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解剖实验指导

人体解剖实验指导

《正常人体结构》实验(实训)指导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日期:前言一、实验课的目的及要求正常人体结构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本实验课的目的是通过观察标本模型,使学生掌握掌握人体九大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功能,巩固解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自学、表达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要求学生:1.重视实验课,实验前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目的、方法及步骤并结合实验内容复习有关理论。

2.实验时要仔细观察、认真操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思考。

如:(1)椎骨的形态特?(2)各部椎骨的特殊结构?(3)椎间盘的结构及临床意义。

(4)脊柱的侧面的四个生理弯曲及意义。

3.实验后,认真整理实验物品,如有损坏及时交给实验老师。

二、实验报告书写要求每次试验后要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求文字简练、通顺、书写整洁。

主要项目要求如下:1.注明姓名、班级、组别、学号、日期、代教教师。

2.实验号数和题目(如:实验室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基本组织。

3.实验目的。

4.实验器材。

5.实验内容。

6.实验结果:将实验过程所观察到的内容认真得用铅笔绘画于实验报告上。

7.讨论和结论:实验讨论是根据已知的理论知识对结果进行解释与分析,实验结论是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概括性的理解与判断,即达到使实验结果能验证基本概念或基本理论知识的目的。

三、实验室守则1.遵守学习纪律,准时到达实验室。

实验时因故外出或早退应向教师请假。

2.要严肃认真地进行实验,实验期间不得进行任何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3.保持实验室安静,讲话要低声,不要影响其他人实验。

4.实验时严格遵守代教教师及课代表的指示,实行各组器材自己使用的原则,不得与别组调换,以免混乱。

课程教学进度:1 骨学总论躯干骨 22 四肢骨 43 颅骨 64 骨连结 65 肌学 86 消化系统 47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48 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男生殖系统 49 胸、腹膜、纵隔 210 女生殖系统、乳房、脉管系总论心脏 411 心、动脉 412 动脉 413 静脉、淋巴系内分泌系 414 感官器总论、眼 415 耳、脑神经概述 416 脊神经 417 脑神经 418 内脏神经、脊髓外形 219 脑干外形 220 脑干内构 221小脑、间脑、端脑外形 422 端脑内构 223传导路 424脑脊膜、血管 21 骨学总论躯干骨骨学总论躯干骨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骨的形态分类、骨的构造2.了解骨的发生与生长、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特征的关系3.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主要形态特征4.掌握肋骨的一般形态结构5.掌握胸骨的形态结构与分部6.掌握躯干骨的骨性标志二.重点1.骨的形态、构造2.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主要形态特征3.肋骨的结构4.胸骨的分部和结构三.难点1.骺线2.椎骨上、下切迹、椎间孔、骶骨岬、骶角、胸骨角、肋角、肋沟、前斜角肌结节、锁骨下动脉沟和锁骨下静脉沟四.实验时间:2学时五.实验步骤和内容:(一)课前交待1.教师自我介绍2.宣读实验室规章及实验要求3.课前提问(1)何谓解剖学姿势?(2)何谓内侧、外侧?4.介绍本次实验内容、标本情况及实验方法(二)根据实验指导,对照标本,学生自学下述内容1.骨的形态、骨的构造、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2.躯干骨的组成、分部3.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性4.胸骨的基本形态结构5.肋骨的形态结构(三)示教:分组示教难点内容(四)课后小结1.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主要的形态特征2.活体触摸胸骨角、第七颈椎棘突,并说明其临床意义3.本次实验中遇到的共同性重要问题六.实验材料1.人体骨架标本 1件2.长骨纵剖面(示骨密质、骨松质、骨髓腔、骺线)1件3.骨膜标本1件4.幼儿长骨纵剖面(示关节软骨和骺软骨)1件5.各种椎骨12套(其中第1、2、7颈椎至少各1件)6.骶、尾骨3块7.胸骨 3块8.普通肋骨12根9.第一肋骨3根七.复习题1.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有哪些?2.各部椎骨的主要形态特征是什么?3.掌握下列骨标志:胸骨角、颈静脉切迹、剑突、第7颈椎棘突、骶角2 四肢骨四肢骨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上、下肢骨的组成、位臵和形态结构2.掌握上、下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二.实验重点1.上、下肢骨的组成2.锁骨、肩胛骨、肱骨、前臂骨、髋骨、股骨、小腿骨的位臵和结构3.手骨和足骨各骨的名称、位臵、排列三.实验难点解剖颈、桡神经沟、肱骨小头、肱骨滑车、桡切迹、尺切迹、离体髋骨的解剖位臵、弓状线、耻骨梳四.实验时间:4学时五.实验步骤和内容(一)课前交待1.课前提问(1)请一个同学拿一个椎骨,指出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2)如何区别颈椎、胸椎和腰椎?2.介绍本次实验内容:如何观察四肢骨(二)学生自己观察1.上肢骨的组成2.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的位臵,主要结构3.手部各骨的名称、位臵、排列关系4.下肢骨的组成5.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位臵,主要结构6.髌骨、足骨的名称、位臵与排列关系(三)示教:难点内容(四)课后小结:1.在背部如何推算肋骨的方法2.教学生如何触摸四肢骨的骨性标志3.记忆腕骨和跗骨的顺口溜4.其它共同性重要问题六.实验材料标本:1.人体骨架 1件2.上、下肢游离骨各 6块3.手骨与足骨各 4件4.骨盆 2件5.幼年髋骨 1件七.复习题1.上、下肢骨的组成。

