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麦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小麦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小麦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一、品种特性半冬性多穂中熟,幼苗半匍匐,长势壮,抗寒性好,耐倒春寒,分蘖力强,亩穂数多,穗层整齐。

春季返青晚,起身慢,抗冻能力强,通风透光性好;株高75-80cm,较抗倒;穂浅绿长方形,排列较紧密;中抗锈病、纹枯,中感白粉病,灌浆快,落黄好,适应性广。

二、高产栽培技术1、整地:前茬秋作物收获后,应及时粉碎秸秆,灭茬保墒。

2、深耕细耙:结合土壤墒情及时深耕细耙,加深耕作层,深度为25~30㎝,不漏耕;若土壤墒情不足,整地前应先浇底墒水;耙地时要耙细、耙透,达到上虚下实、无明暗坷垃;旋耕地块在加深耕层的同时要适当耙地,增强土壤紧实度,连接土壤毛细管,使土壤水分上升,防死苗,利分蘖。

3、根据灌溉方式及种植模式规划做畦。

4、施底肥(1)合理配方,施足底肥:亩施纯氮20斤(相当于尿素40斤左右),纯磷 18斤(相当于磷酸二铵40斤),纯钾16斤(相当于30斤硫酸钾),硫酸锌2kg。

(2)药肥混合,均匀机播(2种方法)方法1:将尿素、磷酸二铵和呋喃丹按亩用量混合掺匀,在犁地前用机播楼均匀播在地表面(机播耧可卸掉耧腿),同时,将经过混合的硫酸钾和硫酸锌撒在地表,然后深耕整地。

方法2:将尿素、复合肥和呋喃丹按亩用量混合掺匀,在犁地前用机播楼均匀播在地表面(机播耧可卸掉耧腿),同时将硫酸锌撒在地表,然后深耕整地。

(3)严禁种肥混播,造成烧苗。

5、适期播种(1)亩产700公斤产量三要素结构:亩穂数43万,穗粒数34粒,千粒重47克。

(2)确定合理的基本苗和播量播种量的大小是决定基本苗合理与否的主导因素,并与亩穂数密切相关。

(3)适宜播种量:10月上旬播种:12(沙地)-15斤(粘地)10月中旬播种:15(沙地)-18斤(粘地)10月下旬播种:20(沙地)-25斤(粘地)6、播种方式目前,小麦常规播种方式很多(等行条播、宽幅条播、宽窄行调播等),现向大家推介一种新型的、多功能的播种机,配侧输出动力六行播种机,动力要求在15马里以上;设计播种密度为行距27cm、麦幅:8-10cm;其突出优点在于:(1)达到了宽幅、增产的目的(2)下种均匀、种子易形成壮苗(3)不缺粒、断垄、没有集堆现象(4)降低播量增加产量A 清理播种机:播种前要严格清理播种箱、排子系统及运输工具,播种管理专员负责对播种机的清理和验收工作,确保无混杂。

B 播深:依据墒情,播种深度掌握在3-5㎝为宜,要深浅一致;墒情不好、不能保证正常出苗时,一定要造足底墒,确保一播全苗、苗匀、苗壮。

C 播后镇压:旋耕田块除防止播种过深外,播种后要适当镇压,使土壤与种子紧密接触,出苗整齐健壮。

D 为防止品种混杂和错播,播种管理专员组织对所辖基地应统一管理和检查。

7、补种:出苗后有缺苗断垄的要及时补种。

8、冬前管理(1)主攻目标:在全苗、匀苗的基础上,促根增蘖、促弱控旺、培育壮苗。

(2)分苗情管理A 壮苗:主茎叶龄六叶一心,单株分蘖3-5个,次生根6-10条,亩群体70-80万的为壮苗,一般应暂缓管理。

B 弱苗:苗小、根短少,亩群体在60万以下的为弱苗。

应先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及时管理。

C 旺苗:亩群体80万以上的及播量偏大形成的徒长苗为旺苗,应深锄断根或碾压控旺。

9、适时冬灌:冬灌要适时,应根据温度(日平均气温在3-5℃)、土壤墒情、苗情、天气等因素确定,以保证冬灌质量。

10、此期注意调查越冬群体和病害发生情况(注意纹枯病),掌握苗情,进行必要的防治。

11、越冬期管理(1)主攻目标:在取得全苗和冬前早发壮苗的基础上,保证协调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促使根系增多、扎深,促大蘖,敦实茁壮,植株稳健生长。

