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班组安全管理培训课件

企业班组安全管理培训课件

理的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完成后未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审查同意擅自恢复生 产经营的。 第三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责令限期 改正,可以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激励约束制度的; (二)未按规定报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统计分析数据的;
确保员工都能够正确、快速地完成作业。
5.6交接班活动
5.6.1班组应在每天交接班时开展交接班活动,以确保现 场安全生产活动的顺利衔接与持续改善。
5.6.2交接班活动应由交班班组和接班班组的全体员工共 同参加,并对当面交接。交接班活动的重点内容应包括 当班生产发现的异常及其处置情况以及安全设施的状况 等。
第三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 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5万元 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 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规定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如实记录的;
(二)未按规定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向从业人员通报的。
第三十六条 承担安全评估的中介机构,出具虚假评价证明的,没收违法所 得;违法所得在10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的,单处或者并处10万元以上20 万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2万 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生产经营单位承担连带 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场及员工作业行为中潜藏的危险(问题),从而实现班 组事故为零。
4.4持续改进原则 不断消除、降低和控制班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持
续提高班组安全管理的绩效水平。
4.5安全与生产一体化原则 通过开展班组安全管理活动,不仅有助于确保员工
的安全与健康,而且有助于提高班组的生产、效率和质 量水平。
五、班组安全管理核心要求
(6)班组年度工作计划规定的教育培训。所有特种作业 人员均应按规定经国家有关部门或有资质培训机构培 训,经考核部门考核合格,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 种作业操作证》,并按时复审,保持操作证书的有效 性。
5.4.3班组安全教育培训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组织和实施: (1)明确教育培训的需求; (2)明确教育培训的目的与目标; (3)制定教育培训计划; (4)准备教育培训的资料、教材和教案; (5)实施教育培训; (6)评价教育培训的效果。
5.7.3危险预知训练应在班前会上由班组长组织班组员 工,自主地发现、掌握和解决班组实际工作岗位与作 业任务中潜藏的危险,并在工作中按照确定的小组行 动目标和手指口唱项目实施充实的危险预知小组行动 ,以防止作业现场因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发生 ,并提高每一名班组员工对危险的感知能力、注意力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付诸实践的热情。
(1)新员工上岗前的教育培训;(2)班组员工由于来自岗等从事新的作业时的教育培训;
(3)作业现场引进新的技术、设备以及通过对事故和灾 害的原因分析后需要改变原来的作业方式时的教育培 训;
(4)发现员工出现日常业务工作结果不佳或无视危险有 害作业规定时,针对具体员工的教育培训;
(5)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的教育培训;
5.6.3交接班活动的内容应予以记录并经交接班班组长签 字确认。
5.7班前会活动
5.7.1班组在每日工作前应由班组长组织班组员工开展班 前会活动。班前会活动至少应包括健康确认和危险预知 训练两个活动。
5.7.2健康确认应在班前会上首先由员工确认并报告自身 健康状况,同时,班组长通过观察和询问的方法掌握每 一名员工的健康状况。班组长根据掌握员工的健康状况 并结合当天作业任务的实际情况,对员工进行适当的指 导并采取合理分配任务等必要的措施。
(4)记录和保存每一过程的实施结果。
(5) 法律责任
(5)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未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责令限期改正, 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10 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 员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 事责任。
5.3.4从事特种作业和特定危险有害作业的班组员工,应取 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或相关资质证书。
5.4安全教育培训
5.4.1班组长应采用合理有效的方式组织和开展班组安全 教育培训,提高班组员工的安全意识与能力,促进班组 作业现场保持良好状态。
5.4.2班组安全教育培训的范围应包括下列情况:
5.5建立与完善作业指导书
5.5.1班组应建立并完善作业指导书,以确保员工能够安全 、正确、快速地完成作业,并有利于规范、高效地实施 对员工的教育培训。
5.5.2作业指导书应由班组长在充分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 ,按照下列步骤进行编制和修订:
(1)确定编制作业指导书的对象作业,并将对象作业分解 成主要操作步骤;
3.3作业指导书 operating procedure 为了实现有关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等的要求,将最
