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平面设计史
第三章 现代平面设计运动与 风格的萌起
第一节 现代艺术运动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
突破表现:
1)传统美术形式的突破――从具象绘画、写实主义向非具象非写 实绘画发展, 2)传统艺术观念的实破――从叙述性艺术转向观念性艺术, 3) “抽象表现主义”为中心的单一艺术形式——反对抽象表现 主义为主的战后艺术潮流
“高蒂旧体”
喜多川歌磨“浮士绘”作品
第五节 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的实质:探索产品设计之装饰风格的运 动
1、“新艺术”运动在设计上的表现 避免使用直线,注重从自然中获得的自然形式的运用
2、“新艺术”运动对各国产生的影响
(1)新艺术运动在英国
(2)新艺术运动在西班牙
(3)新艺术运动在苏格兰 (4)新艺术运动在德国 (5)新艺术运动在奥地利
想状态
萨尔瓦多· 达利 《记忆的永恒》
第二节 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现代主义设计是指19世纪80—90年代兴起的一系列
反传统的美学、文学思潮,即所谓的西方性,民主性,个人性,主观 性,形式主义性.
形式特征:
第一,突出的功能主义特征。 第二,形式上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 第三,在具体设计上重视空间的考虑. 第四,重视设计对象的费用和开支.
(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平面设计 (2)德国早期的书籍设计 (3)法国平面设计的发展
(4)18世纪英国的平面设计及欧洲“现代”字体体系
第二章 现代平面设计的开端
第一节 工业革命与印刷技术的发展
弗里德利克•康尼格 双滚筒蒸汽印刷机
威廉•考柏
佛德利奈造纸机 奥图•麦坚索勒 “风箱式”铸字排版机
1814年发明和生产的第一台 蒸汽滚筒印刷机
第四章 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与表现
第一节 欧洲的现代平面设计
1.荷兰现代平面设计 彼得· 兹瓦特 :具有强 烈的达达主义特点, 文字排列错落,大小 参差不齐,纵横交错.
兹瓦特1924年设计的版面
第二节 美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
1、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的美国设计 威尔·布丁 :海报设计 雷蒙·罗维 :“可口可乐”瓶型与标志设计等 2、六、七十年代的美国设计 兰德 :IBM 公司新形象设计
1.企业对于自身和产品形象的要求
2.战后日益国际化的经济形势
一、视觉识别的起因及历史演进 彼得· 贝伦斯 :AEG全国电器公司
二、企业形象设计在西方国家的应用及 发展 奥托· 艾舍 :汉莎航空公司企业形象系统 三、日本企业形象系统及东西方企业形 象设计的不同模式 日:设计内容包括到边企业员工行为规范、 企业管理思想的规范上,成为一个庞大 的系统 . 欧美:企业形象依然只是视觉传达的部分
《快速飞翔》,巴拉作,1913年
四、达达主义
反对所有现存的艺术,反理性,认 为世界是没有任何规律可循的,唯 一可循的是机会和偶然性。 具有强烈的虚无主义特点。
达达精神的真正先驱是马塞尔· 杜尚
马塞尔•杜尚 《下楼梯的裸女》
五、超现实主义
不受理性主义的限制而凭本能及 想象, 表现超现实的题材。 超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的核心,是 表现艺术家自己的心理状态、思
第五章 世界现代平面设计的风 格与发展状况
第一节 德国平面设计风格
1、纳粹时期的设计:表现出惯 有的冷漠、理性、科学的特征, 这主要体现在交通工具及家用 电器产品的设计上。 2、德国的战后重建时期:乌尔 姆设计学院 3、60、70年代后的德国设计: 冈特· 兰堡的招贴艺术
第二节 意大利平面设计风格
19世纪90年代出现的键盘排字机, 是标准的字体编排机械
第二节 摄影技术的发明和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1、摄影技术的发明
(1)尼埃普斯——世界上第一副永久性照片的成功拍摄者
(2)达盖尔——世界上第一个实用摄影术的发明人 (3)塔尔波特——由负像到正像,现代摄影法的奠基人
2、摄影对平面设计的意义
尼埃普斯 世界上第一副永久性照片
理论指导:约翰· 拉斯金 运动的主要成员:威廉· 莫里斯、察尔斯· 马金托什等
拉斯金
威廉•莫里斯
(2)各国“工艺美术”运动在平面设计上的表现 ① 英国 “世纪行会”的平面设计
② 欧洲其他国家 ③ 美国 ④日本 “浮士绘”
(3)“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
格里那维具有典型的的 儿童读物风格的字体设计
玛克穆多设计的《伦斯 市教会》封面
一、野兽派 以歌颂纯色、强调色彩表现力为基础 以法国的亨利· 马蒂斯为代表
《红色中的和谐》,马蒂斯作