(2)追施冬肥,酌情灌水,严禁啃青。

12、返青期管理(1)主攻目标:保持各类苗情平衡发展,协调地上部与根系生长的关系,为中后期健壮生育打好基础。

(2)因苗管理:针对不同苗情,合理运筹肥水。

A 壮苗,先控后促,促控结合,使稳健生长。

B 弱苗,促若转壮,提高成穂率。

C 旺苗,适当控制,防郁蔽倒伏。

(3)化学除草:每亩用75﹪苯磺隆1-1.2g兑水40㎏进行喷雾。

13、起身期管理(1)主攻目标:合理控制两极分化,保证适宜的成穗数,促进小花分化,为增粒奠定基础。

(2)因苗管理:A 壮苗:亩群体在80万左右的为壮苗。

应在第一节基本接近定长时,亩施尿素6-10㎏,并及时浇水。

B 弱苗:亩群体在60万以下的为弱苗。

应充分利用小麦起身期是肥水最大效应期这一特点,亩施尿素8—10㎏,并及时浇水。

C 旺苗:亩群体在80万以上为偏旺麦田。

要控制肥水,必要时深锄断根;亦可用多效唑进行喷雾,降低株高,防止倒伏。

在拔节中期亩追施尿素7—10㎏,并根据墒情及时浇水。

14、拔节期的管理(1)主攻目标:促使茎、叶稳壮生长,根系发达,稳定穂数。

(2)因苗管理:A 壮苗:对于壮苗可延迟管理。

B 弱苗:对于弱苗,应查明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管理。

C 旺苗:对于群体较大,叶长且披,叶色浓绿,旺长或有旺长趋势的麦田,采取中耕或镇压,控制旺长。

15、孕穗期管理(1)主攻目标:养根护叶,延长叶片功能期,减少小花褪化,提高结实率。

(2)浇好孕穗水,提高结实率。

(3)病虫害防治:拔节后抽穗前每亩用20%三唑酮100ml+100ml氧化乐果乳油混合喷雾,防治白粉病、锈病和蚜虫。

16、防止倒伏:预防时期:返青后起身期,对于群体过大、有旺长趋势的麦田要注意防止倒伏。

措施有:A 镇压:可用镇压器碾压。

B 深锄伤根。

C 化学控制:主要有矮壮素(TUR)及多效唑(MET)。

矮壮素浓度为0.25-0.4%,每亩药液50-60kg;多效唑(15%)粉剂每亩33-50g,兑水50kg。

17、后期管理(1)主攻目标:养根护叶,延长上部叶片功能期,防早衰青干,提高粒重。

(2)适时早浇灌浆水;小麦开花后,视土壤墒情、天气等情况酌情浇好灌浆水。

(3)病虫害的防治:小麦不同生育时期都有病虫危害,但生育后期更易发生,要加强预测预报,及时防治。

A 吸浆虫的防治:小麦抽穗率达70—80时,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ml,兑水40kg进行喷雾防治,施药后24小时遇雨进行补喷。

B 赤霉病的防治:小麦扬花期,若遇两天以上的连阴雨天气,应在雨前或雨后及时喷施40﹪多菌灵100ml。

C “一喷三防”应用:抽穗后至灌浆期每亩用20%三唑酮100ml+ 40%氧化乐果乳油100ml+磷酸二氢钾300g混合喷雾。

(4)防涝防渍:小麦生育后期,气温高,雨水多或因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湿度过大,加以生育后期根系活力下降,极易窒息死亡,所以清沟排渍一定要贯彻始终。

