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页岩气评价规范

2014页岩气评价规范

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254-2014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2014-04-17发布2014-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评审中心石油天然气专业办公室、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永武、王少波、韩征、王永祥、耿龙祥、吝文、张延庆、乔春磊、王香增、郭齐军、张君峰、包书景、刘洪林、胡晓春。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DZ/T 0254-2014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页岩气资源/储量分类分级及定义、储量计算方法、储量评价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评价、资源勘查、开发设计及报告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610—2003 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GB/T 19492—2004 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GB/T 19559—2008 煤层气含量测定方法DZ/T 0216—2010 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DZ/T 0217—2005 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SY/T 5895--1993 石油工业常用量和单位(勘探开发部分)SY/T 6098--2010 天然气可采储量计算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页岩气shale gas赋存于富含有机质的页岩层段中,以吸附气、游离气和溶解气状态储藏的天然气,主体上是自生自储成藏的连续性气藏;属于非常规天然气,可通过体积压裂改造获得商业气流。

3.2 页岩层段shale layers富含有机质的烃源岩系,以页岩、泥岩和粉砂质泥岩为主,含少量砂岩、碳酸盐岩或硅质岩等夹层中的致密砂岩气或常规天然气,按照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进行计算,若达不到单独开采价值的,作为页岩气在共伴生矿产进行综合勘查、开采。

3.3脆性矿物及含量brittle mineral and content页岩中的脆性矿物主要指页岩中的碳酸盐矿物和硅酸盐矿物(石英、长石和岩屑碎屑)。

脆性矿物含量大小与页岩产层压裂改造的难易程度有关,要获得较好的压裂效果,页岩中的脆性矿物含量要大于30%。

4 总则4.1 页岩气资源/储量分类体系采用GB/T 19492—2004 油气分类体系,分类框架图见附录B。

4.2 对已发现储量的分类,立足于以气藏为基本评价单元,在勘探开发各阶段结束时,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对气藏的地质认识程度和生产能力的实际证实程度,侧重于为勘探开发整体效益和中长期规划服务。

4.3 从页岩气田发现直至气田废弃的各个勘探开发阶段,应根据勘探开发阶段,依据地质、工程资料和技术经济条件的变化,分阶段适时进行储量计算、复算、核算、结算和动态更新。

4.4 探明和控制储量计算,原则上应包括计算地质储量、技术可采储量和经济可采储量。

预测储量和资源量计算,应包括计算地质资源/储量、技术可采资源/储量。

储量复算指首次向国家申报探明储量后、开发生产井完钻后3年内进行的储量计算。

储量核算是指储量复算后开发生产过程中的各次储量计算。

储量结算指气田废弃前的储量与产量清算,包括剩余未采出储量的核销。

4.5 页岩气勘探开发可分为4个阶段:勘探阶段、评价阶段、先导试验阶段、产能建设和生产阶段。

勘探阶段:对有利区带,进行地球物理勘探和探井钻探,建立完整的目的层取心剖面,查明储层厚度、含气性、物性等特征,并进行压裂改造达到页岩气井产量起算标准,优选出有利的评价区,并初步了解评价区的气藏特征、可以计算资源量。

评价阶段:对评价区进行地球物理勘探,查明构造形态、断层分布、储层分布、储层物性变化等地质特征。

进行评价井(直井和水平井)钻探,并开展直井和水平井压裂改造达到页岩气井产量起算标准,通过评价井(直井和水平井)和地震资料基本圈定气范围,取全相关评价资料,查明气藏类型、储集类型、驱动类型、流体性质及分布,并优选出建产区,提交预测储量和控制储量。

先导性试验阶段:对建产区进行地球物理勘探、精确查明建产区构造特征、应力分布、岩石力学参数和TOC平面分布等特征。

开展直井和水平井组先导性试验,并达到页岩气井产量起算标准,落实产能和开发井距等关键开发参数,完成初步开发设计或正式开发方案,根据井控面积的范围,提交建产区探明储量。

产能建设和生产阶段:实施开发方案,气田投入生产,补取必要的动态资料,进一步评价储量区,并进行储量复算,核算等动态管理和更新。

4.6 关于页岩气层的地震、钻井、测试、分析化验等工作量,执行DZ/T 0217-2005中有关天然气的要求。

4.7 探明储量上报3年后,开始核查开发方案实施情况,并进行控制和预测储量的升级评价,5年后按照开发方案实施情况,再次确认或动态更新探明储量。

5 页岩气地质储量计算按照GB/T19492-2004划分的探明的、控制的、预测的地质储量及有关规定,结合页岩气勘探开发特点进行储量计算。

5.1 储量计算应具备的条件5.1.1储量起算标准储量起算标准如下:a)试采6个月的单井平均产气量下限标准见表1。

其中,试采6个月的单井平均产气量下限是进行储量计算应达到的最低经济条件,各地区可根据当地价格和成本等测算示得只回收开发井投资的试采6个月的单井平均产气量下限;也可用平均的操作费和气价求得平均井深的试6个月的单井平均产气量下限,再根据实际井深求得不同井深的试采取措6个月的单井平均产气量下限。