2.上肢带骨、下肢带骨和四肢大的长骨的形态结构。

3.腕骨和跗骨各包括什么骨?它们是怎样排列的?4.掌握下列骨性标志: 锁骨(全长)、肩胛冈、肩峰、肩胛下角、喙突、肱骨大结节、肱骨内、外上髁、尺骨鹰嘴、尺骨头、桡骨头、桡骨茎突、尺骨茎突、豌豆骨.髂嵴、髂结节、髂前上棘、髂后上棘、坐骨结节、耻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股骨内、外侧髁、胫骨粗隆、胫骨前缘、内踝、腓骨头、外踝、跟骨结节、第5跖骨粗隆3 颅骨颅骨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脑颅和面颅各骨的名称、位臵2.掌握下颌骨的分部及形态结构;了解筛骨、蝶骨、额骨、枕骨、颞骨、上颌骨的分部3.掌握颅的整体观:前面、侧面、颅底内面和外面的形态结构4.掌握新生儿颅的特征,了解其出生后的变化二.实验重点1.脑颅和面颅诸骨的名称、位臵2.颅前面、侧面、颅底内、外面观的结构三.实验难点1.筛骨、蝶骨、颞骨的位臵、分部2.翼腭窝的位臵及连通、骨性鼻腔、鼓室盖、颅底外面观四.实验学时:6学时五.实验步骤和内容(一)课前交待1.课前提问(1)计数肋的骨性标志有哪些?(2.)如何在活体确定第4腰椎?2.介绍本次实验内容及方法(二)学生对照实验指导和教材观察1.颅的组成,即脑颅和面颅各骨的名称、位臵2.分离颅骨的分部和形态结构:筛骨、蝶骨、颞骨、额骨、枕骨、下颌骨、上颌骨3.颅整体观:侧面、前面、颅顶外面、颅底内、外面的结构4.新生儿颅的特征(三)示教1.难点内容2.颅底内面观、外面观(四)课后小结1.颅骨上的结构复杂,应多看多记2.颅骨上的骨性标志六.实验材料(一)标本:1.整颅2个2.去顶颅3件3.半颅(正中矢状切)1件4.分离颅骨:额骨、颞骨、枕骨、蝶骨、筛骨、上颌骨各1件、下颌骨3件、舌骨(瓶装标本)1件5.新生儿颅1件(二)模型:1.整颅3个2.蝶骨、筛骨、颞骨各1件七.复习题1.何谓脑颅和面颅?各由哪些骨构成?2.在颅底内面的颅前、中、后窝中分别能看到哪些结构?3.眶和骨性鼻腔各有哪些结构?4.在活体上要熟练地摸到:颧弓、乳突、下颌骨髁突、下颌角、枕外隆凸、眶上缘、眶下缘、舌骨体和大角4 骨连结骨连结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纤维连结、软骨连结和骨性结合2.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3.掌握脊柱的组成、连结、分部、形态特点和功能4.掌握胸廓的组成、形态特点和功能5.熟悉颞下颌关节构成、结构特点、运动形式6.掌握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拇腕掌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形式;熟悉前臂骨的连结和运动形式;了解上肢其它关节的构成和运动7.掌握骨盆的组成、分部,了解其性别差异,掌握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形式,足弓的构成和功能;了解下肢其它关节的构成和运动二.实验重点1.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2.椎骨间的连结和脊柱的整体观3.胸廓4.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桡尺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组成、结构及运动形式5.骨盆的连结、分部及结构6.足弓的构成7.足内、外翻的关节三.实验难点1.囊内韧带与关节腔的关系2.下颌关节的运动3.肩、肘、髋关节的韧带,桡尺远侧关节盘,跗横关节4.拇腕掌关节的运动形式5.前臂旋前、旋后和足内、外翻运动的关节四.实验学时:6学时五.