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州省十三五食品药品安全规划

贵州省十三五食品药品安全规划

贵州省“十三五”食品药品安全规划2016年11月目录第一章“十二五”回顾及“十三五”形势 (4)第一节“十二五”时期发展回顾 (4)第二节“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9)第二章总体要求 (11)第一节指导思想 (11)第二节基本原则 (11)第三节发展目标 (12)第三章主要任务 (18)第一节大力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 (18)第二节开展药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 (22)第三节开展食药监管助推大扶贫行动 (25)第四节构筑严密的社会共治体系 (29)第五节打造食品药品智慧监管体系 (34)第六节构建坚实的技术支撑体系 (36)第七节打造专业化食药人才队伍 (43)第四章保障措施 (45)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45)第二节落实党政同责 (46)第三节加大财政扶持 (46)第四节加强行政执法 (47)第五节建立评估制度 (47)第六节加强国际交流 (47)第七节加强舆情引导 (47)附表:贵州省“十三五”食品药品安全重大项目建设表 (49)为进一步加强贵州省食品药品(含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等5类产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公共饮食用药安全,让全省人民群众共享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发展成果,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在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发展方面具有现实获得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食品安全规划(2016-2020)》、《国家药品安全规划(2016-2020)》、《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十三五”时期指导贵州省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履行食品药品安全政府职责,规范食品、药品各环节质量保障行为,引导医疗机构和公众合理用药、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十二五”回顾及“十三五”形势第一节“十二五”时期发展回顾“十二五”是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事业改革与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期。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地方政府不断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领导,深入推进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广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社会宣传,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惩治食品药品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

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认真履行职责,不断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

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贵州省食品药品安全水平明显提升,生产经营秩序和环境不断转好,守住不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的底线,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中趋好。

1、取得的成绩(1)体制改革顺利完成。

“十二五”期间,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初步建成统一权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明晰、协调有力的安全监管体系。

横向上,省级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进一步健全,各市(州)和县(市、区、特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相继建立,重新修订了与农业、卫生、质监、商务、公安等各有关部门工作的各项协调管理制度,衔接更为紧密。

纵向上,省(州)、市、县三级食品药品监管职能调整和人、财、物划转基本到位,工作有序开展。

全省88个县(市、区)除2个单独组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其他市场监督管理局全部合并职能并加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牌子;按照区域设置或单独建立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或派出机构,乡镇监管覆盖面达97%。

全系统共有编制9811个(含市场监督管理局),到岗8150人,其中食品药品监管人员2295人。

(2)依法行政全面推进。

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通过完善工作制度、加强执法检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及强化执法监督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并不断取得新成效。

简政放权方面,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放涉及食品生产许可的粮食加工品、调味品、肉制品等28大类食品、96个食品生产单元;行政审批改革方面,非行政许可类事项全部取消,行政许可类事项缩减为17项且实现从受理到发证的“一站式”办理,行政处罚类事项由291项缩减归并为19项;制度建设方面,建立并完善了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投诉举报制度,形成全省统一的食品药品执法制度和规则;执法监督方面,积极组织开展依法行政示范点建设,将依法行政工作作为全系统三项目标责任书的重要内容予以部署和考核,坚持每年组织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

(3)技术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结合全省检验检测机构发展实际,制定印发了《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完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实施方案》、《关于改革完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实施意见》等检验检测体系改革发展指导性文件。

积极整合农委、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的检测资源推进检验检测“四统一”,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强化技术支撑体系,不断加快基层食品药品检测能力建设,努力构建符合贵州产业发展需求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提高科学监管能力和技术支撑保障水平。

全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和药物滥用监测机构建设不断完善,监测能力不断加强。

全省食品药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进一步优化,大学本科学历422人,占从业人员的70.33%;研究生及以上学历74人,占从业人员的12.33%。

省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支撑、科研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检验检测项目类别大幅增加,完成多项国家药典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评价中心重点科研课题。

(4)食品药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全省范围内未发生重特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食品药品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2015年省级抽检蔬菜、茶叶、畜产品、水产品合格率分别为98.2%、100%、99.0%、94.4%,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抽检合格率97.96%,高于全国样品合格率96.8%的平均水平。

启动并开展《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及《贵州省中药、民族药饮片质量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全面推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进一步加强。

严格推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活动进一步规范。

下发《贵州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贵州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批发)检查验收标准》、《贵州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零售)检查验收标准》等文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械安全有效。

初步建成“食品安全云”,累计收集2736万条数据,其中,企业信息74.9万条,检测报告173.8万条,标准4.8万条,舆情数据2482.6万条。

“食品安全云”建设及大数据应用得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科技部的充分肯定。

(5)产业发展不断提速。

制定下发《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医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意见》、《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支持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和工作方案,不断加强与发展改革、农业、交通、工信、工商、质监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完善协作机制,发挥整体优势,形成工作合力,通过科学监管、政策引导,推动贵州省食品药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2015年,全省特色食品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54亿元,是“十一五”末的5.4倍;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4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2.6%。

全省民族医药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5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8倍;医药制造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2亿元,同比上年增长6.9%。

2、存在的问题全省食品药品安全在“十二五”期间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监管基础相对薄弱、监管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基本特征,依然制约着食品药品安全事业的快速发展,区域性、系统性、行业性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等隐患依然存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食品药品安全风险依然较大。

生产经营单位“多、小、散、低、差”为特征的传统型风险仍然存在,农村群众部分传统饮食用药陋习尚未根本转变;互联网新业态、进出口食品、违法违禁添加非食用物质、农药兽药残留等增加了食品药品安全的隐患和风险。

二是监管体制机制改革仍需深化。

市(州)、县(市、区、特区)、乡镇(街道、社区)三级食品药品监管体系架构仍需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特别是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一线的基础支撑、安全风险防控和监管体系建设亟待提升,安全事故应对处置机制和能力建设尚待提高。

三是现有技术支撑体系亟待完善。

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尚未健全,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缓慢,行政执法机构监管经费和办公场所不足,执法装备和技术手段缺乏。

四是信息化、智慧化监管能力有待提升。

由于信息化滞后等原因造成的监管执法信息化手段落后、信息共享机制不足、资源分散等问题仍未有效解决,“食品安全云”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与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保障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五是社会共治治理体系仍需健全。

食品药品安全各方主体责任有待进一步落实,社会共治参与的路径和方式有待创新,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经营主体间尚未实现无缝衔接,监管信息和检测数据尚不能有效共享。

六是食品药品安全法规标准体系建设亟待加强。

部分地方性配套法规和标准迫切需要制(修)订,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的监管法规和技术标准相对滞后,不能满足部分监管工作需要。

七是监管力量和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行政执法监管和技术监督人员的数量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任务不相适应,检验检测和认证审评专业技术队伍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和涉外专业人才不足,难以适应行政执法监管的需要。

第二节“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形势1、食品药品安全纳入国家战略,监管事业发展面临重要的机遇期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的重要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食品药品安全提高到事关民心民生的政治任务来部署,提出“党政同责”、“四个最严”,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要求。

贵州省委省政府第一次将食品药品安全纳入“十三五”省级专项规划,强化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推动食品药品监管事业改革、创新发展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第一个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处在决定性阶段,是贵州实现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关键时期。

贵州大健康医药产业、特色优势轻工业将加快发展,公众食品药品安全需求不断提高,要求食品药品监管进一步提高保驾护航能力,深化改革、探索创新,解决生产企业“多、小、散、乱、差”等问题,提高综合执法、技术支撑和源头治理能力将成为未来五年贯穿始终的重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