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拉﹝地﹞梁的梁顶标高设置于基础承台面标高以上时:这种情况主要是当基础埋置深度较大时,设计经常会在室外地坪处设置一道地梁,该地梁除承担两端柱轴向压力较大者的1/10、其上部的荷载(如隔墙自重、楼梯梯板荷载等)外,必须考虑承担柱底弯距。
当然,在设置有双地梁的情况下(即在基础位置处另设置一道拉梁),该地梁可仅承担第(1)和(3)荷载,第(2)荷载及两端柱轴向压力较大者的1/10由设置于基础位置处的拉梁承担。
【柱底弯距的分配】柱底弯距在拉(地)梁之间近似的按照柱两端的地梁线刚度的大小进行分配。
这种情况下,拉(地)梁的断面不要太小,最好接近该跨在地上一层的框架梁的刚度。
【拉﹝地﹞梁通长钢筋的要求】如果该拉﹝地﹞梁在设计时要求其承担柱轴向压力较大者的1/10的荷载,则拉﹝地﹞梁通长钢筋的面积必须满足该要求。
【其它情况】当拉﹝地﹞梁设置在基础高度的范围内时,当然可以考虑基础承台和拉﹝地﹞梁一起承担柱底弯距,这需要设计人员认真分析。
1、取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1/10,作为拉梁轴心受拉的拉力或轴心受压的压力,进行承载力计算。
按此法计算时,柱基础按偏心受压考虑。
基础土质较好,用此法较节约。
2、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
拉梁正弯矩钢筋全部拉通,负弯矩筋有1/2拉通。
此时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较高者。
推荐:关于多层框架基础拉梁的几点看法一、框架计算简图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独立基础埋埋置较深,在-0.05左右设有基础拉梁时,应拉梁按层1输入。
以某学生宿舍为例,该项目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建筑场地为Ⅱ类;层高3.3m,基础埋深4.0m,基础高度0.8m,室内外高差0.45m。
根据《抗震规范》第6.1.2条,在8度地震区该工程框架房屋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设计者按3层框架房屋计算,首层层高取3.35m,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0.05m处的基础拉梁顶面;基础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按构造设计;基础按中心受压计算。
显然,选取这样的计算生产力简图是不妥当的。
因为,第一,按构造设计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无法平衡柱脚弯矩;第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第7.3.11条规定,框架结构底层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首层楼盖顶面的高度。
工程设计经验表明,这样的框架结构宜按4层进行整体分析计算,即将基础拉梁层按层1输入,拉梁上如作用有荷载,应将荷载一并输入。
这样,计算简图的首层层高为H1=4-0.8-0.05=3.15m,层2层高为3.35m,层3、4层高为3.3m。
根据《抗震规范》第6.2.3条规定,框架柱底层柱脚弯矩设计应行乘以增大系数1.25。
当设拉梁层时,一般情况下,要比较底层柱的配筋是由基础顶面处的截面控制还是由基础拉梁处的截面控制。
考虑到地基土的约束作用,对这样的计算简图,在电算程序总信息输入中,可填写地下室层数为1,并复算一次,按两次计算结果的包络图进行框架结构底层柱的设计的配筋。
二、基础拉梁层的计算模型不符合实际情况基础拉梁层无楼板,用TAT或SATWE等电算程序进行框架整体计算时,楼板厚度应取零,并定义弹性结点,用总刚分板的方法进行分析计算。
有时虽然定义楼板厚度为零,也定义弹性结点,但未采用总刚分析,程序分析时仍然会自动按刚性楼面假定进行计算,与实际情况不符。
房屋结构的平面不规则时,应特别注意这一点。
三、基础拉梁设计不当多层框架房屋基础埋深很大时,为了减小底层柱的计算长度和底层的位移,可在±0.00以下适当位置设置基础拉梁,但不宜按构造要求设置,宜按框架梁进行设计,并按规范规定设置箍筋加密区。
但就抗震而言,应采用短柱基础方案。
一般来说,当独立基础埋置不深,或者埋置虽深但采用了短柱方案时,由于地基不良或柱子荷载差别较大,或根据抗震要求,可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构造基础拉梁。
基础拉梁截面高度可取柱中心距的1/12~1/18,截面宽度可取1/20~1/30。
构造基础拉梁的截面可取上述限值范围内的下限,纵向受力钢筋可取上述所连接柱子的最大轴力设计值的10%作为拉力或压力来计算,当为构造配筋时,除满足最小配筋率外,也不得小于上下各2#14(二级钢),箍筋不得小于Ф8@200。
当拉梁上作用有填充墙或楼梯柱等传来荷载时,拉梁截面应适当增加,算出的配筋应和上述构造配筋叠加。
构造基础拉梁顶标高通常与基础顶标高或智短柱顶高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基础可按偏心受压构件计算。
当框架结构底层层高不大或埋置不深时,有时要把基础拉梁设计得比较强大,以便用拉梁平衡柱底弯矩。
这时,拉梁正弯矩钢筋应全部拉通,负弯矩钢筋至少应在1/2跨拉通。
拉梁正负弯矩在框架柱内的锚固、拉梁箍筋的加密及有关抗震构造要求与上部框架梁完全相同。
