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矿业行业发展概况分析(报告精选)

中国矿业行业发展概况分析(报告精选)

北京先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目录
中国矿业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2)
第一节中国矿业行业发展总体概况 (2)
第二节中国矿业产业发展成就 (2)
第三节中国矿业行业发展前景简析 (5)
一、煤炭行业将温和复苏 (5)
二、非常规油气热度不减 (7)
三、有色金属三架马车拉动需求稳定增长 (7)
四、钢铁将继续遭铁矿石挤压 (9)
1、2017年钢铁行业去产能将继续深入推进 (9)
2、2017年基建、汽车行业将成为我国钢铁需求的增长点 (10)
3、2017年钢材出口或仍超亿吨水平 (11)
4、原料、运输成本抬升支撑钢价高位运行 (11)
5、2017年国内市场展望:钢铁均价继续上移 (12)
中国矿业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第一节中国矿业行业发展总体概况
当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产业结构正经历新一轮调整与优化升级,中国对众多矿产品需求的增速明显下滑,有的甚至出现需求总量下降。

受此影响,全球矿业已连续多年呈现出下行态势,有的矿种,如金、银、铝、铅、锌价格,已接近或达到其平均生产成本;另一些矿种,如铜、镍、锡价格,则继续下行,震幅仍然较大。

作为行业晴雨表的固定投资也在继续下降。

数据显示,2015年1-6月全国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5261亿元,同比下降7.7%,降幅收窄1.4个百分点。

此外,与采矿业相关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增幅略有收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投资降幅扩大,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投资增幅扩大。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势下,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大的现实,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依托其他新的经济体来实现自身的经济发展,已成为必然选择。

然而,在中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期转入中速增长期的“换挡”期间,却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体能担当起对矿产资源刚性需求旺盛的重任。

全球经济增速结构性放缓,美国经济仍在复苏调整,欧元区和东南亚经济也面临动荡风险。

这些不利因素直接导致全球矿业行业的持续走冷,未出现好转迹象。

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受整体经济形势周期性波动、下行压力影响。

这是一种内在规律,难以改变。

二是矿产品产能过剩、供过于求所致。

前些年的矿产品价格高涨,导致众多矿山扩能扩产,产能释放与需求冲高后下降导致供过于求。

三是人为因素影响。

市场经济某种程度上也是“信心经济”,信心不足、预期悲观往往带来市场上供需的虚假信息,造成市场的大幅波动。

第二节中国矿业产业发展成就
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列强的掠夺和多年的战争,近代兴建的一些矿山均遭严重破坏,设备陈旧损坏,井巷年久失修,采掘失调,后备可采资源情况不明,矿工生活处于饥寒交迫状态。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从而开启了中国矿业发展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矿业自此进入了现代矿业发展的新时期。

1949年,全国主要矿产品产量:原煤仅3243万吨,原油12万吨,天然气0.07亿立方米,铁矿石59万吨,黄金4.073吨,十种有色金属1.3万吨,原盐298.5万吨,磷矿石1.3万吨。

为医治长期战争遗留下来的创伤,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稳定与改善人民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要求矿业生产的任务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抓紧恢复因战争损坏的矿山生产;二是组织地质队伍对现有矿山的资源情况进行勘查,摸清资源家底,以便为恢复生产和扩大建设新矿山创造条件。

经过3年的努力,矿业生产的恢复工作和全国其他领域的经济恢复工作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后来矿业的大发展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自此,中国矿业的发展也进入了计划经济时期。

在1953年~1978年这25年间,我国累计发现并探明有探明储量的矿产达131种(1949年仅有2种),其中能源矿产6种、金属矿产53种、非金属矿产70种、水气矿产2种,为建设新矿山、发展矿业生产提供了资源保障。

放眼市场
改革开放后,中国矿业从实际出发,安排矿业生产。

同时,矿产勘查开发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随着整个国家经济体制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矿业发展也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

矿业经济由单一的公有制转变为多种所有制。

改革开放时期,在矿业经济所有制结构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公有制一统天下,转变为全民、集体、股份、民营、个体、中外合资、外资等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中国矿业由封闭走向开放。

根据国家对外开放的方针,中国矿业走上了对外开放的大道,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2000年,我国外商投资的矿山企业项目有
164个。

矿产勘查开发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一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我所用,二是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研究水平不断提高。

截至2000年底,全国发现矿产171种,探明储量的矿产155种,其中能源矿产8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0种、水气矿产3种。

据原地质矿产部的资料显示,截至1996年底全国(含台湾省)探明储量矿产的潜在价值达985437亿元,仅次于美国和独联体国家。

截至2000年底,全国累计发现矿产地25000多处,全国建成各类矿山有153063座,其中国有矿山9000多座。

2000年,全国矿石采掘量54亿吨,主要矿产品产量大幅增长,与改革开放前1978年相比,全国原煤产量9.98亿吨,为1978年的1.61倍;原油产量1.63亿吨,为1978年的1.5倍;铁矿石产量22256万吨,为1978年的1.9倍;十种有色金属产量760万吨,为1978年的7.9倍;黄金产量176.91吨,为1978年的9倍;化肥产量3286万吨,为1978年的3.7倍;水泥产量59700万吨,为1978年的8.8倍;原盐产量3128万吨,为1978年的3.7倍。

经过改革开放时期的快速发展,中国从此由一个矿业小国跃入世界矿业大国行列,成为居美国、俄罗斯之后的第三大矿业国。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矿业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矿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又有了新的发展。

中央财政投入已经不占主要地位,取而代之的是社会资本的投入。

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页岩气被列为“新的独立矿种”。

至此,我国已发现172种矿产。

为立足国内增强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和财政部自2011年起,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开始组织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行动分3个阶段组织实施,自2011年起,努力实现“3年有重大进展,5年有重大突破,8年到10年重塑矿产勘查开发格局”3个阶段性目标。

3年来,全国累计投入找矿资金约3500亿元,与2008年~2010年的3年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