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电子证据形式和你的观点

论电子证据形式和你的观点

试论电子证据形式及你的观点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刑事诉讼中是不承认电子证据作为一个单独的证据形式出现在法庭,而仅仅作为物证、书证或视听资料一类的普通证据。

但是,近年来国内针对有关特殊案件,部分地区将电子证据作为有效的单独证据来处理,认为电子证据在一定程度上是客观的,真实的,具备法律效力的。

下面就介绍一下电子证据的形式判定,以及判定的原因。

自20年前我国法律成熟以来,证据只有七大类: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视听资料。

而电子证据作为21世纪新兴的证据是不同于原7种证据的。

它在不同的情况下满足不同种类的要求:
1.电子书证:电子证据存储于计算机系统中,是以电子信号形式存在,但是可以通过一定方法转化为word文件、Excel表格、PPT文档、照片等很多形式表现
出来。

而且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出来后打印出来后是以文字符号形式让我们认知的,这
与书证的特点(以文字符号图画形式)是很类似的。

所以说电子证据在一定条
件下是书证。

2. 电子物证:电子证据中数据被侵犯所留下的记录或电脑、磁带、移动硬盘复制文
件等事实、存储器外表被物理毁坏等事实都是以电子数据的外在存储介质来作为
证据时,与物证的特点(存放的地点、外部特征及物质特性等起证明作用的物品
和物质痕迹)是很类似的。

所以说电子这个剧在一定条件下是物证。

3.视听资料:电脑内类似磁带的音乐文件、类似影视的拍摄视频等可听可视的电子
证据与一般视听资料的特点(可视、可听的录音带、录像带之类的资料)是类似
的。

而且两者的载体是完全想通过的,都是电磁储存介质。

所以在绝大部分情况
下都是吧电子证据作为视听资料证据在法庭出示的。

另外,若是通过另外四种形式表现出来,则又可视为这四种证据存在。

电子证据不能做为单独证据形式的原因:(这里结合着电子证据的特点一起说)
1.无形性让电子证据能够很好的隐藏在电脑中,而且一般的办案人员很难发现并获得,这
样就加大了搜索难度。

目前的电子取证流程的不完善,就算是专业的技术人员,在获取电子证据时也无法确定自己获得的证据是否合法。

因此,电子证据很难作为有效合法的证据出现在法庭上,只能配合一般证据辅助证明。

2.易破坏性、删除性让电子证据在很多情况下很难保存下来。

比如存储介质的物理破坏,
或人为的删除等让办案人员获取证据难度加大。

而且获得电子证据的完整性很难保证,这样就很难出示来指证犯罪人员。

3.易伪造性让当有人为因素的或技术的障碍介入时,电子证据极容易被篡改、伪造,并且
与其他几种证据形式相比,被伪造后易被混淆,而无法确认证据的有效性。

从上面可以看出,电子证据的高科技性既加难了获得电子证据的难度,也让电子证据无法保证有效真实性,很难具备法律效力。

因此,国内目前依然是把电子证据当做七种证据的辅助证据,而不是单独证据。

我的观点及原因:
确实,电子证据有着很大的缺点,但是目前来说,随着电子取证技术的发展,办案人员对有关电子证据犯罪案件的研究,电子取证程序的合法化,网络犯罪技术的应对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技术人员取得的电子证据也越来越具有真实客观性,法律效力也越来越高,因此,在我看来,电子证据在接下来一定会向单独的证据转变,成为第8类证据。

上面已经介绍了,电子证据的奇特性,在不同的情况下它几乎可以作为原7类证据每一种证据出现,这非常不符合常理。

试想一种证据经过各种改编,然后再划分到不同的种类中,做为证据存在,太特殊了。

倒不如真正的将电子证据作为一种独立证据存在,既能省去分辨证据的麻烦,又能简化取证分析、法庭出示的程序。

电子证据的缺点也正在被消除,数据恢复技术、数据搜索和解密技术、动态截获等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让电子取证的难度减小,也让电子证据的法律效力得到了加强。

比如说数据恢复技术可以原本被消除的文件或资料得到恢复,以免证据的丢失;解密技术可以让原先被加密得不到的证据瞬间展现在我们面前;动态截取可以让办案人员及时获取一定地点内的电磁信息,从而获得证据。

因此,电子证据也可以像普通证据一样,通过各种各样的技术获取,恢复,从而完善证据的有效性。

最后,电子证据的保存也得到了发展,有规定科学的方法和措施来保全电子证据。

对重要电磁介质及数据档案必须按科学方法保全,避免由于疏忽大意的行为造成电磁介质数据丢失而破坏重要线索和证据。

运送计算机硬盘和其他存储装置时要格外小心。

由于静电释放的潜在威胁,运送这类物品不应使用塑料包装[12],同时此类证据要注意防潮、防热、防磁和防冷。

特别是使用安装了无线电通讯设备的交通工具运送电子证据时,一定要关掉车上的无线设备,以免其工作时产生的电磁场破坏计算机及软盘、磁带等存储的数据。

综上所述,鉴于电子证据以数字信号的方式存在,它的客观性、可靠性、不可抵赖性受计算机网络系统及其所依存的软硬件环境的影响很大;电子证据与案件事实间的关联性,也由于用特定的二进制编码表示,需要用特定的技术手段来确定。

另外,电子证据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如文本、图形、动画、音频及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也使它难以完全归入任何一个传统类型的证据当中。

将来的立法,但在修改或制订新的法律之前,按照现有的证据属性对电子证据进行归类,不仅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且于法有据。

在网络案件日益激增的今天,如果不把计算机信息形式表现的电子证据作为适格的证据使用,或许维护了法律形式上的正义,但却牺牲了法律实质上的公平。

既考虑电子证据的特殊性,又不在可采性与证明力方面予以差别对待,这才是一种正确做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