(5)叶面喷肥:拔节后至抽穗前,用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肥。

18、去杂去劣(1)去杂时期A 拔节期:去除田间的不同种性植株,此期小麦冬、春性容易识别,便于整株拔除。

B 抽穗期:小麦一般有1-3%的天然异交率,此期品种性状表现突出。

C 灌浆期:是对前两个时期去杂的有效补充,做到彻底完全。

(2)去杂时间A 拔节期:一般掌握4月10日左右。

B 抽穗期:在5月5-15日,越早越有利,对产量的影响越小,且可以减少天然异交比率。

C 灌浆期:在5月25日以前,对去杂不彻底的进行清查。

(3)去除对象:种子田间(地头、地边)的异品种作物、大麦、燕麦、节节麦、恶性杂草等、不符合本品种性状的杂株、变异株。

(4)去杂要求:各个基地必须组织去杂专业队进行去杂,并设去杂管理专员负责组织和检查,保证去杂效果;去杂开始前必须对去杂专业队成员进行培训:杂株类型、去杂要求、质量要求等;要彻底、干净,整株拔除;灌浆期去除的要求全部带出田间。

19、估产。

20、适时收获(1)收割时间:为进一步提高种子质量,一般以小麦进入完熟期收割为宜,具体时间应根据各基地的天气、种子成熟程度及实际情况确定。

收割前注意了解种子水分情况。

(2)仓库的准备:5月底6月初,繁种基地组织方准备好专门用于贮藏小麦种子所需的仓库;仓库管理应符合“三防五无”的要求,即:防盗、防火、防潮,无偷盗、无火患、无差错、无霉变、无虫鼠;有通风设施。

(3)所需物品及工具:收割机、速测水分仪、周转袋、磅秤、运输车等。

(4)繁种基地组织方设专员负责小麦种子田间收割工作,做到统一组织,专机收割。

(5)收割前检查:收割管理专员于收割前组织对繁种区域逐块检查,核对、验收内容:“平面图”、《繁种农户花名册》、面积、检查种子田隔离情况、去杂情况、是否有检疫性病害,以及地头及地中节节麦、燕麦、大麦和杂株等,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6)收割机管理:收割前要根据基地面积确定使用收割机台数,保证统一及时收割;收割机进地前,收割管理专员要对收割机的清机(包括割台、粮仓、输粮系统)情况检查,清机合格后方可开始收割,杜绝机械混杂。

(7)注意收集天气资料,根据天气情况安排收割与晾晒等工作。

(8)收割过程控制:收割过程中,繁种基地收割管理专员注意引导收割机手明确收割范围,避免错收混收;同时对收割地块和“平面图”进行复核,确定无误且没有质量隐患时方可开始收割,确保收割质量与效率。

21、收购入库(1)收购入库前的信息确认:收购管理专员仔细核对“一表通”中交种农户的所有信息记录、去杂收割情况、预估产量等基础资料,确认无疑后,方可进行质量检验。

(2)质量检验A 检验项目:种子纯度、水分、大麦、燕麦及其他杂质。

B 袋装种子检查:收购管理专员组织对运送至组织指定地点的小麦种子质量进行逐袋检验。

包括种子车外部和上层种子,扦样倒袋过程中抽检袋中部和底层种子质量。

C 散装种子检查:随机抽取多个样品对种子外观、成分及水分等指标进行检查。

22、会计审核:繁种基地组织方会计负责对照“一表通”再次核对交种数量与估产数量是否吻合,有差异时,应立即追查原因,并及时纠正。

23、种子入库:袋装和散装种子验收合格后,即可过磅并记录数量,办理入库手续。

在种子入库过程中,收购管理专员组织专人对种子库、品种及批次进行复核,防止入错,并再次进行质量检查,发现异议,立即终止入库。

河南丰德康种业有限公司生产部2011年9月20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