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教育学原理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演示文稿
教育学原理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演示文稿
团体要求与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
团体要求架构内的矛盾阶段
第一节 班级组织
第一阶段:
在班级建立之初, 学生的注意力主要 集中于了解班主任 和教师,建立与同 学的稳定关系。班 级中的主要问题是 同学之间的矛盾。
个人属性之间 的矛盾阶段
第一时期: 学生了解班主 任、教师、同 学及班级规则
第二时期: 小团体开始 形成
道尔顿制:班级被打乱,教师不再系统讲授教材,只指定一些 参考书并布置一些作业。学生独立学习教材然后向教师送交作业。
特朗普制: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 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
协同教学:将儿童按不同学科分为大组与小组,视不同学科的 性质,使学生团体具有弹性。大组可以采取讲课式的同步教学,小 组就可以彻底地实施个别教学。
第一节 班级组织
(一)班级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班级正式组织是由学生 组成的,旨在实现班级 组织的公共目标。正式 组织大多是预先决定好 时间、场所和活动内容, 要求班级每一位成员接 受。
我国中小学的班级正式组织 一般分为三层次结构:
对 全班负 责的角色
对小组 工作负责的角色
只对自身的任务负责的角色
习循序渐进、系统完整。
教育 管理
教学活动和学习时间没有 明确规定,学生入学、毕 业、退学等学籍管理没有 制度化。
教学内容按学校和年级分成许多既 有系统又相对独立和均衡的部分, 每部分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教学活动; 学籍实行制度化管理。
第一节 班级组织
(四)班级组织的概念
第三阶段:
当班级中大多数 学生都能接受团体要 求时,班级内部的主 要矛盾就不是团体要 求与个人属性间的矛 盾,而是团体要求架 构内个人属性间的矛 盾。
团体要求架构 内的矛盾阶段
第一时期: 学生团体与 学生团体的
矛盾期
第二时期: 个性矛期期
第一节 班级组织
三、班级组织的结构
班级是一种社会组织,其基本成员是班主任、教 师和学生。它通过师生相互影响的过程来达到预定的 教育目标。
班级教学和个别教学的比较
个别教学
班级教学
师生 关系
教师只同个别学生发生联 系,难以形成学生集体。
教师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班级成 员的人数相对固定,学生在集体中 学习。
学生 来源
学生年龄和文化程度参差 学生年龄相同,文化程度相近,学
不齐,学习内容与进度缺 校以“课”为教学单元,学生的学
乏计划性和系统性。
第一节 班级组织
第二阶段:
在小团体稳定 下来之后,学生们 就想在班级中积极 采取行动以满足各 种需求。他们的各 种需求往往与团体 的要求发生冲突。
团体要求与 个人属性之 间矛盾阶段
第一时期: 师生之间 的矛盾期
第二时期: 教师、学生 干部与学生 之间矛盾期
第三时期: 学生团体 之间的矛 盾期
第一节 班级组织
❖ 对班级教学实施产生重要推 动作用的当数“导生制”。
第一节 班级组织
(二)班级组织两个理论模式的形成
班级组织的教学论模式
班级组织的教育论模式
特点
“班”与“课”是形式与内 容、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授 课是教学班唯一的内容和目 的。
班级组织被视为教育的对象, 德育成为班级活动的主要内 容和目的。
偏差
①班级授课制的主体、活动 和组织相互混淆。
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 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 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 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 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 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班 级是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组 织单位,也是促进学生成长 的正式组织之一。
第个发展阶段: 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
教育学原理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 作演示文稿
教育学原理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 作
目录
第一节 班级组织 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内容 第三节 班主任工作
第一节 班级组织
一、班级组织的概念
(一)班级组织的产生
❖ 中世纪末期出现了班级教学, 班级组织成为师生从事教育 活动及学校管理活动的基本 单位。
❖ 夸美纽斯为班级授课制的确 立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摘自《回首高中——大学生的高中生活以及教育学评点》
【分析】这段案例展示了班级内积极型的学生交往情况,生动反 映出班级非正式组织在调节学生心理状态、 维护心理健康方面所发 挥的作用。
娱乐型
消极型
破坏型
第一节 班级组织
非正式组织的 特点
在形成特点上 具有普遍性、 自发性、随意 性、选择性等
在学校人际关系 系统中具有满足 个体需要、保护 心理健康、沟通 信息、调节平衡 等功能。
案例与分析:他们让我走出困境
刚复读的那些日子,经常看到芹趴在桌子上低声地啜泣,尤其听到 以前成绩比她差得多的同学上了某某大学的时候。我不知道怎样安慰 她,因为好几次我刚要开口,发现自己的眼泪也出来了。猫、饼则很 乐观,他们一看见我们不开心,马上转过来讲笑话给我们听。有一次, 猫对我们说了一句:“不要哭了,用今天的汗水洗去昨天的泪滴。” 我把这句话刻在桌子上,当成了“座右铭”。过了几天,钦青和丹妮 也回来了,我很高兴,她们俩是我高中最好的朋友……我知道复读的 艰辛,但有她们的陪伴,我会挺过去……其实复读的日子没有别人形 容的那么艰苦,因为有前面的猫和饼,他们总能制造出很多快乐,他 们俩唱的《最美》绝对不比羽·泉逊色。在他们的影响下,我和芹变 了很多。在每次累的时候,我们几个便会到校外的小店里吃烧烤。在 他们面前,我活得很真实,那时候,天变得很蓝。
②学生集体淹没于“班” “课”“书”之中,丧失了 主体性地位。
①支解和割裂了班集体实施 全面发展教育的整体目标。
②易造成班主任工作与科任 教师工作“两张皮”现象。
③忽视了学生集体的教育主 体地位。
第一节 班级组织
(三)班级组织的改造
19世纪70年代,为改变班级教学整齐划一的状况,适应个别差异 的班级教学组织的改造运动活跃起来。
第一节 班级组织
班级非正式组织是源于班级组织的个人属性层面 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在共同的学习与活动中基于成员 间的需求、能力、特点的不同,并从个人的好感出发 而自然形成的。
非正式组织强调的是情感的沟通和非正式的互动与 交往,它的行为方式是比较松散的、非规范性的。
第一节 班级组织
非正式组 织的类型
积极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