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把宪法根植心中 让法治成为信仰

把宪法根植心中 让法治成为信仰

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设立的首个国家宪法日,这昭示了党和政府重视宪法、捍卫宪法、依宪治国的决心,有助于在全社会弘扬宪法精神、提升宪法的生命力和权威性。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对这一根本法的尊重,更是宣传宪法的“最给力”的方式。

宪法日这一天,各行各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纪念、宣传活动,今天我们在庄严的五星红旗下一起学习宪法,宣传宪法。

宪法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神圣而又模糊的名词。

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已对其有初步了解:宪法是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问题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它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如:国家性质、根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等。

它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宪法精神是政治文明的灵魂,是民主观念、法治文化的核心,是依法治国的基本依据。

在这个经济社会,道德的约束在不断的被人们所淡忘,甚至开始讨论起一些传统美德是否过时的问题。

这促使我们更加呼吁法律来维护我们社会的秩序。

有一条公益广告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在田野中欢快的奔跑,手中牵着一根长长的风筝线,随着她越跑越远,风筝越来越高地飞向蓝天。

接着,屏幕上出现了这样几个令人深思的字:约束是为了飞得更高。

是啊,风筝没有了引线的约束,就会随风坠落;航船没有了航向的约束,就会失去目标;人没有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就会轻狂。

在我们周围,我们常会看到听到一些因法制观念不强而锒铛入狱的不
法分子;在我们身边,乱扔废弃物、迟到、早退、旷课、考试作弊甚至打架斗殴等违纪现象偶有发生,这些行为都违背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情节严重者会升格至违法甚至犯罪,究其根源都是因为缺乏纪律法制意识。

在成长道路上我们应如何与宪法、法治同行? 首先要不断学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制观念。

认识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懂得什么是廉耻,什么是伦理道德,不断规范自己言行,不当法盲,不违纪、不违法,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其次要自觉抵制不良文化和犯罪行为。

打开窗子,进来的不只是阳光和空气,还有灰尘,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垃圾经常渗入到我们的脑子里,不知不觉影响着某些同学的行为。

希望同学们有一双“火眼金睛”,明辨是非黑白,自觉抵制不良文化。

再次要遵纪守法,理智行事。

法律和纪律,都是一条轨道,如果没有这条轨道的有效约束,我们将无法到达预定站点。

作为新时期中学生的我们,在学习中、生活中,都应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牢固观念,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态度,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思想,用制度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宪法日不仅仅是宪法纪念日,也应是宪法宣传日、宪法实施见证日、监督日。

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功夫更应在国家宪法日之外。

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做起,从主动学习宣传宪法做起,自觉维护宪法的庄严和神圣,让笃行宪法成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把宪法根植心中让法治成为信仰,让宪法精神为我们的美好愿景保驾护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