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鉴赏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俱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
钧瓷色彩十分丰富,有海棠红、丁香紫、朱砂红、玫瑰紫等多种窑变色彩,红里有紫,紫中有蓝,蓝里泛青,青中透红,青蓝错杂,红紫相映,宛如蔚蓝的天空中出现的一片彩霞,五彩渗化,交相辉映。
当前,世界各地的瓷器种类繁多,窑囗庞杂。
但,最具神秘色彩又最引人嘱目的当数中国钧瓷。
它使用还原火烧制出光怪陆离、神秘莫测的高温窑变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由于窑变的不确定性,自然就决定了它的稀缺性和唯一性,有些窑变出现景观、物象、有意境,有神韵,有的釉色艳美,热烈奔放,有的釉色内敛、优雅、含蓄这些窑变都是稀有品、孤品,是让人心跳的高端艺术品!窑变是钧瓷的魂,是钧瓷的生命。
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等诗句来形容钧瓷釉色灵活,变化微妙之美。
钧窑瓷器不但釉色绚丽多彩,周身还布满珍珠点、兔丝纹、鱼子纹、蟹爪痕和曲折迂回的蚯蚓走泥纹等生动美妙的窑变流纹。
加之其釉质乳光晶莹、肥厚玉润,达到了‘类翠似玉赛玛瑙’的美丽程度,形成了钧釉无可比拟的独有特色,确有巧夺天工之美,在我国陶瓷工艺美术发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钧窑瓷器丰富多彩的铜红窑变釉的成功烧制,彻底改变了以往青釉类瓷器一览无余的单色格局,极大地丰富了陶瓷装饰的内容,并为以后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在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钧窑瓷器以其蕴润雅致,五彩斑斓的釉色著称于世,同时它也是釉和造型完美结合的产物。
钧瓷造型既要讲究实用功能,符合生活的客观规律,还要考虑到艺术美,钧窑瓷器的釉层丰满且有流动性,为了适应钧釉的这种特点,在造型上除了注意圆、扁、方、长、曲、直、缩、张格局合称和虚实得当之外,还必须做到浑厚端庄,典雅大方,装饰简练,线条明朗,棱角突出,起伏得当,以增强钧釉的艺术美。
其主要表现在:釉色美,铜红釉的成功运用以及窑内温度和还原气氛的恰到好处;纹路美,釉在器型的不同位置就会出现拉丝、沉积、结晶等变化,呈现出兔丝纹、蚯蚓走泥纹、鱼子纹和珍珠点等名贵纹路;流动美,厚釉在相应的器型上,经煅烧熔融流动,釉色与纹路相交出奇,浑然构成一幅幅神异的图画,这些流动的画面,变幻莫测,犹如鬼斧神工,又如自然天成,随着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呈现出各种绝纱奇景,如高山云雾、峡谷飞瀑、满山翠竹、星辰满天、寒鸦归林等,令人叹为观止,拍案称奇。
钧瓷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在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之后的今天,它又被重新挖掘出来,得到了更为空前的发展,并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
如今的钧瓷生产无论是造型设计,烧成工艺,还是品种釉色,艺术风格,都日臻完美。
当代钧瓷取"宋钧"釉厚均匀,采"元钧"聚色成形,继千年传统技艺,融现代美学情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陶瓷爱好者所珍藏,收藏界也历来就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之说。
当我们欣赏它的时候,不仅会为它乳光晶莹,五光十色的釉色感到惊奇,而且更会为它浑然天成,极富有诗情画意,绚丽多彩的窑变景观所折服,它的可贵之处也就体现在这一点,钧瓷的窑变釉色是任何美术大师也不可能设计绘画出来的,\"钧瓷无对,窑变无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便是对钧瓷窑变的形象说明。
钧窑瓷器不仅具有强烈的古典魅力,使人产生出民族自豪感,而且它还把自然艺术、科学和历史浑然融为一体,充分显示出含蓄、柔和之美。
"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愿这灵性天地的钧瓷珍品,能给世人增添无限的艺术享受。
欣赏钧瓷要关注以下几点。
造型:古朴厚重、典雅端庄,简洁大方、线条流畅,体现着古代宫廷的崇高和法度,表露出清新练达的民族含蓄之美,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深刻哲理。
图案:“白胎烧就彩虹来,无色成窑画作开”,古人之诗赞出钧瓷的图案之美。
钧瓷釉面,在高温烧制中,釉料交融,自然流变,形成千姿百态的图形,如同国画艺术中的大写意,形神兼备,似真似幻,意境无穷。
釉色:釉色窑变,千变万化。
最为人称道的有:朱砂红、鸡血红、茄皮紫、葡萄紫、天青、月白、孔雀绿、宝石蓝、礼花彩等,可谓万紫千红。
有时多种颜色集于一身,“红里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红”,有时还会出现珍珠点。
因此有“画家笔拙,丹青难绘”之说。
而且“窑变无双,钧瓷无对”,绝对不会有两件釉色完全相同的钧瓷作品。
窑变如画的效果,早被文人墨客所赞美。