表1 试采6个月的单井平均产气量下限标准气藏埋深(m)直井产气量(104 m3/d)水平井产气量(104 m3/d)≤5000.05 0.5>500~≤1000 0.1 1.0>1000~≤20000.2 2.0>2000~≤3000 0.4 4.0>3000 1.0 6.0注:试采6个月的单井平均产气量指试采前6个月获得的单井平均日产气量。

b) 含气量下限标准见表2表2 含气量下限标准页岩有效厚度m 含气量m3/t>50 150~30 2<30 4c)总有机碳含量(TOC)下限标准:TOC≥1%。

d)镜质体反射率(R0)下限标准:R0≥0.7%。

e)页岩中脆性矿物含量下限标准:脆性矿物含量≥30%。

f)勘查程度和地质认识程度要求(见表3)是进行储量计算的地质可靠程度的基本条件。

表3 页岩气各级地质储量勘查程度和认识程度要求5.1.2 探明地质储量查明了页岩气藏的地质特征、页岩气层及其含气性的分布规律和开采技术条件(在钻井、测井、测试、录井及各种化验分析测试资料基础上,弄清楚了储集类型、页岩气层物性、压力系统、天然气性质、气体流动能力等);通过实施水平井和直井小井网的页岩气层试验或开发井网证实了勘探范围内的页岩气资源及可采性,单井稳定产气量达到了储量起算要求。

勘探开发程度和地质认识程度符合表3中的要求。

页岩气储量的可靠程度很高,储量的可信度大于80%以上。

5.1.3 控制地质储量基本查明了页岩气藏的地质特征和页岩含气性的分布规律,开采技术条件基本得到了控制,并通过单井试验和参数值模拟,基本查明典型地质背景下页岩气地面钻井的单井产能情况。

含气范围内的单井试气产量达到了储量起算要求,或相邻探明区(层)以外可能含气的范围。

但因参数井和生产试验井数量有限,不足以完全了解整个气藏计算范围内的气体赋存条件和产气措施,因此页岩气资源可靠程度中等,储量的可信度约50%。

5.1.4 预测地质储量初步查明了构造形态、页岩气层情况,初步认识了页岩气资源的分布规律,获得了页岩气藏中典型构造环境下的页岩气层参数,大部分页岩气层参数条件是推测得到的。

预探井试气产量达到储量起算要求或已获得气流,或钻遇了气层,或紧邻在探明储量(或控制储量)之外预测有气层的存在,经综合分析有进一步评价勘探的价值。

页岩气资源的可靠程度较低,储量的可信度为10%-20%。

5.2 储量计算单元划分原则储量计算单元(简称计算单元)划分应充分考虑构造、页岩气层非均质性等地质条件,结合井控等情况综合确定。

a)计算单元平面上一般按井区确定。

1)面积很大的气藏,视不同情况可细分单元;2)当气藏类型、页岩气层类型相似,且含气连片或叠置时,可合并为一个计算单元。

b)计算单元纵向上一般按含气页岩层段,结合含气量、孔隙度、脆性矿物含量、总有机碳含量和压裂技术(纵向压裂技术)等因素确定计算单元。

一般单个计算单元不超过100m。

5.3 地质储量计算方法页岩气以吸附气、游离气和溶解气三种状态储藏在页岩层段中,页岩气总地质储量为吸附气、游离气和溶解气的地质储量之和;当页岩层段中不含原油时则无溶解气地质储量。

根据页岩层段储层情况确定页岩气地质储量计算方法。

计算主要采用静态法;根据气藏情况或资料情况也可采用动态法;可采用确定性方法,也可采用概率法。

储量计算公式中符号名称和计量单位见附录A,符合SY/T 5895-1993。

5.3.1 静态法静态法包括体积法和容积法,其精度取决于对气藏地质条件和储层条件的认识,也取决于有关参数的精度和数量。

吸附气地质储量采用体积法计算,游离气和溶解气地质储量采用容积法计算。

a)吸附气地质储量计算方法计算页岩层段中吸附在泥质岩粘土矿物和有机质表面的吸附气地质储量时,采用体积法,见式(1)Gx=0.01 Ag hρy Cx/Zi (1)式(1)中Cx为页岩层段中的吸附气含量,测定方法见6.4.2。

b)游离气地质储量计算方法计算页岩层段中储集在页岩基质孔隙和夹层孔隙中的游离气地质储量时,采用容积法,见式(2):Gy=0.01 Ag hφ Sgi/Bgi (2)式(2)中Bgi为原始页岩气体积系数,用式(3)求得:Bgi=Psc Zi T/Pi Tsc (3)c)溶解气地质储量计算方法当页岩层段含有原油时,采用容积法计算溶解气地质储量,计算方法与常规油气相同,见DZ/T 0217-2005的5.3.1。

计算公式如下:Gs= 10-4N Rsi (4)d)页岩气总地质储量计算方法1)将上述式(1)、式(2)和式(4)计算的吸附气、游离气和溶解气地质储量相加,即为页岩气总地质储量,公式如下:Gz= Gx+ Gy+Gs (5)2)当页岩层段不含原油时,不计算溶解气地质储量,将上述式(1)和式(2)计算的吸附气和游离气地质储量相加,即为页岩气总地质储量,公式如下:Gz= Gx+ Gy (6)也可用下式计算页岩层段中吸附气与游离气之和,方法为体积法,公式如下:Gz=0.01 Ag hρy Cz (7)其中式(7)中的CZ为页岩层段中的总含气量,测定方法见6.4.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