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民收入形式情况调查报告分析内容摘要:“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问题,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农民收入情况调查发现,创办企业、发展养殖业、发展种植业和打工与务农相结合是农民收入的四种主要实现形式。
文中重点对各种收入实现形式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收入形式增加调查分析为了了解农民收入各种形式的发展状况,找到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为其他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工作提供可借鉴之处,笔者开展了对山东省农村农民收入实现形式的调查。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方式对山东省农村家庭收入实现形式进行调查,针对农村家庭收入的四种实现形式共设计四类调查问卷:创办中小企业问卷、发展养殖业问卷、发展种植业问卷和打工与务农相结合的问卷。
在山东省内选取较典型的298户进行调查,完成调查问卷298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286份。
在调查过程中认真听取农户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反复研究,形成此报告,以为相关部门和其他农村地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可借鉴之处。
调查结果及分析(一)创办中小企业调查结果及分析中小企业调查共完成调查问卷71份,有效问卷65份。
调查结果分析如下:1.企业投资资金。
对农村中小企业投资资金来源状况的调查可以反映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
由图1可知,55.4%的企业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家庭自有资金,只有23.1%的企业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
具体投资资金来源状况详见图1。
综合调查情况来看,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相对落后,没有充分发挥资本的杠杆作用,农村金融市场有待加强和完善。
2.企业发展年限。
通过调查发现,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年限较短,有71%的企业只发展不到6年。
具体的企业发展年限分布详见图2。
企业发展年限短,经验不足,市场不稳定,风险较大。
3.发展规模。
从员工数量和投资资金数额两方面反映农村中小企业的规模。
据调查可知,员工数量在20人以下的企业占到76%,投资资金在20万以下的占到93%,由此可知山东省农村家庭经济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达不到规模经济效应,资金技术实力不足,抗风险能力差,企业市场风险较大。
4.农村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
对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的调查可以反映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所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资料依据。
由调查可知,中小企业反映在资金、技术、土地、市场及其他方面存在困难的比例分别是38.5%、16.9%、4.6%、24.6%、15.4%。
农村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亟需突破资本、市场以及技术的瓶颈制约。
5.为了更清楚的了解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我们特设了在农村创办企业的优势这个开放式题目。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的土地和劳动力是中小企业在农村发展的最大优势。
农村土地广阔,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农村具有充足的廉价劳动力资源,而且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当地就业,还可以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农业生产。
所以,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发挥土地和剩余劳动力的优势,促进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发展养殖业调查结果及分析发展养殖业调查共完成调查问卷80份,有效问卷80份。
下面对调查结果进行具体分析。
1.养殖原因。
根据调查可知,农户因政策引导、跟风、资源优势、自发而发展养殖业的比例分别为10%、42.5%、13.75%、33.75%。
农民因跟风而发展养殖业的比例稳居榜首,投资的盲目性大,风险大。
2.养殖技术。
养殖技术在养殖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表1可知,有42.5%的农户在养殖过程中最关心饲养技术问题,但却只有40%的农户接受过养殖业的专门培训,农户养殖技术的来源也主要依靠自己积累,比例高达76.5%。
这表明,农户很关心养殖技术问题,但却不接受正规的养殖技术培训,过分的依赖自己的技术积累。
3.养殖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农业产业化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山东省农村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据调查,15%的农户反映在本村有养殖业协会,而仅有8.7%的农户反映在本村有养殖业的相关产业。
4.在养殖业的调查过程中也发现了各种形式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
养殖业规模较小,达不到规模经济效应。
据调查结果显示,有83.75%的养殖户不雇佣工人,完全依靠家庭成员经营;68.75%的农户投资资金主要依靠自有资金,没有充分发挥资本的杠杆效应。
同时,农民思想过于保守,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有58.75%的农户不准备增加新品种。
而新品种往往是科技进步的结果,能够给农户带来更高的产值和收益。
(三)发展种植业调查结果及分析种植业共完成调查问卷77份,有效问卷77份。
下面对调查结果进行具体分析。
1.种植业在农村的发展有其独有的特点。
种植业在农村已成为相对成熟的产业,据调查显示,有49.35%的农户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发展种植业,仅有15.58%的农户在发展种植业的过程中会跟风;农民的种植技术也相对成熟,83.31%的农户种植技术主要来自于自己的长期积累;自从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种植业在农村家庭经济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每户农村家庭收入来源的一部分,而且经过长期的发展,种植业在农村发展已相对平衡。
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分布也相对均匀,分布如表2所示。
2.种植业规模。