实验步骤和内容(一)课前交待1.课前提问(1)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各有哪些?(2)关节围绕冠状轴、矢状轴、垂直轴的运动分别称什么?以肩关节为例做一下相关的运动?2.介绍本次实验内容及实验标本情况3.讲清正确对待接触湿标本问题(二)学生对照实验指导观察1.椎骨间连结、肋的连结、胸廓、脊柱、颞下颌关节2.胸锁关节、肩锁关节、肩关节、肘关节、前臂骨连结、手关节3.骨盆、髋关节、膝关节、小腿骨连结、足关节、足弓(三)示教:难点内容(四)课后小结1.上、下肢各关节的运动形式2.上、下肢各相应关节对比3.足弓的组成、维持及生理意义六.实验材料(一)骨标本1.骨架1件2.颅和下颌骨1件3.足骨1件4.骨盆1件5.离体四肢骨1套、(二)湿标本1.椎间盘(横切3件、纵切3件)2.前、后纵韧带(至少保留3~4个椎体)2件3.椎弓间连结2件4.黄韧带(切除椎体)2件5.项韧带1件6.下颌关节(关节囊切开和未切开各1件)7.胸肋关节(冠状切)1件8.肩关节(囊已切开和未切开各2件)9.肘关节(囊切开)1件10前臂骨间膜1件11.手关节(冠状切)1件12.骨盆1件13.髋关节2件(关节囊切开和未切开)14.膝关节3件15.半月板(膝关节去股骨和髌骨)1件16.足关节(示踝关节内、外侧韧带)1件七.复习题1.试述椎间盘的构造,以及椎间盘破裂时髓核脱出的常见方向2.脊柱能进行哪些运动?脊柱各段的活动幅度有何差别?3.熟练地做出上、下肢各关节的运动4.旋前与旋后发生在什么关节?旋前和旋后时哪根骨动,哪根骨不动?5.足内、外翻发生于什么关节?踝关节能否做内、外翻运动?为什么踝部扭伤多发生在足内翻姿势?5 肌学躯干肌、头颈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躯干肌的分部和分层概况及颈肌的分群2.掌握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肋间内肌、肋间外肌的位臵、起止概况和作用3.掌握膈的位臵、外形、结构特点(中心腱、三个裂孔、薄弱区)和功能4.了解腹前外侧群肌的位臵、分层和组成,掌握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位臵、纤维方向和作用5.了解腹直肌鞘的组成,腹股沟管位臵及通过的结构,了解腹后肌群的名称、位臵6.掌握胸锁乳突肌的位臵、起止和作用7.了解头肌的分类和组成,了解面肌的分布特点,掌握枕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颊肌、咬肌、颞肌的位臵、起止概况和作用,熟悉翼内、外肌的位臵和作用8.掌握躯干肌和头颈肌的肌性标志:胸大肌、腹直肌、胸锁乳突肌、咬肌、颞肌二.教学重点1.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位臵、作用2.胸大、小肌,前锯肌的位臵、形态和作用3.肌的位臵、层次、肌纤维方向4.膈的位臵、形态和功能5.主要呼吸肌的名称和作用6.胸锁乳突肌起止、作用、体表标志三.教学难点1.胸腰筋膜2.肋间内、外肌作用3.膈的三个裂孔4.翼内、外肌的位臵和作用四.实验步骤和内容(一)课前交待1.简要介绍躯干肌和头颈肌的概况2.讲清在什么标本上观察什么内容及观察方法(二)学生按实验指导,参考教材插图或图谱观察1.背部各肌的位臵、起止,并分析其作用2.胸部各肌的位臵、起止,并分析其作用3.膈的位臵、形态、中心腱、三个裂孔名称、位臵4.腹肌的层次、名称、纤维走向及形成的肌性结构5.面部诸肌的位臵,理解其作用6.咀嚼肌的位臵、起止,理解其作用7.颈肌:颈阔肌的位臵、形态,胸锁乳突肌的位臵、起止并分析其作用,舌骨上、下肌群的位臵、名称,前、中、后斜角肌的位臵,斜角肌间隙及通过的结构(三)示教:难点内容(四)课后小结:1.举例如何分析肌的作用:背阔肌、胸大肌2.咀嚼运动与主要运动肌3.腹股沟管的位臵、构成4.其它共同性问题五.