 东 北 老 工 业 基 地
其发展阶段有: 一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二 工业化阶段
三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案例:——活动:P9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区域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美国建国初期,匹兹堡只是一个普通的毛皮贸易场 所。尽管附近有优质大煤田,但几乎无工业可言。19世纪 中叶,随着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亚 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苏必利 尔湖附近出产的铁矿石,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美国的钢 铁工业中心。
严酷的现实迫使匹兹堡从以钢铁为主的重工业向多样化的 经济结构转变。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该城已经成功地完成经济转 轨,从低谷走向新的繁荣。 在匹兹堡新的经济结构中,高科技扮 演了重要的角色。该城历史上就有一定的科技基础。1886年,电 气发明家威斯汀豪斯(1846—1914)在这里创办了威斯汀豪斯电 气公司(又译西屋电气公司)。早在1920年,匹兹堡设立了世界 上第一座广播电台,使广大听众第一次感受到这一现代传播媒介 的无穷益处。1957年,该城郊区建成美国第一座核电站。今天, 匹兹堡集中有150个科技研究机构,拥有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 员1.5万人,开发从核反应堆、计算机软硬件到机器人等各种高新 技术产品,使经济发展充满活力。此地还是美国的几大医疗中心 之一,装备着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 经过治理的匹兹堡,恢复了 山青水秀的面貌,遍地绿树芳草。市内空气清洁度和河流水质均 已达到政府规定标准。
以下哪些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哪些属 于发展中国家
日本 印度 古巴 丹麦 尼泊尔 中国 美国 瑞士 埃塞俄比亚 英国
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人均GDP 人均国民收入 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
【背景知识】 高收入地区 == 发达地区
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1、指标:(1)常用指标
常用 指标 区域 类型
3.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在成长阶段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人们的 生活和生产方式产生怎样的影响?
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地关系紧张等问题。 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如就业困难、交通压力加重等使人地关系变得空 前紧张
4.有人说,如果一个区域的环境条件较差,即使这个区 域拥有丰富的资源,还是难以实现良性发展。你是否同 意这种观点。 同意,区域的发展要注意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如 果忽视了环境效益,最终经济效益也会丧失 5.联系上述材料,说一说,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 我们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由于我国西部地区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故在西 部大开发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恶 性 循 环
资源浪费 生态破坏 环境恶化
区 域 低 开 水 发 平 方 式
高 水 平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
可 持 续 发 展
3、区域的总体发展趋势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地理条件、发 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 相关,并且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 的总体发展趋势
• 区域发展过程与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 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表现出平衡——不平衡—— 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分析:在区域发展初期,经济发展水平低,区域内 部的差异比较小,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平衡发展状态,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起步和加速发展,城市的发展 速度要明显高于区域的平均速度,整个区域呈现出不平 衡的加速发展状态;随着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其内部的 差异缩小,区域处于比较高水平的平衡状态,因此,区 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 的总体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