山东省农村种植业分散化经营,规模较小,成本高、利润低,风险较大。
农村种植业资金主要来源于农户自有资金,有75.32%的种植户主要依靠家庭自有资金,仅有14.28%的农户会主要依靠银行贷款。
除资金的原因之外,土地也是限制种植业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因素。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暴露了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农业内部缺乏规模经济优势、农业产业体系利润流失、本应回归农业的利润被其他产业侵蚀等等。
据调查可知,种植面积在5亩以下的农户比例高达55.84%,各农户分散经营,成本高、利润低,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也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
3.协会经营制度。
协会经营制度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有效途径,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据调查结果显示,48.05%的农户反映本地有相应的种植业协会,相比于养殖业15%的发展水平已有了巨大的发展,然而高达51.95%的地区没有相应的协会经营制度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现,仍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四)打工和务农相结合的调查结果分析打工和务农相结合的经济模式在农村家庭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我们共完成此类调查问卷70份,有效调查问卷64份。
下面对调查结果进行具体的分析。
1.打工与务农相结合的收入形式以打工收入为主,其在农村家庭收入模式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为了进一步了解打工者的心态,为相关部门做好政策引导提供资料依据,我们针对打工者的创业意向进行了一系列调查。
这里的创业项目主要是指针对农村家庭发展的中小企业、养殖业和种植业。
一是调查是否曾创业。
据调查数据显示,34.4%的农村家庭曾进行过创业,但是由于一系列的原因而最终失败。
二是调查创业选择的行业。
由图3可知,农民创业选择的行业较为均衡,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要综合引导,通过多种途径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创业。
同时,又要抓重点,据调查资料显示,农民选择种植业和养殖业创业的比例高达65.63%,这与农村的实际密切相关。
所以,在引导农民创业的过程中我们又要有重点的引导农民进行种植业和养殖业创业。
三是调查创业的困难。
据调查统计显示,有54.69%的打工者认为其创业的最大困难是技术欠缺,具体详见图4。
在未来的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农民的素质,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和教育。
2.对本村农民致富的认识。
为了深入了解农民对致富的看法,我们设立了此开放型题目。
共发放问卷64份,19人未填写具体看法,45人进行了回答。
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的45份调查问卷中,55.56%的居民反映政府支持在农民致富过程中的重要性。
因此,在未来的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一定要转变观念,建立服务型政府,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
同时,在我们的调查中有53.13%的村民反映当地没有适合创业的优势,政府也应该认真分析当地的实际,寻找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确定适合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
对策与建议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以市场为先导,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持,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
各级政府应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转变政府观念,建立服务型政府,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提供各种政策支持。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
一方面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又要加强农民的生产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大力发展和完善农村金融市场。
地方政府要积极构造宽松的环境,为信用社和农民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金融机构要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好资金保障工作;农民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信用,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大力提高农民的素质。
转变农民的思想,改变农民墨守成规,不敢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状况;要以市场为先导,以科技为支撑,勇于创新,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敢于第一;提高农民的科学决策水平,避免投资的盲目性。
山东省农民收入的四种主要实现形式在实现过程中,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山东省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取长补短,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实现。
其他地区在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方面也应该吸取山东省的经验和教训,促进农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1.王海滋,陈德恭,张世君.西方经济学[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2.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统计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张绍焱,梅德平.中国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4.刘艳芳.兴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J].农业经济,20105.朱光明,刘美玲,张大方.农民素质与经济情况调查分析—基于江苏省农民素质调查问卷分析报告[J].生产力研究,20096.刘力.新农村建设实地调查报告[J].商业时代,20077.赵鸿雁,年四敬.关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