实验时间:4学时六.实验材料(一)标本:1.躯干肌、颈部肌(整尸)1件2.颈深肌1件3.面肌1件4.咀嚼肌1件5.膈1件6.腹后壁(示腰方肌和腰大肌)1件(二)模型:1.面肌1件2.咀嚼肌1件3.盆底肌1件七.复习题1.胸大肌、胸锁乳突肌的起止、作用各如何?2.背阔肌的止点,大致起点,作用如何?3.主要的吸气肌和呼气肌是什么肌?4.左侧面肌瘫痪会有什么表现?四肢肌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上肢肌的分部、分群2.掌握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肱肌的位臵、起止和作用3了解前臂肌的分群、分层排列和作用,掌握前臂旋前旋后主要运动肌4.了解手肌的分群和各肌的名称、位臵、作用5.了解下肢肌的分部、分群6.掌握髂腰肌、臀大肌、缝匠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和小腿三头肌的位臵、起止、作用7.了解臀中、小肌、梨状肌的位臵、作用,股内侧肌群的名称,并熟悉其作用,了解小腿各肌群的位臵、名称及作用8.了解上、下肢的局部记载:三边孔、四边孔、腋窝、肘窝、腕管、梨状肌上、下孔、股三角、收肌管、腘窝的位臵和构成二.教学重点1.上肢肌的肌群及各肌群的主要作用2.三角肌、冈上肌、肱二头肌、肱肌、肱三头肌3.下肢肌的肌群及各肌群的主要作用4.髂腰肌、臀大、中、小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三.实验难点1.前臂前、后肌群的辨认,手肌各肌的辨认2.肱二头肌的旋后作用,骨间肌和蚓状肌的作用3. 臀小肌、闭孔内、外肌、股方肌、阔筋膜张肌、股中间肌、腘肌、梨状肌上下孔、收肌管四.实验步骤和内容(一)课前交待1.简要介绍上下肢肌的分部和分群概况2.要求在标本上不仅要能辨认各肌并要结合标本分析理解其作用3.标本介绍及观察方法(二)学生按实验指导,结合教材插图或图谱观察1.上肢肌各肌群,上肢的局部记载2.下肢肌各肌群,下肢的局部记载(三)示教:难点内容(四)课后小结1.三角肌的作用分析2.上、下肢的肌性标志3.其它共同性问题五.实验时间:4学时六.实验材料;(一)标本:上、下肢肌各3件、手肌3件(二)模型:臀部肌、手肌各1件七.复习题1.上、下肢各有哪些肌群?每个肌群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桡尺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跗骨间关节分别能做什么运动?每种运动的主要运动肌是什么?3.在活体上摸清或看清:肱二头肌腱、肱三头肌腱、掌长肌腱、桡侧腕屈肌腱、尺侧腕屈肌腱、半腱肌腱、半膜肌腱、跟腱、拇长伸肌腱4.肱骨上段骨折,骨折线可能位于三种不同部位:肱骨外科颈、胸大肌止点与三角肌止点之间、三角肌止点下方.试分上述三种情况,分析上下骨折段移位情况6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熟悉内脏的概念;了解中空性器官和实质性器官的一般形态和构造;掌握胸腹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2.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功能,消化管的连接关系及上、下消化道的概念3.掌握口腔的境界、分部,咽峡的构成,熟悉唇、颊、腭的结构特点4.掌握牙的形态、构造、排列命名,熟悉牙周组织5.掌握舌的形态和粘膜特征及颏舌肌的作用6.掌握三对大唾液腺的位臵及其导管开口部位7.掌握咽的位臵、分部、各部结构和交通及咽淋巴环的概念,了解咽壁的构造8.掌握食管的位臵、分部、生理性狭窄及距切牙的距离9.掌握胃的位臵、形态、分部,熟悉胃的毗邻,了解胃壁的构造10.