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方案资料饲料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单位名称:某饲料厂2020年X月1目录第1章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 (3)1.1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3)1.2 危险、有害因素 (5)1.3 职业卫生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3)1.4 重大危险源辨识 (15)1.5 安全管理因素 (17)1.6 饲料厂危险源辨识表 (20)第1章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危险因素是指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对两者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危险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能量的意外释放或有害因素的泄漏、散发。
主要体现在设备故障(含缺陷)、人员操作失误和管理缺陷等三个方面。
1.1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本次安全现状评价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采用对照经验法、类比法进行辨识。
依据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原因和识别原则,结合该项目的周边环境、生产工艺、装备特点和危险有害因素的表现形式,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主要从物料的特性、生产过程、工艺设备或装置等方面进行。
经过综合分析,并类比周边地区同类企业的事故发生原因等综合情况,该项目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和分布情况,详见表3-1。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表表3-1und mein Mikro-Blog-Account.Dieses Dokument ist nur für Online-Bürger zu lernen und nach dem Herunterladen zu arbeiten.Niemand sonst darf dieses Dokument wieder ins Internet hochladen.Verstöße müssen untersucht werden! Die letzten acht Nummern meines Diploms: null sechs null null null drei zwei neun;Zhen huan.通过辨识,该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火灾爆炸、压力容器爆炸、锅炉爆炸、火灾、起重伤害、机械伤害、触电、车辆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噪声等。
1.2危险、有害因素3.2.1生产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3.2.1.1粉尘爆炸粉尘爆炸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触及明火或电火花等火源时发生的爆炸现象。
粉尘爆炸有三个必备的条件:一是有燃烧剂(粉尘);二是有氧条件;三是有输入能量。
极易产生爆炸的粉尘浓度为10--200μm;粉尘爆炸浓度极限:下限20--60g/m3;上限2--6kg/m3。
饲料厂有机粉尘易燃易爆危险浓度范围为:15--65g/m³。
相对浓度越高,爆炸力越大。
因此,饲料厂应对于粉尘防燃防爆尤为重视。
粉尘的燃烧速度和爆炸压力比气体爆炸小,燃烧时间长,产生的能量大,故其破坏力也大,产生的能量较高的时候为气体爆炸时的几倍,温度可上升到2000--3000℃。
发生爆炸的时候,会有燃烧的粒子飞散,如果飞到可燃物或人体上,会使可燃物局部严重碳化或人体严重燃烧。
粉尘爆炸有产生两次爆炸的可能性。
静止堆积的粉尘被风吹起悬浮在空气中,如果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
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又使其它堆积的粉尘悬浮在空气中,而飞散的火花和辐射热成为点火源,引起第二次爆炸,最后整个粉尘存放场收到爆炸灾害。
这种连续爆炸会造成极严重的破坏。
饲料加工企业中产生大量粉尘,这些可燃性粉尘粒度很小,常常悬浮于空气中,当达到到爆炸浓度时,遇明火或电火花等火源极易发生爆炸。
粉尘爆炸的危害性极大,其显著特点是粉尘爆炸的最大特点是多次爆炸、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破坏力强。
粉尘爆炸占饲料厂事故的48%。
容易引起粉尘爆炸的环境主要有:筒仓、料仓、分配器、提升机、粉碎机、除尘设备、粉碎机房等。
引起粉尘爆炸的原因主要有:(1)没有除尘设备或除尘设备故障达不到除尘效果,粉尘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电器设备不防爆或者防爆电器失去防爆作用。
(3)电气设备短路打火。
(4)在火灾危险爆炸区域内明火取暖、吸烟、气焊、气割。
(5)未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或者存在的缺陷。
(6)粉尘场所通风不良。
(7)消防设施、器材设置不当或者不足,不能在第一时间扑灭初起火灾,常常使小火酿成大灾。
3.2.1.2火灾(1)可燃物火灾该公司生产原辅材料及产品等均为可燃物,特别是包装塑料编织袋为易燃品,遇外部明火发生火灾。
(2)电气火灾该项目生产中使用电气设备数量较多,整个生产厂区内动力线路、照明线路较多,如果电气方面管理不善,当电器元件、电气线路发生短路、过载、接触不良、绝缘不良和有外来火源等,极易导致电气火灾。
发生电气火灾的原因有:生产中用电设施发生短路、过载、接触不良、绝缘不良和有外来火源等,都易引发电气火灾。
