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当前公安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与对策
当前公安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与对策
收稿日期: !""" . ## . #! 作者简介: 刘须群 % #/0’ . ( , 男,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教师。
第#期
刘须群: 当前公安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与对策
・ !"・
毕业生的就业无疑会直接影响到招生乃至整个公安教育。 目前, 各公安院校已感到压力重重, 毕业生就业 困难, 不仅冲击公安院校的教学, 招生生源减少, 质量降低, 而且招进的学生感到前途渺茫, 没有学习的后续动 力, 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也不高。定向就业是公安教育和训练的最终目的, 公安院校的毕业生就不了业, 也 就意味着公安教育的社会价值无从体现。 二、 产生的原因 当前公安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既有外部原因, 即社会、 经济、 制度方面有漏洞, 也有内部原因, 即公安院校 和学生自身素质方面存在不足。 首先, 我认为其外部原因主要体现在: 社会原因 #、 公安院校的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是在我国社会生活已发生深刻变化, 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 “大气候” 出现的, 是改革开放向深层次推进过程中的产物。首先, 大学生就业的 已发生重大变化, 大学生就业 已由过去计划分配成为国家终身干部到自主择业成为人才市场上的流动人力资源, 国家对大学生的分配不再 “父母官” 是大包大揽, 而是指导其在市场上就业。其次, 一些地方政府的 腐败成风, 在进人用人等关键环节上 《焦点访谈》 大搞权钱交易, 致使该进的没进, 不该进的却进来了。 #""" 年, 据 报道, 海南省某县交警大队一年 内突击进了 $%% 多人,其中竟有吸毒者。以某省公安院校的全省初任人民警察培训班为例,#""" 年,全省有 (主要是艺校、 师范、 农专、 小中专等毕业生) , &"& 名转业干部、 &!& 名非公安院校毕业生 #%’ 名调动人员进了 各级公安机关。 与此同年有 (&% 余名公安院校的毕业生, 只安排了 &!) 名, 仅占同年全省新录用的人民警察的 这批非公安院校的毕业生进了公安机关, 挤占了公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 人为造成了他们 (&* 。客观上, 在各级公安机关就业的实际困难。 经济原因 &、 公安院校的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级公安机关就业,而各级公安机关的所需经费均由当地政府预算,财政状 况好, 预算的经费可能多一些, 配备的警力就多一些; 财政状况差, 可能连公安机关现有干警的工资和办案经 《从杆石桥模式到世界警务改革大趋势》 费都难以保障, 根本没有财力再进新人。 学者王大伟在 一文中指出: 中 国警察是世界上负荷最重的警察, 他们一人要完成欧美国家二、 三名警察所要完成的工作。文中还列出: 各国 警察人数与人口比例, 前苏联为 $+, ( - 万人, 前西德为 $$, + - 万人, 美国为 &’, ! - 万人, 英国为 &(, + - 万人, 日 中国为 #+ - 万人。目前, 各级政府投入政法口的经费很难在人数上保证足够的警力, 经济发 本为 &#, & - 万人, 展水平也是影响我国公安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制度原因 $、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我国为了进一步加强公安队伍的建设, 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制度。#""$ 出台的 中 规定,新录用的公务员必须经过考试。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也是公务员,进公安机关必须公务员考试合格。 《人民警察法》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录用办法》 出台的 中规定: 公安机关新录用的人民警察主要以 #""+ 年根据 “ 公安院校的毕业生为主,不足部分可以吸收非公安院校的毕业生和从社会上公开招考 ” 。 #""" 年 ( 中发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政法干部队伍建设的决定》 (人发"&%%%#)! 