了解小肠的分部,掌握十二指肠的形态、位臵、分部,十二指肠大乳头的位臵和十二指肠悬韧带的位臵及其临床意义11.掌握空回肠的位臵、形态特征12.掌握大肠的分部及结构特点,盲肠和阑尾的位臵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结肠分部及各部位臵,直肠肛管的位臵、形态和粘膜构造特点13.掌握肝的位臵、形态、分叶,了解肝的主要功能、体表投影和肝段的概念14.掌握胆囊的位臵、形态、功能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肝外胆道的组成及胆汁的排出途径15.掌握胰的形态、位臵,熟悉其分部及胰液的排出途径二.实验重点1.口腔的境界、分部2.腭的形态结构、咽峡的组成、腭扁桃体的位臵3.牙的形态、构造,舌的形态、舌粘膜结构,颏舌肌起止、位臵、作用4.三对大唾液腺位臵,导管开口部位5.咽的形态、位臵、分部,各部的结构、连通6.食管的位臵,三个生理性狭窄部位7.胃的位臵、形态、分部、幽门瓣和幽门括约肌8十二指肠位臵、分部,十二指肠大乳头位臵9.空回肠的位臵、形态、结构特征10大肠分部、各部位臵,结肠的特点、分部及各部的位臵11.直肠位臵、矢状面上的两个弯曲,肛管粘膜面结构12.肝的位臵、形态结构、体表投影13胆囊和肝外胆道14.胰的位臵、形态三.实习难点1.腭舌弓、腭咽弓、舌乳头、咽峡组成(注意结合活体观察)2.颏舌肌的作用3咽的分部、各部结构、咽淋巴环4.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悬韧带,空回肠的孤立淋巴滤泡和集合淋巴滤泡,肛管内面的结构四.实验步骤和内容(一)课前讲授1.内脏学总论(内脏概念,器官分类及形态结构,胸腹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2.消化系概述:组成、功能,上、下消化道概念3.介绍标本观察内容(注意口腔的结构须结合活体观察)(二)学生按实验指导,结合教材插图或图谱观察1.口腔的境界、分部、形态结构(包括腭、腭舌弓、腭咽弓、咽峡、牙、舌),三对大唾液腺位臵、导管及开口部位2.咽的位臵、分部、各部结构、连通3.食管的起止、位臵、分部、三个狭窄部位4.胃的位臵、形态、分部、毗邻、幽门瓣、幽门括约肌、胃粘膜5.十二指肠位臵、分部、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悬韧带6.空回肠起止、位臵、形态、粘膜特点、集合淋巴滤泡7.大肠分部、回盲瓣、盲肠、阑尾位臵、结肠特点及分部8.直肠位臵、分部、粘膜结构、弯曲、肛管位臵、粘膜结构9.肝的位臵、形态、肝门及进出的主要结构、韧带、分叶10胆囊位臵、形态、分部、肝外胆道11.胰的位臵、形态、分部、胰管(三)示教:难点内容(四)课后小结1.强调学习一个系统的器官结构时,首先要建立一个系统概念2.颏舌肌的作用3.咽淋巴环的组成4.胆汁的产生和排出途径5.十二指肠悬韧带位臵、组成、临床意义6.阑尾根部和胆囊底的体表投影7.其它共同性问题五.实验时间:6学时六.实验材料(一)标本:1.整尸(头颈正中矢状切、胸前壁打开去肺、腹腔打开) 1件2.头颈正中矢状切 3件3.离体舌 1 件4.三对大唾液腺及导管 1件5.上、下颌牙各1件6.离体胃 3件(切开1件)7.离体胰十二指肠(示十二指肠大乳头和胰管)1件、8.一段空回肠纵切(示粘膜皱襞和集合淋巴滤泡)1件9.一段结肠(示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3件10. 回盲部(示回盲瓣)2件11.直肠肛管纵切(示内面结构)2件12.男女盆腔正中矢状切(示直肠、肛管的位臵及弯曲)各1件13.离体肝(示肝的形态和进出肝门的结构)3件(二)模型:1.半身模型 1件2.胰十二指肠 3件3.肝3件4.切牙、尖牙、磨牙各2件5.上下颌牙 1件七.复习题1.内脏包括哪几个系统的器官?2.消化系统由哪两大部分组成,每部分又由哪些器官组成?3.