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肌类型与运动的关系
人类骨骼肌由不同类型的肌纤维混合而成,通常根据肌纤维的收缩速度可将其分为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两类,人体骨骼肌纤维分为Ⅰ和Ⅱ两个类型,Ⅱ型中又分为三个亚型。
即Ⅰ型为慢缩红肌,Ⅱ型为快缩肌,Ⅱa型为快缩红肌,Ⅱb型为快缩白肌,Ⅱc型为一种未分化的较原始的肌纤维。
骨骼肌纤维的类型与运动的关系(一)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1、时间短、强度大的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快肌纤维百分比大;2、耐力性运动项目的运动员:慢肌纤维百
分比大;3、对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需求均较高的运动员其两类肌纤维分布接近。
(二)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1、运动训练对肌纤维类型的转变的影响:“遗传学派”,“训练—适应学派”。
2、运动训练对肌纤维的面积和数量的影响:肌纤维增粗,即肥大;肌纤维数目增多。
3、训练对肌纤维代谢特征的影响(1)训练对肌纤维有氧能力的影响;(2)训练对肌纤维无氧能力的影响;(3)训练对肌纤维影响的专一性,即训练所引起的肌纤维的适应性变化。
各类骨骼肌形态特征:快肌纤维直径较粗,肌浆少,肌红蛋白含量少,呈苍白色;其肌浆中线粒体数量和容积小,但肌质网发达,对钙离子的摄取速度快,从而反应速度快;快肌纤维接受脊髓前角大运动神经元支配,大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大,轴突粗,与肌膜的接触面积大,一个运动神经元所支配的肌纤维数量多。
慢肌纤维直径较细,肌浆丰富,肌红蛋白含量高,呈红色;其肌浆中线粒体直径大、数量多,周围毛细血管网发达;支配慢肌纤维的神经元是脊髓前角的小运动神经元,其胞体小,轴突细,神经
肌肉接点小,终末含乙酰胆碱的囊泡数量小,一个运动神经元所支配的肌纤维数量小。
2)代谢特征。
快肌纤维无氧代谢能力较高。
表现为肌纤维中参与无氧氧化过程酶的活性较慢肌纤维高,肌糖原含量较高。
慢肌纤维有氧氧化能力较高。
表现为线粒体数量多,体积大,氧化酶活性较高,甘油三酯含量高。
毛细血管丰富,肌红蛋白含量高。
3)生理特征。
快肌纤维收缩的潜伏期短,收缩速度快,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但收缩不能持久、易疲劳。
慢肌纤维收缩的潜伏期长,收缩速度慢,张力小,能持久、抗疲劳能力强。
人类同一块肌
肉中既有快肌纤维,又有慢肌纤维。
不同肌纤维在同一肌肉中所占的数量百分比称为肌纤维类型的百分组成。
两类肌纤维百分组成与某些基本素质关系密切。
快肌百分组成与速度、爆发力有关;而慢肌百分组成与一般耐力和力量耐力有关。
如从事短跑、跳跃的运动员快肌百分组成占优势;从事马拉松、长跑的运动员慢肌百分组成占优势,中长跑运动员两者组成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