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铅锌精矿的供应分析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郭春桥[摘要]本文通过对现有铅锌产业链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借助区域经济发展基本理念来说明铅锌矿产资源优势对我国现有铅锌产业及铅锌精矿供应格局形成的作用,结合主要铅锌冶炼企业的矿产资源保障的实践,提出了铅锌冶炼企业的精矿供应保障策略。
加入WTO以来,我国铅锌生产和消费逐年增长,但矿山生产严重滞后,不能满足国内消费,更不能满足国内冶炼产能的需要,精矿供应严重不足,进口逐年增加。
受贸易商垄断制约,进口加工费长期低迷,冶炼厂效益严重下滑,甚至在亏损边缘徘徊,原料供应成为整个冶炼业的瓶颈。
1 我国铅锌产业链概况铅锌产业链主要是由铅锌矿业、铅锌冶炼业、铅锌加工制造业组成,而从矿石产品加工链条上则形成铅锌精矿供应、原生铅锌供应和消费三个市场,它们的协调与发展是铅锌工业平稳运行的关键所在。
从近十年三个市场的规模可看出,铅锌精矿供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铅锌工业发展的瓶颈,铅锌精矿自给率偏低,进口大量铅锌矿才能满足国内的冶炼厂原料所需。
2001年至2010年,我国铅锌精矿产量(金属量)从67.6万吨和184.3万吨增长至198.1万吨和384.2万吨,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7%、8.5%;原生铅锌产量从98.4万吨和196.8万吨增长至279.4万吨和503.4万吨,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3%、11.0%;原生铅锌消费量从53.9万吨和151.0万吨增长至250.6万吨和477.5万吨,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8.6%、13.6%。
图1 2001-2010年我国铅相关产品产量及消费量图2 2001-2010年我国锌相关产品产量及消费量此外,在进口铅锌矿加工费谈判上我国冶炼企业参与度有限,加之为满足持续增长的国内铅锌需求量需在产能建设上进行巨额投资,这样铅锌冶炼业的利润受投资和加工费收入两处的挤压,整个行业利润偏向于铅锌精矿供应市场而对铅锌冶炼企业不利。
根据主要铅锌上市公司2005-2011年度毛利润情况可看出,有铅锌资源保障的企业利润比资源保障度有限的企业表现好(如紫金矿业、西部矿业、驰宏锌锗),特别像株冶、豫光、锌业股份这类无资源保障企业的利润较低甚至亏损。
图3 2005-2011年三季度主要铅锌上市公司毛利润如上所述,解决我国铅锌冶炼企业的铅锌精矿供应问题已成为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整个铅锌产业链稳步发展关键一环。
仔细深入探讨前,还需了解现有铅锌精矿开发局面。
2 从省域内供需平衡分析看铅锌精矿的供应我国经济整体协调发展很大程度依靠走区域经济路线,区域矿产优势作为一种资源禀赋,也是一个经济发展的现实支撑,这在铅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表现也比较突出。
基于这种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将铅锌精矿和原生铅锌产量做一个省域区平衡图来进行分析,省域内的铅锌精矿与铅锌冶炼产量不能实现平衡则要向省域外销售或购买铅锌精矿,全国整体上不平衡则要进口或出口铅精矿。
