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主要茉莉花_茶_产区概览_陈殷

全国主要茉莉花_茶_产区概览_陈殷

全国主要茉莉花(茶)产区概览我国主要的 茉莉花(茶)产区调查统计表明,现在全国一半以上的茉莉花种植和花茶生产集中在广西横县,四川、云南、福建、湖南等地尚有少量种植。

这其中又以云南元江、四川犍为为较大的种植区域,但实际面积都在5000--10000亩左右。

至于历史上的茉莉种植和花茶生产重点地区,如浙江金华、江苏的苏州和南京、广州芳村、福建福州已基本不生产茉莉花茶了。

1、福建产区茉莉花是福州的市花,福州是我国茉莉花茶最早的加工中心。

以福州为中心,花茶的窨制从12世纪才扩展到苏州、杭州一带。

茉莉花茶曾经是福建茶叶的辉煌,也是花茶独傲群芳的标志。

当时福建的茉莉花种植和花茶生产主要分布于福州市郊及闽东北地区,这期间曾出现过两个较为鼎盛的时期。

第一个全盛时期是在1928年—1938年。

当时国内约有茶商80多家云集到福州开行、办厂、设庄经营茉莉花茶,也有外商先后在福州开设洋行,将福州花茶远销到欧美和南洋各地。

抗战时期,福州花茶生产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冲击,众多茶商停业、花园茶园抛荒,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福州的香花产量(主要是茉莉花)只有200吨,仅为全盛时期最高年份的6%。

第二个全盛时期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前期。

当时全国茉莉花茶年产量达到11万吨,再创历史新高,花茶平均价格约在50—60元/公斤,比铁观音还高。

文/陈殷据称,当年福州花茶年生产量高达8万吨,占全国产量的60%以上。

茉莉花在福州大量种植生产,有其独特的原因。

福州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非常适合茉莉花生长,当时普遍种植并广泛用于窨制花茶的茉莉品种有单瓣、双瓣两种,所以福州生产的茉莉花茶有一种特别的清香,配以外形优美的福建绿茶,其白毫很多很足,茶坯无苦涩味,很容易吸香,所以纯正的福建茉莉花茶香气清雅,口感柔和,茶味醇和,含香持久,汤色黄绿澄明,为其他花茶所不及,很受茉莉花茶消费者亲睐。

但随着沿海经济开发区的扩大挤占了大量的农田和劳力,从1995年起,福州茉莉花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逐年下降,茉莉花的种植面积已由高峰时期1994年的2.6万亩下降到了如今的不足千亩。

比如,新店原来是福州重要的茉莉花生产基地之一,最兴旺时有十多家花茶厂。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新店被确定为福州市的菜蓝子基地,现在又是大面积的房地产开发,新店如今一个茶厂也没留下。

福建茉莉花茶就这样渐渐地走向衰落了,目前整个福建的茉莉花种植面积已不足万亩了……2、浙江产区浙江的茉莉花种植主要分布在金华地区和钱塘江两岸。

金华是浙江历史上茉莉花茶的主要产区,最著名的产地是罗店乡,其盆栽茉莉花和茉莉花生产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但由于浙江冬季气温较低,危及到茉莉的安全越冬,全省除浙南少数花区可露天栽培外,其他花区均为盆栽。

而茉莉花盆栽栽培成本较高,加上1991年冬春金华地区遭受严重的冻害,茉莉花大批死亡,损失惨重,随后许多产花县、市相继转产,至今已鲜有人种植了。

3、江苏产区江苏花茶生产的鼎盛时期主要是从抗日战争时期开始。

抗日战争时期,福州海运受阻,茶商因而转到苏州窨制花茶。

苏徽帮茶商将福州窨花技术传入苏Chinese Tea World23州,促进了苏州茉莉花产业的发展,并形成了“苏州窨花工艺”。

苏州是全国香花四大产区之一,苏州花茶在历史上十分悠久,很有名气。

苏州茉莉花茶,约于清代雍正年间已开始发展,距今已有250年的产销历史。

据史料记载,苏州在宋代时已栽种茉莉花,并以它作为制茶的原料,至1860年时,苏州茉莉花茶已盛销于东北、华北一带。

江苏茉莉花产业的发展在历史上还有另一个较为著名的地方——南京。

南京历史上种植茉莉花较多的地方是花神庙和栖霞山,其种植历史较为久远。

茉莉花在南京人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一曲《好一朵茉莉花》从南京唱响全国,传唱海外。

但除作了吟咏歌唱,其实早在1000多年前,南京的女子就把茉莉花作为一种妆饰簪在发髻上,日渐形成‘簪茉莉’的习俗,这种习俗一直保留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

但时至今天,苏州、南京的茉莉花由于城市建设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已经只局限于盆栽用作观赏了。