消化管的分部,各部的名称、位臵、形态及主要结构4.咽峡由哪些结构组成?5.牙的形态构造,恒牙、乳牙的排列命名?6.三对大唾液腺的名称、位臵、导管开口部位?7.食管有哪几处生理性狭窄,有何临床意义?8.胃的形态、位臵、分部?9.阑尾根部和胆囊底的体表投影?10.结肠的外形特征?11.肝的位臵、形态、结构?12.胆汁的产生和排出途径?7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呼吸系统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上、下呼吸道的概念2.了解外鼻的形态结构,掌握鼻腔分部、鼻腔外侧壁结构,鼻旁窦的名称、位臵、开口及上颌窦的形态特点3.咽(参见消化系统)4.掌握喉的位臵,主要喉软骨的名称、体表投志,喉腔的形态和分部,了解喉连结及喉肌5.掌握气管的位臵和构造特点,左、右主支气管的特点6.掌握肺的位臵、形态、分叶,了解肺段的概念二.实验重点1.呼吸系组成2.鼻腔分部及形态结构,鼻旁窦位臵、开口,上颌窦的形态特点3.喉的位臵,喉软骨、喉腔的形态结构及分部4.气管的位臵,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特点5.肺的位臵、形态、分叶三.实验难点1.鼻旁窦的开口位臵2.喉腔的结构,弹性圆锥3.喉肌的配布及作用4.气管隆嵴四.实验步骤和内容(一)课前交待1.呼吸系的组成、功能及结构特点2.介绍标本及观察内容(二)学生按实验指导,结合教材插图或图谱观察1.外鼻的形态结构,鼻腔的分部及形态结构,鼻旁窦的位臵、开口部位2.喉的位臵,喉软骨及其连结,喉腔结构及分部,喉肌3.气管和左、右主支气管位臵、特点、气管杈和气管隆嵴4.肺的位臵、形态、分叶、结构(肺门、肺根、肺裂、心切迹)(三)示教:难点内容(四)课后小结1.喉的两对关节(环甲、环杓)运动形式及作用2.各喉肌的主要作用3.其它共同性问题五.实验时间:2学时六.实验材料(一)标本1.整尸(肺的位臵、胸膜和纵隔)1件2.头颈正中矢状切3件3.鼻旁窦及其开口部位(瓶装标本)1件4.呼吸系概观1件5.喉软骨及其连结1件6.喉肌1件7.气管杈切开(示气管隆嵴)1件8.左、右肺各3件(二)模型:1.半身模型1件2.鼻腔外侧壁及各鼻旁窦3件3.喉软骨及其连结2件、4.喉切开(示喉腔结构及喉肌)3件5.肺段1件七.复习题1.呼吸系包括哪些器官?2.喉位于何处?有哪些重要标志?喉腔的结构?3.何谓上、下呼吸道、鼻旁窦、声门裂、声带、肺根、肺门?4.气管内异物为什么易坠入右主支气管内?5.肺的位臵、形态、分叶、下界体表投影?8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男生殖系统泌尿系统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掌握肾的位臵、形态、大体结构、被膜,了解肾段的概念3.掌握输尿管的形态、位臵、分部及狭窄部位和在盆部的主要毗邻4.掌握膀胱的位臵、形态、分部,膀胱三角的位臵及其特点5.掌握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和开口部位二.实验重点1.肾的形态、位臵、结构、被膜2.输尿管起始、行程、分部、狭窄部位3.膀胱的位臵、形态分部及其毗邻,膀胱三角3.女性尿道的形态、开口部位三.难点肾冠切结构、肾的被膜,输尿管口四.实验步骤和内容(一)课前交待1.简介泌尿系统组成及功能概况2.介绍标本的观察内容及注意事项(二)学生按实验指导,结合教材插图或图谱观察1.肾的形态、肾门、肾蒂及主要结构排列2.肾的冠状切面的形态结构3.肾的位臵4.肾的被膜5.输尿管的起始、行径、终止、狭窄部位6.膀胱形态、位臵及其毗邻、膀胱三角7.女性尿道(三)示教:难点内容(四)课后小结1.肾门、肾蒂、肾柱的概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