(3)电线、电缆火灾电线、电缆的绝缘材料、填充物和覆盖层都具有可燃性,遇到高温或外界火源极容易被引燃。
电缆一旦着火会很快蔓延,波及临近的电缆和电气设备使火灾扩大,并引燃周围可燃物造成二次火灾。
电缆火灾的主要因素有:①若电缆布线靠近供热管道或暖气片等高温物体,又缺乏有效的隔热措施,使电缆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容易产生老化,破坏电缆的绝缘,使电缆短路而导致火灾;②电缆敷设不规范,布置不整齐,任意交叉,制作电缆终端头和中间接头不按规范要求,接触不良或封闭绝缘不良,电阻增大引起发热着火,或安装时电缆的曲率半径过小,使绝缘损坏造成短路;③电缆选择不当、不匹配,或质量不良,发生超负荷、发热,使绝缘老化、绝缘强度降低,引起电缆相间或相对的击穿短路,或过电压使电缆击穿短路起火;④用电不规范、任意接插电气设施、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等导致线路过载;电气设备的质量不良导致短路过载甚至产生电火花等。
3.2.1.3锅炉爆炸该企业锅炉房设有蒸汽锅炉,存在锅炉爆炸的危险。
锅炉爆炸所产生的灾害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锅筒内水和汽的膨胀所释放的能量;二是锅内的高压蒸汽以及部分饱和水迅速蒸发而产生大量蒸汽向四围扩散所引起的灾害。
锅炉爆炸的主要原因分析:(1)在锅炉较长时间缺水、钢板被灼红、机械强度急骤降低的情况下,司炉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向炉内进水,引起爆炸。
(2)锅壳或锅筒长期漏泄,且炉水碱度较高,造成铆缝或胀口处钢板苛性脆化,以致造成爆炸事故。
(3)严重超压造成爆炸。
(4)运行时安全阀、压力表、水位计等安全附件不全或失灵。
(5)锅炉温度计出现故障,导致超温事故。
(6)锅炉压力容器安全附件不全。
(7)操作人员不具备特种作业资格进行操作。
(8)未定期进行检验或使用检验不合格的设备。
3.2.1.4压力容器爆炸如果储气罐由无资质单位生产,未定期检验、测厚、防腐,未安装压力表和安全阀、压力表和安全阀失效、储气罐超压、操作人员无特种设备作业操作资格证上岗、未进行压力容器检测等均有可能引发压力容器爆炸事故。
3.2.1.5起重伤害由于本项目车间内使用电动葫芦,存在起重伤害的可能。
起重事故多是因起吊和搬运不当或安全装置失效所致。
起重机吊具、防护装置、钢绳等故障或操作、指挥不当;起重量超载,钢丝绳断裂,吊钩断裂,制动装置失灵,限位及连锁装置失灵,行程开关未接线或失灵;违章指挥,起重工违章起吊,起吊作业时起重设备下方违章站人,均有可能造成起重伤害。
3.2.1.6机械伤害该公司的生产设备较多,若未按要求进行操作、设置安全保护罩,很可能发生机械伤害。
这类伤害大多由于操作人员违章作业、粗心大意或机械设备年久失修、防护装置失效而造成,其数量大而发生频繁。
主要有:(1)手和身体靠近正在旋转的机件或戴手套操作,导致卷入皮带轮、皮带或齿轮等。
(2)防护罩、防护档板及防护栏杆年久失修,防护作用失效,运转部件伤人。
(3)不按操作规程操作,违章作业。
(4)劳动防护用品佩戴不全。
3.2.1.7触电各种电气线路、电机、电器、电力电缆等众多复杂。
如果绝缘损坏、接地不良或操作不规范,电气设备无漏电保护装置,设备外壳漏电很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防雷设施不规范,未按规定定期检测检验,雷雨天气,雷电过电压对人身造成的伤害。
人员未经培训,违章操作也可导致触电事故。
该项目产生触电事故的原因主要有:(1)不填写操作业票、不执行监护制度,违章操作。
(2)使用不合格绝缘工具或电气工具。
(3)未办理工作终结手续,就对停电设备恢复送电。
(4)在带电设备附近作业,不符合安全距离或无监护措施。
(5)跨越安全围栏或超越安全警戒线,工作人员误碰带电设备。
(6)设备缺少必要的漏电保护装置。
(7)作业者身体或工具碰到带电设备或线路上。
(8)缺乏安全警示标志或标志不明显。
(9)使用电动工具金属外壳不接地,不戴绝缘手套。
3.2.1.8车辆伤害原辅材料及产品主要通过公路运进与运出厂区,厂区内的各种物料运输主要通过管道、皮带运输机、汽车、叉车、手推车、人力搬运实现。
如果不按其包装与储运要求进行储运,有可能引发各类事故。
原料运输过程,运输车辆存在缺陷、司机违章作业可能发生车辆伤害事故。
此外如作业现场因道路转角处视野不开阔、疲劳作业、违章驾驶、车辆机械故障等造成车辆伤害;生产设施和生活设施布置、厂内道路设计、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的设置、照明质量、绿化规划、车辆管理等方面的缺陷也可能引发厂内运输事故。
3.2.1.9物体打击发生物体打击事故的主要原因有:(1)装卸时防护措施不当。
(2)处理物料违反规程或不合理,对危险坠落物件认识不足,判断失误。
(3)不按要求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4)照明不足,对周围观察不清。
(5)没有及时处理危险部位。
(6)产品堆放不合理,物料堆放小于自然安息角,致使产品滚落等。
(7)登高作业人员物件跌落或扔东西砸伤下面人员。
3.2.1.10高处坠落依据《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2008)中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度进行的作业称为高处作业。
该公司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主要原因有:(1)登高作业,不按要求佩戴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2)梯子强度不够或断裂。
(3)梯子无护栏及扶手或护栏、扶手断裂。
(4)高处作业时安全设施损坏。
(5)高处作业安全管理不到位。
(6)作业人员疏忽大意、违章操作,或疲劳过度。
(7)工作责任心不强,主观判断失误。
(8)高处作业人员站立位置不当或作业人员身体有疾患,不适应高处作业。
(9)作业过程中受外界干扰或在外力的作用下跌落。
3.2.1.11坍塌库房内的货架高度较高,若堆放的物品重量过大,超过了货架的承受能力,会造成货架被压塌,当货架周围有工作人员时,可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建构筑物年久失修或工程质量差、车辆等撞击等均可能导致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