二、立体主义
重视直线,忽视曲线,运用基 本形体开始几何学上的构图
奠基人是西班牙的毕加索
1907年 毕加索《亚维农的少女》
三、未来主义
“动就是美”,反对任何传统的艺术形式 . 自由文字风格的形成也是其主要的特点. 贾科莫· 巴拉是未来主义的重要人物。
第一部分 西方平面设计简史
第一章 平面设计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平面设计的起源
1.1 史前时期的图形艺术
1.2平面设计的起源
中国 “甲骨文”的发展
苏美尔的“楔形文字” 及图形艺术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及图形艺术
1.3字母的创造和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1.4 早期印刷技术在欧洲的发展 ⑴ 木刻版印刷 ⑵ 古登堡的金属活字 ⑶ 雕刻铜(凹)版印刷
第四节 日本平面设计风格
1.着迷于构成主义对于几何结构、特别是纵横 结构的严格分析和运用 2.简单化的象征性图案,如花草、动物、植物 纹样等
第五节 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平面设计风格
亚洲其他地区的平面设计风格,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 指把民族动机、民族风格,包括文字和书法与国际主 义的平面设计原则、现代艺术手法结合起来的方式。
第三节 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的形成
国际主义风格的特 点: 是力图通过简单的
网络结构和近乎标准化的 版面公式,达到设计上的 统一性。
马克思· 比尔 :以纵横
的线条为中心 ,以简单方 格组成网底,采用数学比 例和几何比例进行版面编 排
马克思· 比尔设计的变异
第四节 企业形象设计与视觉识别设计
企业形象设计快速发展的原因 :
1、一、二战期间的意大利现代设计: 理性主义 折衷主义 2、战后重建时期意大利设计: 具有非常特别的民族特征,同时也强调个人的 表现 3、60年代以后的意大利设计: 各种新的、具有反叛动机的激进设计运动
第三节 波兰平面设计风格
政治宣传画和非政治 性宣传画 : 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突 出的艺术水平,同时 兼顾国家要求和设计 家个人观念表现 托玛泽维斯基 :试图 通过海报设计努力摆 脱战争的阴影,给人 民带来对于未来的想 象和希望。
第二节 中世纪时期的平面设计
中世纪( the middle age ) : 古典文化与文艺复兴这两个文化高峰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
特点:
(1)古典风格的存在和有限发展 (2)凯尔特人的书籍设计 (3)卡罗林时代平面设计的复兴 (4)西班牙的图画表现主义风格发展 (5)中世纪晚期的宗教读物装饰手抄本
第三节 17—18世纪的平面设计
一、包豪斯理想的萌芽
包豪斯(Bauhaus) Bau(建筑)和Haus(房屋)组成的.
格罗佩斯 :艺术与技术的统一; 艺术、技术、经济与社会的统一; 艺术设计师与建筑企业家的统一和 设计典型系列化和标准。
二、包豪斯的发展历程
1、魏玛时期的包豪斯(1919—1925) 造型导师与一位技术导师共同教授
2、迪索时期的包豪斯(1925年4月—1932年9月) 制订了新的教学计划,把课程明确划分为:必修基础课、 辅助基础课等
3、柏林时期的包豪斯(1932—1933) 米斯·凡德洛 :“少则多”的立场和原则
三、包豪斯设计探索的延续
1、包豪斯探索的延续
赫伯特· 拜耶:平面设计大师、现代字体设计的创始人
2、包豪斯的主要成就及意义 20世纪最具影响力也最具有争议的艺术院校 奠定了现代设计艺术教育的基础,初步形成了现代设 计艺术教育的科学体系。
达盖尔拍摄的街景
塔尔波特摄影法
第三节 招贴画与石版印刷技术的发展
招贴画出现的两个条件:
其一为文字的创造和普及; 其二为印刷的复制技术的发明和提高。
第四节 “工艺美术运动”中的平面设计
工艺美术运动的本质:它是通过艺术和设计来改造社会,并建立起以手工艺为 主导的生产模式。
(1)主要设计师及其设计风格
马列维奇《下雪的村落》
三、荷兰“风格派”
风格派追求和谐、宁静、有秩序,造 型中拒绝使用具象元素,认为艺术不 需要表现个别性和特殊性,而应该以 抽象的元素去获得人类共通的纯粹精 神。 组织者和核心人物有《风格》杂志主 编杜斯伯格 ,画家蒙德里安等.
蒙德里安《红、黄、蓝与黑色栏杆》
第三节 包豪斯与现代平面设计风格的形成
一、德国工业联盟的平面设计
德国工业同盟开创者:赫尔
曼· 穆特修斯与凡· 德· 威尔德和
贝伦斯
反对任何形式的装饰;主张标
准化和批量化生产,从各方面 提高德国的经济和文化素质。
伯恩哈德招贴设计 《布鲁斯特火柴》 1905年
二、俄国构成主义 构成主义的特征主要有:简
单、明确,采用简明的纵横版面 编排为基础,以简单的几何形和 纵横结构来进行平面装饰,强调 几何图形与对比 . 构成主义的三个基本原则是: 技术性、肌理、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