如“画家嫌笔拙丹青难绘,诗人怨词穷锦句失色”、“晚霭微茫潭影静,残阳一抹淡流霞”、“烟光凌空星满天,夕阳紫翠忽呈岚”。
纹理:钧瓷烧造,工艺独特,在色彩斑斓的釉面上,形成千姿百态的纹路,典型的如:冰片纹,看似锤击,抚之无痕;蚯蚓纹,龙走蛇行;鱼子纹,繁星点点。
此外还有兔丝纹、蟹爪痕、雨丝纹等。
特别具有审美价值的是冰裂纹,俗称“开片”。
纵横交错,如网状分布,由于这种纹路是胎质和釉面的冷热收缩率不同而自然形成的。
冰裂纹是烧制完成以后开裂造成的,不是在烧制中产生的隐于釉面之中,因此在开片形成的过程中,会产生裂开的声音,一边欣赏着“创过冰河玉凝透,碧莹浅底网捕鱼”的奇妙现象,一边听着轻灵而噼啪悦耳的开片之声,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审美意境。
只要看到过钧瓷的人们都会好不吝啬地将种种“神、奇、妙、绝”等赞美之词统统冠于之上,虽此还犹感不及,可见钧瓷的美是一种足以撼动人心魄的自然之“大”美;欣赏钧瓷之美,就如同一泓虽平静如画却内涵激流涌动之纯净干邑的泉水,醍醐灌顶般地给心灵来了一次彻彻底底的洗涤,一扫表层尘俗之恶垢,透出内里幻化、美妙、自然之本质,让人赏心而悦目,神清而气爽!人们欣赏钧瓷,是用肉眼感知后,再用心灵去体会的过程,有很好的感知才会有美妙深刻的体会。
为此,人们往往还会拿出放大镜出来对着钧瓷仔细地探索,力争将钧瓷之美发现殆尽。
即便如此,还觉得不够深入谈起钧瓷微观摄影的初衷,张同春老师感慨地说:“钧瓷的美在于千变万化的美妙釉色,包含在釉变的纹路之中。
钧瓷的美是一种流动的美,是动态美的表现,这种表现也存在于釉变的纹路之中,因此为了最真、最美地表现钧瓷,很有必要将钧瓷釉变的纹路细节呈现出来,而这只有用微距摄影才可以做到。
作为一个摄影工作者,我觉得有责任去做好这项工作。
这项工作不仅耗时、费力,最关键的是要用心去做,坚持去做才行。
我是从2008年就开始对钧瓷的釉色进行微距摄影的,当时第一批拍摄的几十幅片子就耗时了3个多月才完成,后来又陆陆续续地拍了好多次,只要是各个钧瓷窑口的好作品,以及社会上个人收藏的釉色美妙的钧瓷藏品都是我拍摄的对象。
截至目前,我已经拍摄了700多幅关于钧瓷釉色的微距摄影作品,在社会上已经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徐永华和张松桥老师说:“我们感觉到很神奇!每一件作品都会把大家带进一个微观的世界,给人以另一种视角的享受,非常震撼!我们看钧瓷往往只是看到了钧瓷的表面,很少深入进去一探究竟。
即便见惯了钧瓷,当看到这些微观景象之时,还是不由得被深深地撼动了。
如果说钧瓷整体表现是庄重、典雅、脱俗之美的话,那么这些微观则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流动的、斑斓的、震撼人心的美!这说明钧瓷无论从外表还是从骨子里看都是美的化身,钧瓷集各种美于一身,太精彩了!”张名扬和刘向阳老师也对钧瓷的微观表现赞不绝口:“只有亲眼见过钧瓷的人才知道钧瓷到底有多美,但是眼见到的未必就很深入。
看到这些微观的景象后,我们觉得平时对钧瓷美的理解仅仅只是窥到了钧瓷…一斑‟的结果,广度和深度都嫌不够,钧瓷其实还有更多的美等待我们去继续发现。
我们只要用…另一只眼‟,换一种视角和思维模式,钧瓷就会呈现出一种不同的美出来。
张同春老师不但带我们走进了微观钧瓷的世界,他更是开创了一个先河,给了我们很多的感受和启发。
我们为张同春老师为钧瓷所作出的贡献由衷地感到自豪,同时也祝愿我们的钧瓷界继续努力,将钧瓷文化艺术不断地发扬和光大!”钧瓷的魅力,在于其变换无穷的色彩,而其色彩,出自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它完全是烧制过程中的自然窑变,毫无人为的构思和创意,铀色变换意境无穷,质地光润晶莹,如翠似玉。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艺术效果,就是钧瓷有别于其它瓷器的独特之处,就是钧瓷的灵魂所在。
拥有一件钧瓷意味着什么?可以毫不夸张的对人说:我拥有的是全世界唯一的一件钧瓷.钧瓷色彩浑厚丰富,素有“钧不成对,窑变无双”之说,你拿十万件钧瓷摆在一起,也决挑不出色彩图案完全一样的一对,就是全国一流的钧瓷艺术大师,也无法给你这个保证。
可以说,件件钧瓷都是孤品,难到它还不值得你拥有吗?“世界唯一”---就是钧瓷的魅力。
因此,把玩欣赏钧瓷,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有画面,有声音的审美过程,其中心是一个“变”字,除了静止的诸多变化外,从不同角度,不同光线观赏,还会呈现千变万化。
“变”的核心是趣成天然,堪称“神、奇、绝、妙”。
鉴赏要“手把、眼观、耳听、心仪”,至少从上述四个方面整体把握,常赏常新。
正如古人诗云:“层卷当受益,赏钧眼更新”。
4月1日晚9时左右,博鳌金海岸温泉大酒店。
当意大利总理蒙蒂从大宋官窑董事长苗峰伟手中接过钧瓷作品《九五至尊》时,他略显疲惫的眼睛猛然一亮。
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阮次山向蒙蒂介绍:“这是中国钧瓷。
”“这个非常好!”蒙蒂珍爱地抱着这件沉甸甸的礼物。
和蒙蒂一样,喜欢钧瓷的世界政要名人还有很多,比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美国前总统老布什、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哈萨克斯坦总统扎尔巴耶夫,前奥组委主席萨马兰奇,微软总裁比尔盖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