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章-现代短波通信解析说课材料

第2章-现代短波通信解析说课材料


X
2.4 短波数据通信技术
第 15

2.4.3 分集接收技术
➢分集接收技术是在短波线路上采用的抗衰落和抗多 径的技术措施之一。它的基本思想是:接收端消息 的恢复建立在多重接收的基础上,利用接收到的多 个信号的适当组合来达到提高通信质量和可通率。 ➢分集接收技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信号的分散传输。 (2)信号的组合。
X
2.4 短波数据通信技术
第 14

2.4.2 时频组合调制
➢时频调制的主要优点是它能够抗瑞利衰落。 ➢由于它的一个二进制符号就发送两个不同频率的高 频脉冲,只要选用的频率f1、f2之间有足够大的频差 (>500Hz),这两个频率就具有几乎不相关的衰落特 性,可以达到频率分集的效果。 ➢时频调制可以克服分集接收的一些不足之处,如可 能造成的功率分散、设备复杂度增加等。 ➢另外,如果采用比较好的编码方式,时频调制不仅 可以在抗衰落方面达到分集接收的效果,而且还可 以起到抗码间串扰的作用。
➢抗多径衰落是实现短波数据通信的首要问题,主要 采用了以下几方面的技术:
X
2.4 短波数据通信技术
第 11

2.4.1 传输高速数据信号的调制技术
➢在短波通信中,由于多径效应引起了时域扩展,若 不采用专门的时域均衡措施,所能传输的最高码元 速率仅为200波特 (码元宽度为5ms)。 ➢采用专门的调制解调技术以后,可以将数据速率提 高到2400b/s以上,现在主要有并行制和串行制两种 不同的体制。 ➢并行体制的基本思想是把高速的串行信道分割为许 多低速的并行信道,这时在短波电离层信道上已不 再是高速数据传输,而是同时并行发送的低速信道; 在接收端,单边带接收机输出的多路数据信号经并 /串变换后再恢复成高速数据流。
X
2.4 短波数据通信技术
第 12

2.4.1 传输高速数据信号的调制技术
➢并行体制由于多频同时发射会导致发射功率分散、 信号平均功率和峰值功率比低等缺点,但是技术成 熟,成本低,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串行体制的特点是在一个话路带宽内采用单载波串 行发送高速数据信号,因此提高了高频发射机的功 率利用率,克服了并行体制功率发散的缺点。由于 串行体制采用了高效的自适应均衡、序列检测和信 道估值等综合技术,从根本上克服了由于多径传播 和信道畸变所引起的码间串扰。 ➢从发展角度看,串行体制提高数据率的潜力较大。
第 1 页
第2章-现代短波通信解析
X
2.2 短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特性
第 2

2.2.1 短波的传播方式
入射角 0
F2层
28MHZ 天线
天线
短波的天波传播模式
X
2.2 短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特性
第 3

2.2.1 短波的传播方式
短波段低频端的电波被吸收的程度较大,高频端 的电波有可能穿出电离层,大部分电波被电离层反 射,形成短波的天波传播模式。
临界频率f v:对应于电离层各分层的电子密度,都存 在一个相应的最高频率 ,f v在此频率的电波垂直入射 (θ0=0)到电离层时,将被该分层反射,而高于此 频率的电波将穿出该分层。
Fmu :入射角为θ0(θ0>0º )时的最高可用频率。
fmufvsec0
X
2.2 短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特性
第 5

2.2.2 最高可用频率(MUF)
天波的入射角应选择在保证电波能返回地面但又 不被吸收的范围内。
缩小寂静区的办法:选用高仰角天线减小电波到 达电离层的入射角,同时选用较低的工作频率,使 射线在入射角较小时电波不至于穿透电离层。
地面波和天波均不能到达的区域
X
2.2 短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特性
第 4

2.2.2 最高可用频率(MUF)
最高可用频率:指在实际传播中能被电离层反射 回地面的电波的最高频率。
X
2.2 短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特性
第 8

2.2.4 衰落
1、慢衰落(吸收型衰落) 它是由于电离层电子密度及其高度的变化造成电
离层吸收特性的变化而引起的。其表现为信号电平 的缓慢变化。
2、快衰落(干涉型衰落) 它是由于多径传输引起的干涉型衰落。干涉衰落
具有明显的频率选择性。
X
2.2 短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特性
20
(பைடு நூலகம்
日频 9M H Z)
9
最高可用频率 工作频率 建议选用的工作频率
f /M HZ
6
夜频 5

4
.5
M
H
Z

4
3
0
4
8
12
16
20
24
t/h
一天内最高可用频率的变化规律
X
2.2 短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特性
第 6

2.2.3 多径传播问题
(a)
(b)
(c)
(d)
(a)为天波和地波构成的多径; (b)为天波的单跳模式和多跳模式构成的多径; (c)为电离层不同分层的反射构成的多径; (d)为电离层的漫射构成的多径。
第 9

2.2.5 多普勒频移
如果在发送端发送一个单频(等幅、恒定相位的 正弦波)信号,经多径传输后得到的接收信号不再 是一条普线的单频信号,高频载波的频普将被展宽,
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频移或多普勒展宽。
多普勒频移的倒数称为信道的“相干时间”。当 系统传输的信息符号(时间)宽度大于信道的相干 时间时,将引起时间选择性衰落。
多径传播将带来的问题:信号的延时和信号的衰落。
X
2.2 短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特性
第 7

2.2.4 衰落
在短波通信中,即使在电离层的平静时期,也不 可能获得稳定的信号,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总呈现忽 大忽小的随机起伏,这种现象称为信号的“衰落”。
快衰落:持续时间仅几分之一秒的衰落。
慢衰落:持续时间比较长(可能达到1小时甚至更 长)的衰落。
X
2.4 短波数据通信技术
第 10

➢短波通信原来主要用于话音通信,但各类数据信息 包括数字传真、慢扫描图像和计算机等各类数据终 端的数据,也希望能在短波信道上传输。
➢在短波数据传输中,要解决的最大问题就是短波信 道对数据传输的影响。主要是: (1)多径衰落引起的短波数据通信中的突发错误; (2)多径效应造成码元的时间扩展引起的码间干扰; (3)电离层的快速运动和变化引起多普勒频移,使发 射信号的频率结构发生变化造成数据信号的错误接 收。
X
2.4 短波数据通信技术
第 13

2.4.2 时频组合调制
➢时频调制(FTSK)是一种组合调制,它是由时移键控 (TSK)和频率键控(FSK)组合而成的。 ➢时频调制是指在一个或一组二进制符号的持续时间 内,用若干个窄的高频脉冲的组合来传送原二进制 数据。每个高频脉冲在不同的时隙内具有不同的频 率。这种由不同时隙和不同频率所构成的信号形式, 称为时频调制信号。 ➢时频调制实际上是用编码的方法来传输信息的,因 此也称之为时频编码调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