图4 2000年(左图)和2010年(右图)铅矿及原生铅省域内平衡图(注:红色为省域外销、绿色为省域外购、白色为省域无铅锌矿生产)从以上图表可看出,2000年我国可外销铅精矿省份是蒙、黑、吉、辽、冀、青、川、桂、闽、浙、苏等地,再除去疆、藏、晋、京、津等地都需要外购铅精矿来进行铅冶炼;而2010年这种形势发生很大改变,可外销铅精矿的省份是蒙、吉、晋、甘、藏、青、川、贵、桂、粤、闽、浙、苏等地,再除去黑、京、津、鲁、鄂、沪等地都需要外购铅精矿来进行铅冶炼,全国铅精矿进口量增长145.5%。
结合图表分析表明:一、由铅消费所推动的我国铅矿开采规模和省域在扩大,但冶炼产能和产量的增速更快,例如内蒙古、四川产量、福建增长很快,新疆、西藏两新兴地区产量也在增加,而河南、湖南、云南的需求缺口却在增大。
推动产能大幅提升主要是受铅消费的大幅增长影响,但铅冶炼矿石原料国内供应一直紧张,产能提升时进口量亦大幅增长。
二、一些传统铅生产地,如广东、广西和辽宁在铅冶炼业市场地位出现下降,在整个行业精铅生产量增加时,广东、广西精铅生产对区域内的精矿消费有余,说明铅冶炼规模没有太大的同比发展或出现萎缩。
具体分析,我认为出现转移主要与铅冶炼的产业转移和环保政策有关。
图5 2000年(左图)和2010年(右图)锌矿及原生锌省域内平衡图(注:红色为省域外销、绿色为省域外购、白色区域为无铅锌矿生产)从以上图表可看出,2000年我国可外销锌精矿省份是蒙、黑、吉、甘、青、陕、川、云、桂、闽、赣、浙、皖、苏等地,再除去疆、藏、渝、鄂、京、津、鲁等地都需要外购锌精矿来进行锌冶炼;至2010年这种形势同样发生很大改变,可外销锌精矿省份是蒙、吉、冀、疆、藏、川、渝、赣、闽、浙、皖、苏等地,再除去黑、京、津、宁、鄂、沪等地都需要外购锌精矿来进行锌冶炼,全国锌精矿进口量增长606%。
结合图表分析表明:一、受强劲的下游消费推动,我国锌矿开采规模和区域扩大,如内蒙古、四川、福建产量增长较快,新疆、西藏新兴地的产量也在增加,但云南、湖南、广西、河南的需求缺口较大,全国锌精矿整体缺口与铅精矿相比进一步扩大,供应紧张局面加剧,大量进口锌精矿。
二、云南、陕西、广西、甘肃的锌冶炼工业区内不平衡加剧,由锌精矿外销区转为外购区,这主要与该区内锌冶炼产能大幅增长,精矿开采或资源储量跟不上有关。
3 省域内不平衡深层分析—冶炼产能大幅提升及冶炼业出现新布局我国铅锌精矿及原生铅锌出现这种省域内不平衡,一方面是由于精铅和精锌消费持续增长,虽然国内铅锌冶炼产能同步大幅增加,但矿山项目启动周期比冶炼项目长,国内铅锌矿山采选产能总是滞后于冶炼市场需求,铅锌精矿供应必然紧张。
自2003年始我国原生铅消费量始终大于原生铅供给量。
另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大型铅锌冶炼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注重市场份额、产能提升、原料供应、企业效益等因素结合来调整企业战略和布局,一些大型冶炼企业扩大产能同时逐渐向新的资源地布局,加之矿产资源地政府的积极配合这类资源整合,冶炼产能正趋向铅锌资源地集中,根据现有冶炼产能投产情况分析,未来内蒙古、四川、新疆等地外销的铅锌精矿将逐减,甚至出现省域内供应短缺。
如下图表,2000年至2010年我国原生铅锌金属产量始终大于铅锌精矿(金属量)产量,特别是2008年国内铅冶炼的铅精矿供应缺口达123万吨(历史峰值),需要大量进口,2010年国内锌冶炼的锌精矿供应缺口达176.8万吨(历史峰值),同样需要大量进口。
从这种国内精矿自给情况来看,铅锌精矿加工费必然受制于国外供应商或贸易商,严重挤压冶炼企业利润。
产能大幅度提升也使国内铅精矿供应进一步趋紧,不少冶炼企业还为拿不到铅锌矿出现停产或减产,开工率不足。