号) 《关于 "#"""#+ 号) 和 &%%% 年 ) 月 地方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实行省级统一招考的意见》中规定:新录用人民警察必须参加省级统一招考并考 “公安院校的毕业生分配在公安机关” 试要求合格, 否则不能进公安机关。但是, 这些文件没有提到 的问题, 更 没有提出公安院校的毕业生应优先分配进公安机关。所以, 有的省市不搞统一招考, 或搞招考又缺乏透明度, 大搞暗箱操作, 缺乏公平、 公正、 公开竞争。如果公安院校大批毕业生流入社会, 他们反侦查能力强, 一旦与反 社会势力有联系, 其后果不堪设想。 其次, 我们再来谈谈其内部原因: 公安院校的原因 #、 公安院校方面的原因主要在招生、 教学、 分配环节上。首先, 公安院校在招生过程中, 有的没有严格按照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录用办法》 “质量” 上的标准招收新生, 导致生源先天不足。 有人曾感叹道, 学生 是一届不如 一届。 毕业后, 用人单位对个别学生颇有看法, 也会影响公安院校毕业生的整体形象。 另外, 受其它高校扩招的 影响和经济利益的驱动, 公安院校的招生数量近年逐年增加, 有的警校根本不顾其毕业生的就业, 而只是成倍
!"#$%&’$( @XHUH LUH FYW PLCIHI YXBPX THLG FW PCUUHEF 1WS . XCEFBEM GBOOBPCTFV WO ZCSTBP IHPCUBFV PWTTHMH MULGCLFHI * 2EH BI FXH WCFHU OLPFWUI WO IWPBHFVQ HPWEWNV LEG UHMCTLFBWEI* @XH WFXHU BI BEIBGH OLPFWUI WO PWTTHMHI LEG IFCGHEFI FXHNIHT[HI* 7BELTTVQ FXH LUFBPTH WOOHUI PWCEFHUNHLICUHI FXLF FXH UHTLFHG GHZLUFNHEF IXWCTG SH IFUBPF YBFX LGNBFFBEM EHY ZHUIWEEHTI BE* @W BNZUW[H IFCGHEFI J PWNZUHXHEIB[H DCLTBFV LEG NL\H FXHN SHPWNH DCLTBOBHG ZWTBPHNHEQ ZCSTBP IHPCUBFV PWTTHMHI IXWCTG IZHHG CZ UH] OWUNBEM LEG ZUWMUHII YBFX \HHE GHFHUNBELFBWE* )*+ ,-%.#( ZCSTBP IHPCUBFV PWTTHMH^ _WS . XCEFBEM^ PLCIH^ PWCEFHUNHLICUH
一、 问题的由来 近年来, 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带有某种特殊培养性质的公安院校, 其毕业生的就业 情况如何?从福建、 江西等省、 市传来消息, 公安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 以福建省的公安院校的毕业生就业为例: 福建省 #//- 年的统招毕业生 +-/ 人, 其中公安机关已明确录用 的只有 #+0 人, 占当年毕业生数的 !0‘ , 该省又有 +/$ 名毕业生, 其中只有公安部属院校的 ’’ 名毕 #/// 年, 业生通过了人事部和公安部组织的考试,其它的毕业生因该省暂停招考公务员的举措而当年不能进入公安 机关就业。江西省也存在类似情况。江西公安专科学校是唯一的省属公安高校, 中 #/// 年Q 该校有 ’!$ 名大、 专毕业生, 截止到 !""" 年 / 月份, 已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共 !-+ 名, 约占毕业生总数的 $-‘ , 有 !""" 年, 截止到 !""" 年 #" 月份, 已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仅有 ’/ 名, 约占毕业生总数的 #$‘ 。 湖 &#" 名公专毕业生, 北、 湖南等省也存在类似情况。 “公安院校的毕业生待遇分配在 公安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的现状与招生简章上的表述, 公安机关工作” 相距甚远。前几年, 当公安院校的毕业生就业遇到阻力时, 公安部曾发了许多文件, 如 #//’ 年 (公通字) (公政治) "#//’#-" 号文, "#//-#!!+ 号文, 的 三令五申确保毕业生分配在公安机关就业, #//- 年的 但在许多地方, 这些文件都成为一纸空文。
・ !"・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 年