此时拉梁宜设置在基础顶部,不宜设置在基础顶面之上,基础则可按中心受压设计。
拉梁与基础地梁的区别以及相应的计算方法2010-01-17 01:24:50| 分类:房屋结构设计 |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基础地梁一般是承受基础的竖向反力,是受力构件.其尺寸和配筋根据竖向反力值确定.基础拉梁是调节基础不均匀沉降及承受一层隔墙的荷载,其尺寸按跨度的1/15确定.在计算模式中,拉梁可以考虑为仅承受自重和底层墙体总量并且将之传给两边基础的两边铰支(或者有时可以考虑是弹性支座)的单跨梁(即在两边基础内钢筋不连续而是达到锚固长度),它的计算同一般的上部结构两边铰支梁;然而,拉梁在实际施工及使用中,由于其基底下层土为老土或者施工中形成的压实土层,而且在协调变形的过程中会承受一定的两边基础的变形差异带来的影响,所以完全没有土反力是不可能的。
因此,保守地说,拉梁计算应考虑上下部均配置受力钢筋以应付两种可能性的发生。
一般可以使上下部钢筋配置一致。
至于实际计算,1/15的长跨比在底层层高以及拉梁埋深总和较大的情况下,可能会小点。
拉梁是基础之间的联系梁,其主要作用如下,计算方法依其作用而异 1.仅为加强基础的整体性。
调节各基础间的不均匀沉降,消除或减轻框架结构对沉降的敏感性。
取拉梁拉结的各柱轴力较大者的1/10,按受拉计算配筋,钢筋通长,按受压计算稳定;此时基础按偏心受压基础考虑。
基础上土质较好时,建议采用该方法2.用拉梁平衡柱底弯矩。
按受弯构件计算,考虑到柱底弯矩的方向的反复性,钢筋通长。
此时基础按中心受压基础考虑。
3.上两相并兼承托首层墙体或其他竖向荷载。
将竖向荷载所产生的拉梁内力与上两种结果之一组合进行计算。
4.构造措施梁宽b=1/25~1/35L,梁高h=1/15~1/20L,配筋上下相同,并满足构造要求001:拉梁的计算方法有两种:1、取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1/10,作为拉梁轴心受拉的拉力或轴心受压的压力,进行承载力计算。
按此法计算时,柱基础按偏心受压考虑。
基础土质较好,用此法较节约。
2、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
拉梁正弯矩钢筋全部拉通,负弯矩筋有1/2拉通。
此时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较高者。
如拉梁承托隔墙或其他竖向荷载,应将竖向荷载所产生的拉梁内力与上述两种计算方法至一所得之内力组合计算。
拉梁截面宽度大于等于1/25L~1/35L,高度大于等于1/15L~1/20L。
如按0.1N法计算,配筋应上下相同,且不少于615平方毫米。
补充基础梁的有关内容:(1)一般工程无特殊要求时,基础梁顶标高取-0.050(与基础短柱顶平);(2)基础梁地构造在图纸中注明:先素土夯实,再铺炉渣300厚,梁底留100高空隙;(3)基础梁平面定位尺寸必须明确,基础梁支座若没有完全落在基础短柱上,即基础梁端部悬空或局部悬空时,应注明梁下以同标号同浇素砼填充,基础短柱严禁出现外凸现象;(4)基础梁一般采用C20或C25等级的混凝土浇筑;(5)注意基础梁高度一般取1/12跨距。
a.跨距为6m时,梁高一般取500;b.跨距为7.5m时,梁高一般取600或650;梁配筋大小应根据其荷载计算确定,一般可取6Ф16,Ф8@100/200。
002:当基础按轴心受力计算,上部结构传来底弯距由基础梁平衡时,基础梁应设置在基础顶面,当基础梁仅起连接作用或作为首层墙体基础时,可设置在-0.05标高处。
003:拉梁的设置情况:1.有抗震设防,基础埋深不一致2.地基土质分布不均匀3.相邻柱荷载相差悬殊4.基础埋深较大拉梁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柱下端弯矩,调节不均匀沉降等.多层建筑,基础埋深较浅,宜设在基础顶面;高层建筑,宜具体情况而定基础拉梁与基础梁-1004:1.我想基础埋置很深时,可以在o.oo下50或60设基础梁,这样可以降低底层柱的计算高度;2.如果基础埋置不深,明知基础梁拉在靠近0.000处会造成短柱,那就设在基础顶面;如果非得拉在靠近柱根处,那可以设基础短柱,加大柱截面,箍筋加密;3.何时设基础梁,楼上说得很清楚,我想补充以上两条,请各位大虾指教;005:Q:请问基础梁配筋是按什么算的?比如开间6m的门式钢架,柱下独立基础,基础梁(我们说的地梁)高为l/12~l/10取,配筋怎么算?A:如果上面没有墙体荷载的话,一般取较大柱底轴力的1/10,按轴心受拉构件计算一下就行了。
基础梁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柱下端弯矩,协调地震时各基础的变形,使基础能共同协调工作,所以我认为基础梁最好设在基础顶面处。
只有当基础埋深很深时,才在接近室内地面处再设一道梁,以减小首层柱的计算高度。
“若基础埋深较浅时,基础梁设在某个靠近正负零的标高处,基础梁到基础顶之间的柱就非常有可能是短柱甚至超短柱了”。
这种说法在下有不同看法。
所谓要避免短柱的出现,是为了防止地震时短柱吸收过大的地震力,并发生脆性破坏。
而基础梁到基础顶之间的短柱由于在地面下所以并不受地震力的直接影响,这样做也没什么。
但我会优先选择把基础梁设在基础顶面处。
单独计算,承受底层墙荷载,按连续梁计算!这两种地梁在PKPM里的建模方法,应当是不一样的。
1:基础拉梁即地基梁,应在JCCAD里按地基梁输入计算出图。
2:设在0.00处的地梁,是上部结构的一部分,应在PMCAD里一个标准层建模。
用TAT或STA计算出图。
由于没有楼板,板厚和荷载都赋0。
楼板应定义为弹性板。
地下室层数应赋1。
还要注意短柱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