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散文教法
在新课改实施后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变化,如:在散文鉴赏课堂上教师开始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教师满堂灌,这样既
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又调动了学生鉴赏散文的积极性。
还有许多
教师也开始写下水作文,特别是在学习完散文之后,给学生做示范,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使得许多学生也开始仿写改写学过的优
秀散文,从而不仅领悟了散文鉴赏的内涵,而且也提高了写作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这是新课改中值得欣慰的事情。
但是在新课改下语
文散文鉴赏教学中还存在着如下急需改变的现状:
(一)忽视新的散文教学方法
在新课标推行后,一部分教师教学的方法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在部分高中,语文教师散文教学的方式依然是老套的,并且有些表面
上是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而实质上还是用老思想进行讲解教学,典
型的换汤不换药。
我们知道学习语文,最主要的是语感、感悟。
因
为中国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散文尤其体现这一文化精髓,如
果教师仅仅自己体验感悟,让学生跳过这一过程,直接把教师自己
所得的结果告诉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
在注重探究性学习的新
课改下他们这样做只会让学生讨厌散文课,甚至让那些本来喜欢散
文的学生也因此而对散文敬而远之。
(二)经常误读现代散文文本
散文文本是学生阅读的基础,也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散文在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然而在现实高中语文教
学中,教师通常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字词、语言文字、文言文和作文
教学上,对散文则是一讲带过,甚至是视而不见。
这些文质彬彬的
散文就这样被忽略,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巨大的精神损失和资源
浪费
此外,因为学生自身条件(对散文感兴趣程度、阅读及理解能力、知识面的宽窄等)的不同,导致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喜欢程度也不同,
但老师不能没有原则地让学生胡乱地解读散文,不能让这种主观化、任意化地解读恣意发展下去,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
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散文教学中过分重视人文化
2003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语文课程的
性质做了定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可看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相辅相成的,不分彼此。
以前,我们过分关
注语文的工具性,而现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我们有些教师又
过分的重视语文的人文性。
新课改的这项规定是站在人的本性的立
场上,从维护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目的来说的,它不仅仅是正确的,
更是刻不容缓,迫切需要实现的。
然而很多教师却没有真正理解它的含义,又从过度重视工具性的极端,走向了泛人文化的极端。
在高中散文教学课堂上很多老师因
新课改关注人文性,而过度的重视教材中人文性,如在讲解必修二
的三篇散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时,都过分
地渲染了作者爱国的思想,把鉴赏课讲成历史爱国课。
这三篇文章
的确都有爱国的主题,但这只是它众多主题中的一个。
还有一些教
师过分地追求热闹的上课氛围,认为这是体现学生主体和尊重学生
个性的好方法,实则过度的话反而不能达到重视语文人文性的目的。
泛人文化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错误解读。
(四)散文新教学模式的滥用
正如郭之瑗所说:“散文有飞扬的神思美,浓厚的诗意美,高妙
的技巧美。
”一直以来现当代散文都是语文教学中灵活度最大的一
块内容,它有通俗易懂的语言,清新自然的内容,深邃优美的意境,深刻的思想蕴涵等,这使得它适合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讲授,也实最
方便于实现新的教学理念的一种文体,因此,新课改后,散文教学
方式的盲目性自然也就多了一些。
部分教师每天都在尝试不同的教
学方法,的确,这些新方法新理念需要我们接受和运用,但我们不
能盲目的不加选择地全都拿来,这样势必会走上华而不实的道路。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也没有结合教学方法本
身的特点和规律,更没有结合学生自身的条件,而是盲目的套用这
些东西,致使散文鉴赏教学流于表面化。
教师和学生都没有从中得
到任何有益的收获。
(五)散文教学中多媒体资源的泛滥
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语文教学方式的改变。
所以网络资源走进语文课堂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走
进形神兼备的现当代散文教学的课堂上。
我们知道它在“渲染课堂
气氛、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兴趣、扩大教学内容、增加直观效
果等方面起到了其他媒介无法替代的作用。
”但是在具体操作中,
我们却发现:很多散文课都离不了多媒体课件,并且多媒体内容的
覆盖量多而杂,课件形式也很美丽,但教师只是照着上面的内容念。
也就是说教师不能很好地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
去理解散文。
在多媒体课上,经常看到学生只顾抄课件,没有此时
多媒体已经由辅助工具变为不可或缺的工具了,已成为教学的主要
手段了。
如此一来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鉴赏文章的能力,因为多媒
体已经展示出答案了,而且也助长了教师的惰性时间去想象,去用
心体会。
1、转变观念
高中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要充分认识到高考模式的改革是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意在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不是说要考倒考生,也不是要放任自流。
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搬
用原来的一套来训练学生专攻一种文体。
也不要只重分析,轻写作。
对学生限制过多就扼杀了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感到作文枯燥无味。
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每样能力都不可或缺,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一定不能人为地把这四个方面割裂开来,不能偏重哪一项而不顾其他。
所谓“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是为学生提供更
多的选择与表现的机会,不是说考生可以随便写,胡乱写,也不是
说可以准备几篇范文就可以随便套用,不确定的因素实际上要求学
生的基本功更扎实才行,是指学生在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文体,可以
确定几种立意的基础上选取其中一种自己最好把握,最能展示自己
才华的一种方案来。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
作文教学。
要让学生在写作文这一块上做到各种文体都能写,又有
写某种文体的特长,做到“一专多能”。
2、科学指导
3、细心批阅
学生作文完成后,就象一个工人生产出一种产品后希望得知自己产品的质量如何一样,很希望知道老师对自己的作文是个什么评价。
教师的批阅能够对他们的成功之处加以赞赏,对不足之处委婉地提
出建议,那么学生从教师评语里能够得到写作的信心和需要努力和
提高的方向。
如果教师只布置作文任务,而不仔细批阅,那么学生
就感到老师对作文不重视,自己的劳动成果不被尊重。
更重要的是
他们不知道自己该在哪方面努力,作文水平也就得不到提高,自然
对往后老师布置的作文不感兴趣。
当然,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
方法批阅,可以把全批全改,部分批改,学生相互批改等批阅方法
综合运用。
总之,要对学生作文认真批阅。
4、适当点评
作文批阅完成之后还要注意利用课堂时间适当对学生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
可以就全班此次作文普遍在哪些方面很成功,哪些方
面普遍存在问题进行点评。
并可选取写的比较好的作文作为范文,
指出哪些地方写得很成功,同学们要多加学习。
选取中等水平的作
文让同学们去分析哪些地方成功,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在师生共同
的点评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
这样一来全班的作文水平都能够得
到提高。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要对作文教学重视,要抱科学的态度对待不断变化的高考作文发展趋势。
在平时的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做到学
生写作前的科学指导,写作后的细心批阅和点评,不断提高学生写
作文的兴趣和能力。
真正让高中生经过三年的科学作文训练,能够
在高考考场上在作文这一块上能做到“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