增加招生规模,导致公安院校的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有些地方滞留了几届的毕业生都没安排,下一届的毕 业生又来了, 造成了恶性循环。其次, 近年来公安院校没有真正树立素质教育观念, 教学与实践出现不同程度 的脱节, 对实践性教学没有科学合理地安排, 专业设置往往落后于市场需求, 教材陈旧,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落后, 教学投入太少, 科研力量薄弱, 科研成果不能直接为公安工作服务。最后、 许多公安院校都没有成立相 应的就业指导机构, 学校与用人单位脱钩, 毕业生缺乏有效的信息渠道, 错失了就业机会。另外也缺乏相应的 就业宣传, 许多用人单位很少注意到公安院校的毕业生。 学生自身的原因 #、 “统包统分” 长期在 的优待下, 养成了公安院校学生的惰性, 表现在为数不少的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 性不高, 竞争意识不强, 危机感与责任感淡薄, 忽视自身素质的提高, 这部分同学毕业后在就业市场上就业能 力差, 个别人就是给了他机会到公安机关就业, 也可能因为综合素质差而被用人单位拒绝。 三、 对策 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们提出以下对策。 $、国家对公安教育应宏观调整 国家对公安教育宏观政策的调整包括对公安院校的结构分布、 公安院校的学历层次、 公安院校的发展趋 势与方向、 公安院校的招生就业体制等方面进行调整。 全国共有普通公安院校共计 !% 所, 其中本科院校 & 所, 专科院校 $’ 所, 中专 截止到 $!!! 年的数据统计, 院校 () 所。从学历层次来看, 本科、 专科院校少, 中专院校多; 从地域分布来看, 东部沿海地区多, 西部边远地 区少; 从毕业生就业反馈的信息来看, 本、 专科院校的毕业生供需应属基本平衡, 中专毕业生可能供过于求。 基于此现状, 目前, 国家应下大力气调整公安院校的结构, 节约有限的教育经费和教育资源, 将有限的资源集 中起来, 充分发挥效益。 在继续做好中专改制的同时, 积极发展本专科教育, 提高公安院校的学历层次。 今后, 国家要向公安院校的职业培训进行政策倾斜,进一步规范在职干警的职业培训、继续教育,建立一套科学的 警察终身教育体系。要把各地的初、 中级警官培训中心建在学校,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公 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招生即招警” “减负” 继续完善公安院校的招生就业体制。国家能否建立 的机制, 给公安院校 , 甩开学历 “包袱” 教育的 , 轻装上阵。国家能否象其它人才市场一样在一定的范围内逐步建立公安人才市场, 公安院校 要贴近市场的需求来培养人才, 让公安人才市场调节供需矛盾。这样公安教育也进入了教育产业的发展行列 中。相信通过公安院校的正规教育、 系统训练的毕业生完全有实力参与市场的竞争, 从而使公安教育和公安 队伍建设有一个积极健康发展的基础。 #、严格规范公安队伍的入口 公安队伍是国家行政治安和刑事司法的重要力量,公安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党的形象和人民政 权的稳固与否。目前, 这支队伍的素质与人民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据公安内刊披露, 连续三年, 公安队伍 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 被老百姓评为形象最差的一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各级政府在抓好现有队伍建设的 《国家公务员暂行 同时, 应着眼于未来, 从讲政治的高度, 严把公安队伍的入口, 严格按照 $!!% 年国家颁布的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录用办法》 《中共中央关于 条例》 、 、 中发"$!!!#’ 号文 $!!’ 年人事部和公安部联合制定的 《关于地方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实行省级统一 进一步加强政法干部队伍建设的决定》 、 人发"#"""#)* 号文 招考的意见》 等制度, 堵住进人的不正之风, 把通过公开招考的公安院校的毕业生吸收进公安队伍, 提高队伍 的整体素质。 “定向分配” 打破 , 鼓励公安人才有序流动+ 联合西部地区培养公安人才 &、 公安专科院校的毕业生一直实行定向分配, 跨县、 市, 跨省、 市就业人数很少, 人才得不到有序流动。实际 上, 各地对公安人才的需求千差万别, 有的地方可能需要刑侦专业人才, 有的可能需要刑技专业的人才, 有的 可能需要公安科技人才,多元化的需求如果还是用计划分配形式很难得到合理配置,造成人才的浪费和消 耗。如果能跨省市甚至大区设置公安人才交流市场, 那公安人才就有可能得到合理有序的流动, 公安院校的 “双向选择” 毕业生也可以比较顺利地流向市场参与竞争, 真正形成 的良性就业机制。 全国公安院校在西部分布很少, 有的西部省份几乎没有一所公安院校。针对这个情况, 有些发达地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