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嫁接育苗技术
摘要番茄生产采用优良砧木嫁接是实现优质高产的有效措施之一,综述了番茄嫁接育苗技术,包括品种选择、育苗前准备、种子处理、播种、嫁接、嫁接苗管理、二次嫁接和多芽嫁接等方面内容,以为番茄嫁接育苗提供参考。
关键词番茄;嫁接;育苗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4-0126-02
番茄是温岭市的主要蔬菜经济作物之一,由pseudomo-nas solancearum smith引起的番茄青枯病,已严重制约了该市番茄生产,重病田减产50%以上,而防治该病尚缺抗病品种和有效药剂。
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已开始应用嫁接栽培技术来防治番茄青枯病,效果显著。
为了解决温岭市番茄青枯病问题,引进了番茄嫁接栽培技术,由于砧木比原接穗根系发达,吸水、吸肥能力强,可以显著提高产量。
试验结果表明,嫁接番茄的产量可提高33.0%~120.9%,植株抗病性明显增强,不但土传病害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降低,发病时间明显推迟,而且非土传性病害如晚疫病、白绢病、叶霉病、病毒病等病害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也降低,果实生长优良、单果质量增加、盛收期延长、终收期推后,解决了番茄连作严重减产的问题[1]。
现将番茄嫁接育苗技术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
1.1砧木
砧木宜选择英雄品种,该品种根系发达,生长旺盛,抗病能力强,亲和力好。
1.2接穗
接穗宜选择荷兰百利品种,该品种早熟,果色艳丽,果型整齐,生长势旺盛,坐果率高,丰产性好,耐热性强,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能正常坐果,适应性广。
2育苗前准备
2.1苗床选择与准备
苗床选择可直接影响秧苗培育的成败。
苗床要选择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阳光充足、排灌方便的地方。
最好是上茬种过豆类、葱蒜类或水稻的地块,忌用老苗床和种过茄科作物的地块作为苗床,以减少病源[2]。
如条件限制,床地可进行换土育苗,注意不能从重茬地取土,以免苗期发生病害。
2.2营养土制备
营养土配制应早做准备,配制营养土的有机肥,必须事先充分腐熟。
一般播种育苗床的营养土用焦泥或砻糠灰1份、腐熟过筛有机肥3份、田园土6份配制而成,或用草木灰1.5份、腐熟过筛有机肥1.5份、田园土7份配制而成,也可用田园土6份、腐熟过筛有机肥4份配制而成。
配制过程中再加0.2%钙镁磷肥,混合堆放待用。
苗床土铺垫厚度以10~20 cm为宜。
如果育苗面积较大,人工配制营养土困难,也可将苗床土过筛后,施入优质的腐熟有机肥20~30 kg/m2及适量化肥,掺匀耙平后做营养土备用。
为防止土壤
带菌,营养土除进行翻晒消毒外,还应进行土壤化学消毒。
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喷洒,边喷边拌,拌匀后用农膜闷堆2~3 d,揭膜后稍晾晒即可备用。
3种子处理
选籽粒饱满、发芽率高的种子,浸种吸胀后,再用75%百菌清800倍液浸泡10~15 min进行消毒。
消毒处理过的种子用清水洗净,再用纱布包好,在 25~30 ℃温度下催芽[3]。
当地农村有将纱布包好的种子揣在怀里利用人的体温贴身进行催芽的习惯,但应注意必须每天用温水将种子淘洗1遍。
4适期播种
砧木要比接穗早播5~7 d,可使砧木苗比接穗苗生长粗壮,便于嫁接。
由于天气变化等原因,砧木、接穗生长速度差异大时,可采取调节水分、温度、施肥量等措施,促进其生长速度的一致,同时要及时防止病虫害危害幼苗[4]。
5嫁接
嫁接应选择在气温适宜的晴天或阴间多云的无风天气进行,干热、阴雨和刮风天气不宜嫁接。
晴天应在遮光条件下工作,植株上露水未干也不宜嫁接。
嫁接时要在背阴下进行,即在棚顶部覆盖2层遮阳网。
5.1嫁接工具
如刀片、嫁接夹、接穗盘、纱(棉)布、弓条农用塑料膜、遮阳网等。
5.2嫁接方法
番茄嫁接方法主要有劈接、插接和靠接,生产应用以劈接为主。
劈接方法:在砧木4.5~6.0片真叶、接穗真叶1叶1心至2叶时,即可嫁接。
嫁接操作前2~3 d对接穗幼苗进行炼苗,让幼苗在高温干燥的条件下锻炼,使之有较强的抗失水能力。
将砧木苗提前2~3 d 喷洒高效农药灭菌,并提前半天淋足水,拔除病苗、弱苗及杂草。
嫁接时,将砧木在保留基部2~3片真叶处切断,并在横茎中央垂直纵切2.0~2.5 cm长的切口,然后将接穗保留顶部2~3片真叶,相反方向各斜削1刀,小心插入砧木切口,对齐后用嫁接夹固定[5]。
固定器过紧、湿度过大等,都易增加病菌的感染机会。
因此,嫁接用具必须严格消毒,刀具锋利,嫁切口一刀成型,并保持嫁接区清洁无菌。
6嫁接苗管理
6.1湿度
湿度是嫁接苗成活的关键因素。
随接随盖膜、遮阳网,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
高湿可以减小蒸腾作用,促进愈合,避免接穗萎缩,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嫁接后苗床要浇湿,增加湿度,嫁接后内层用塑料薄膜、外层用遮阳网盖上,小拱棚呈密闭状态。
嫁接后2~3 d可不进行通风,当棚内温度超过30 ℃,相对湿度大于95%时,可适当通风[6]。
每次通风时间不宜过长,随着接后天数增加,通风时间相应增长。
6.2温度
为了促进伤口愈合,嫁接后应适当提高温度,白天保持在20~26 ℃,夜晚16~20 ℃,防止高温。
6.3光照
一般嫁接后要遮光3~5 d,之后可增加透光量。
接后5~7 d,视天气及接口愈合情况,可降低遮光率、增加通风透光时间,逐步过渡到完全撤去农膜和遮阳网。
6.4抹芽
成活后及时摘除砧木萌发的侧芽,注意不要损伤接口处。
当嫁接苗伤口愈合牢固后要去掉嫁接夹。
7二次嫁接法和多芽嫁接法
进口番茄种子价格非常昂贵,为了降低成本,可以推广应用二次嫁接法和多芽嫁接法。
7.1二次嫁接法
即在第1次嫁接后,留接穗蔸,让其生出新的分蘖苗,当分蘖苗长5~10 cm时,再取接穗进行第2次嫁接。
7.2多芽嫁接法
用上述方法完成接穗主芽嫁接后,再向下切取1~2段带有1片真叶、长约5 cm的接穗嫩茎进行嫁接,接活后萌生腋芽成结果主干。
也可待接穗腋芽生长至2~3片真叶后再切取嫁接,此法中砧木要分2批播种,间隔12~15 d。
还可以在接穗生长至3~4片真叶时摘心,全部用腋芽嫁接。
8参考文献
[1] 陈竹军.番茄反季节栽培技术[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 赵统敏,余文贵,任建平,等.最新樱桃番茄品种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3] 吴建光.番茄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0(3):33,39.
[4] 黄梅.番茄的嫁接种植[j].云南农业,2010(7):35.
[5] 郑淑荣.番茄嫁接技术[j].现代农业,2010(5):7.
[6] 林翠鸿,朱伦.番茄嫁接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2):10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