表3 2001-2010年我国铅锌精矿产量及铅锌产量、产能表年份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铅精矿(万吨) 67.6 64.1 95.5 99.7 114.2 133.1 140.2 140.3 160.4 198.1 240.6 矿产铅(万吨) 98.4 107.2 128.2 151 185.4 212.8 213.8 256.3 262.6 279.4 319.9 铅产能(万吨) 135.8 149.5 192.5 246.2 285.8 342.8 373.6 393.6 444.6 497.6 558.6 锌精矿(万吨) 184.3 187.4 202.9 239.1 254.8 284.4 304.8 334.3 332.4 384.2 405 矿产锌(万吨) 196.8 213.4 228.6 267.5 276 314.8 370.7 400.5 419.6 503.4 503.9 锌产能(万吨) 222.1 254.6 289.7 379.6 411.7 424 482.4 531.8 539.6 549.6 583图6 2001-2010年我国原生铅、再生铅产量图7 2001-2010年我国原生锌、精锌产能图8 2010年我国铅锌精矿净进口量(金属量)如图9-13所示,我国主要铅锌冶炼企业在2007年前后新建或扩建了一批铅锌冶炼项目,产能提升非常大。
从地区分布上来看,主要冶炼企业在稳固现有省域内市场地位同时,日趋向新的矿产资源省区布局,通过在这些地方进行自建、参股、并购等方式来保证铅锌矿供应,也引起部分省域供应不平衡。
若内蒙古、青海、江西产能真正形成,势必重新改变国内铅锌矿供应局面,且会出现新一轮矿山资源争夺战。
在资源争夺和冶炼布局中,三方面因素加快其进程:一是铅锌矿产资源地经济发展依赖于这种资源优势,政府需要冶炼企业入驻来拉动GDP和就业,自然对冶炼企业入驻和收购矿产资源上支持力加大。
二是这些矿产资源地大多也是其它能源富集区,特别是以煤电一体化等多种形式可降低企业成本。
三是这些地方大多地广人稀,冶炼企业的污染管理和治理相比经济发达地区要宽松一点,企业承担这些成本也较少,长期看就出现了铅锌冶炼产业层面的转移。
图9 2007年前的一些主要铅冶炼厂分布图10 2007年后的一些主要铅冶炼厂分布图11 2007年前的一些主要锌冶炼厂分布图12 2007年后的一些主要锌冶炼厂分布图13 我国主要铅锌矿山分布4 铅锌精矿供应趋势初判—供应紧张局面将加大亟待继续提升精矿供应保障初步预期,随着国内铅锌新增冶炼产能正式投产及地区布局新格局呈现,冶炼企业铅锌精矿供应紧张局面将进一步加大,大量进口铅锌精矿也很难改变。
对主要冶炼企业而言,亟待提升铅锌精矿的原料保障。
在这种局面形成过程中,重要铅锌冶炼企业在如何让自己矿产原料供给上有保障所采取的策略很值得借鉴。
具体来说,豫光金铅的铅冶炼产能大幅提高,主要是靠与西部矿业、建新集团的战略合作实现原料供应保障;云南驰宏锌锗公司锌冶炼产能将不断提升,省域内的矿山供应已不能保证其原料供应,通过并购获得内蒙古、四川的一些矿山并相应收购该地冶炼厂实现区域内消化步伐;株冶则通过母公司湖南有色与五矿集团合并实现大量原料区域外购上的保障;中金岭南通过广西和海外资产上运作实现突围。
正是这些主要铅锌冶炼企业的发展策略,它们在提高市场份额和利润的同时,却也加剧了区域内铅锌精矿供应新局面。
尤其对内蒙古、四川、青海等主要矿山资源的争夺可能使在未来五年国内铅锌冶炼企业出现新的重组。
5 主要铅锌冶炼企业的精矿供应保障策略5.1 未雨绸缪——参与国内外风险勘探项目尽管国内铅锌精矿供应很紧张,但主要冶炼企业对2000年以来一些新的重大铅锌矿勘探成果项目的后续工作参与热情并不高。
2008年次贷危机前后通过海外收购虽然获得一定资源保证,但也承担很大风险,因为这些项目大多是以国内银行贷款为收购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