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严重差错
1.人为原因造成航空器中断起飞、返航、加降、备降、航班取消或停场维修。
2.人为原因造成航空器及部件损坏或人员受伤。
3.涉及维修单位的C 类跑道侵入。
4.未按规定安排跟机人员或跟机人员未携带有效证照登机,航空器起飞。
5.未按规定组织、实施有关专机、重要包机任务。
6.控制区通行证、空勤登机证件丢失未按规定报告或转借他人,致使他人进入
机场控制区或航空器。
7.未按规定锁闭驾驶舱门或违反进出驾驶舱程序,造成无关人员进入驾驶舱。
8.航空器非正常移动,导致航空器、设施、设备损坏或人员受伤。
9.操纵面夹板、挂钩、空速管套、静压孔塞、撑杆未取下,航空器滑出。
10.起落架安全锁销(装置)未取下,航空器起飞。
11.未关好、紧固好各舱门、油箱堵盖、整流罩等,航空器起飞。
12.飞行中航空器勤务、维护盖板或部件脱落。
13.工具或其他物品遗漏在航空器发动机、起落架舱、操纵系统及驾驶舱和电子设备舱内,航空器起飞。
14.漏做、漏检或错误执行工作单卡,航空器起飞。
15.未完成MEL/CDL 等保留项目相关要求,放行航空器,航空器起飞。
16.未按程序放行或授权放行航空器,航空器起飞。
17.未按规定执行除/防冰程序。
18.航空器加注错误或被污染的油料、气体。
19.人为原因造成导航数据库或地形数据库无法正常使用,航空器起飞。
20.未按规定程序牵引航空器,导致航空器及设施、设备损坏或人员受伤(轮胎损伤、拖把剪切销折断除外)。
21.未拔电源插头、空调、气源管线等地面保障设备接头,移动连接设备,导致航空器损坏或人员受伤。
22.试车工作中导致的人员受伤或航空器、地面设施设备损坏。
23.发动机孔探或磁堵检查未发现内部缺陷,导致停场维修或换发等后果。
24.人为原因导致航空器运行过程中轮胎爆破或脱层。
25.未按规定运输航材危险品物资,造成后果。
26.未按运行要求配备足够的应急设备或机上应急设备过期、失效,航空器起飞。
27.航空器上使用无效或“三证”不全(适航证、国籍登记证、电台执照)运行。
28.航空器上未带或错带飞行记录本飞行。
29.未按规定时限完成民航当局下发的适航指令。
30.航空器或部件超过维修间隔时限检修。
31.未经民航当局批准,擅自在已取得适航证的航空器上进行加、改装工作。
32.航空器上使用未经局方批准的代用品。
33.擅自抹除或损毁舱音记录器(CVR)、飞行数据记录器(FDR)、快速存取记
录器(QAR)等事件调查需要的数据。
34.违反公司规定饮酒、酒精测试≥
0.02xx/210升或服用精神类药物。
35.无正当理由拒绝或不配合局方、公司的安全运行监察人员正常监察、检查。
36.人为原因造成机场、跑道关闭。
37.其它同类性质的不安全事件。
二、一般差错
1.人为原因造成工具、设备、设施、厂房损坏,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含)至5万元。
2.工具或设备等刮碰航空器,不影响放行。
(蒙皮漆层脱落和机身留下橡胶印痕的情况除外)
3.涉及维修单位的D 类跑道侵入。
4.酒精测试值在0至
0.02xx/210升之间。
5.未关好、紧固好各舱门、盖板、油箱堵盖、整流罩、部件等,航空器滑出。
6.未取下起落架安全锁销(装置)、勤务耳机、前轮转弯释压销或其它维护测试用锁销等,航空器滑出。
7.未按规定安排跟机人员或跟机人员未携带有效证照登机,航空器滑出。
8.维修中未按程序操作导致人员轻微伤。
9.漏做、漏检或错误执行工作项目,未影响适航放行。
10.未按规定程序操作,造成机上救生筏、滑梯、浮筒等设备充放。
11.维修中丢失工具。
12.维修中使用失效或过期的工具、设备、计量器具或航材化工品。
13.未按程序牵引、指挥引导飞机,影响航空器地面运行。
14.未按规定区域摆放工具、设备影响航空器运行。
15.未按规定通知有关部门调试航空器通信设施等机载设备,对飞行造成影响。
16.未按程序放行或授权放行航空器,航空器滑出。
17.人为原因造成航空器抽油或滑回补油。
18.航空器发生非正常移动。
19.人为原因造成导航数据库或地形数据库无法正常使用,航空器未起飞。
20.未接好搭地线,航空器加/放燃油或进行维修活动时引起静电跳火。
21.未按运行要求配备足够的应急设备或机上应急设备过期、失效,航空器放行。
22.将不合格航材作为可用件接收入库。
23.机上“三证”不全(适航证、国籍登记证、电台执照)或无效,航空器放行。
24.其它同类性质的不安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