为合理的作业流程和方法制作成书面内容,以便消除作 业中的不必要、不均衡、不合理现象,提高作业和产品 的质量并确保安全作业。
3.4 危险预知训练 hazard foreseen training 由工作岗位的所有员工或一个人,为事前预防事故
5.9.2应急处置方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 事故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注意事 项等内容,并与企业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 之间做好衔接。
第三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未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令立即消除或者限 期消除;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10万元以上 5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2万 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生产经营单位未按规定采取措施及时消除事故 隐患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照刑 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5.3组织建设
5.3.1班组长全面负责班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 班组员工在各项班组安全管理活动中的职责和作用要求。
5.3.2新任班组长应接受专门的班组长培训,具备及早发现 和解决作业现场各种问题的固有技术以及有计划、高效解 决现场问题的领导能力。
5.3.3新进班组的员工应接受本单位的企业、车间和班组的 三级安全教育并经考试合格。
第三十八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的工作人员在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检查工作中有 下列情形之一,且无正当理由的,由本单位进行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拒 不改正的,依法给予处分。
5.2目标与计划
5.2.1班组应建立和保持安 全生产目标,并制定和 实施旨在实现安全生产 目标的工作计划。
5.2.2班组安全生产目标与 工作计划的指定应充分 考虑本单位的要求、相 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 隐患排查治理的实施结 果等,并应满足持续改 进班组安全生产绩效的 需求。
5.1.2班组的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应满足一下基本要求:
(1)班组的隐患排查应覆盖常规和非常规作业,对于估 计有较大风险的作业应按照作业程序的每一步骤排查隐 患;
(2)对排查出的每一项隐患均应评估其事故隐患风险;
(3)采取治理措施前,应预测采取措施后的风险,以便 对比费用与效果采取最佳的风险降低措施;
第三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安全监管监察 部门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 接责任人员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治理方案不符合规定或者未实施重大 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
(二)重大事故隐患未提交书面材料或者未在信息系统中报送的; (三)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
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源头上遏制事 故发生。
4.2全员参加原则 班组全体员工从各自的角度参与班组安全管理工
作,积极地、主动地发现、掌握和解决现场与作业中的 潜藏的危险(问题),从而构建明快的、富有团队协作 精神的预防性企业风格。
4.3“零”的原则 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发现、掌握和解决所有作业现
AQ/T900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 则
三、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导则。 3.1班组teams and groups
企业中基本作业单位,是企业内部最基层的劳动和 管理组织。
3.2隐患排查治理 potential hazard indentification and treatment 排查作业现场存在的隐患,并将隐患导致事故的严 重程度与可能性进行组合来评价事故隐患风险,然后基 于事故隐患风险的大小来决定对策措施的优先度,制定 消除或降低风险的安全措施,并记录其整体过程实施结 果的一系列办法。
对有前款违法行为的机构,吊销其相应的资质。
第三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中未履行职责, 及时组织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2万元以上5 万元以下的罚款,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由此导致发生生产安 全事故的,依法给予处分并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 究刑事责任。
的发生而在短时间内进行的解决问题(危险)的训练, 简称KYT。
3.5手指口述(唱)point and say(sing)
为了安全无误地开展作业,对工作中每一个需要确 认的重点部位,通过伸直手臂指着对象,同时确认后清 晰的说出“确认内容,好!”的方法。
四、基本原则
4.1预防为主原则 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及早发现、消除或控
(1)针对物品处理、作业通道保持、机械设备维护等制 定整理、整顿、清扫和清洁活动的具体标准;
(2)将整理、整顿、清扫和清洁活动纳入每天的工作任 务当中,并确定每一名班组员工的分管区域和物品及其 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