4、湖南产区在湖南,茉莉花是攸县的特产,攸县栽培茉莉花已有250多年的历史,初始是从江西引种单瓣茉莉,后又从越南引进双瓣茉莉,成为湖南茉莉花的主要产地。

此外,长沙市郊、宁乡、益阳、衡阳、零 陵、湘潭等地也曾有零星种植。

解放以前,攸县的茉莉花栽培仅限于攸县城关西郊,全部是盆栽种植,一年为3000—5000钵左右,最高年份近万钵。

上世纪60年代,改盆栽为露地栽培,加快了茉莉花的发展。

1965年,城关百花场种植茉莉花30多亩,年产鲜花200多公斤。

1986年,全县种植面积721亩,年产鲜花3520担,到了1996年,茉莉花种植面积发展到8000亩,花茶产量达3万多担……据调查,目前湖南的茉莉花已经鲜有连片种植了,该省最大的花茶企业长沙茶厂已改在横县设点窨制花茶多年。

Chinese Tea World 255、江西产区江西原先只在南昌等地栽种茉莉花,由于南昌冬季必须采取防冻措施,方可使茉莉花安全越冬。

后来由于吉安气温比南昌高,地栽茉莉可自然越冬,遂成为江西茉莉的主产区。

但现在已很少有人栽种了。

6、四川、重庆产区西南茉莉花产区主要分布在成都、重庆市郊及犍为、宜宾、乐山、荣县、绵阳、温江、万县、南充、邛崃等地,以犍为为主要产地。

犍为县清溪镇自上世纪和六十年代开始引种茉莉花,种植高峰期据称曾达到2万多亩的规模。

但目前四川、重庆产区茉莉花的总种植面积估计也不足万亩,只可就近满足省内部分地区消费的需要。

7、云南产区云南是我国新兴的茉莉花产区之一。

云南1998年开始从横县引种植茉莉花,大多分布在元江、澜沧江流域,主要集中在元江县、昌宁县和思茅港等地,2008年全省茉莉花的种植面积约为5000亩。

其中元江3000亩,花茶加工厂10家。

8、广东产区广东产区以芳村为代表。

据历史记载,芳村是千年花乡,种植茉莉花的历史尤为悠久。

早在南汉时期,花地就以盛产素馨、茉莉花而名闻天下。

《全芳备组》引述宋代《郑松窗诗注》曰:“广州城西九里曰花田,尽栽茉莉及素馨。

”可见,当年茉莉和素馨在花地比比皆是。

芳村在明代以前还是“素馨茉莉天香国”。

从20世纪50年代起,广州市政府在芳村建起了一个香料厂,专门加工茉莉花香料,从而掀起了芳村种植茉莉花和加工茉莉花茶的热潮。

统计数字表明,1959年芳村区的香花(主要是茉莉)种植面积为109公顷,1965年为123公顷,1970年为131公顷。

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四人帮”把“花”当作村资修来批判,芳村区的茉莉花产业因此遭受打击,花茶加工和香料厂也开始衰落。

80年代改革开放后,芳村区的花农又恢复种植茉莉花。

1985年,芳村区的茉莉花种植达到300多公顷,大大小小的花茶加工厂、香料厂共计有100多家。

但是从90年代初开始,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大,大量的茉莉花地被挤占,曾经风云一时的芳村区茉莉花产业也就无可挽回走入了历史。

9、台湾产区台湾省茉莉花的主产地集中在彰化县的花坛乡和台北县的三峡镇。

其中花坛乡在极盛时期曾种植茉莉120多公顷,年产鲜花240吨,全台湾加工花茶的茉莉花80%以上来自花坛乡,花茶加工成为该乡特殊的地方产业。

然而,近年来台湾的茉莉花生产严重萎缩,已种植不多了。

近年已有台湾客商转向越南和广西横县设厂窨制花茶。

10、广西产区广西在1980年以前,茉莉花只有零星种植,后来随着花茶加工和茉莉香料生产的发展,茉莉花种植面积迅速扩展,至1991年全区共种植茉莉1453.3公顷,产花8000吨,加工花茶15955吨,占当时全国花茶总量的21.33%,仅次于福建。

到了1993年春,茉莉种植面积已跃居全国之首。

产区大多分布在南宁、玉林、钦州、桂林、百色、贵港等地市,主要在横县、邕宁、灵山、容县、宾阳、贵港等县市种植。

目前除横县外,只有南宁市郊、宾阳、灵山尚有零星种植,面积约为1000多亩。

一、横县茉莉花产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1年至1990年从计划发展向市场经济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可以说是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自发阶段,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

花茶加工厂与花农的关系也由原来的 “订单”方式向市场化过渡。

第二阶段:1991年至1999年政府引导发展阶段。

针对茉莉花茶产业出现的“花多厂少”和国内茉莉花茶供不应求的现象,1991年,横县县委、县政府成立“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管理办公室”(简称“花茶办”),以“花茶办”的成立为标志,整个上世纪的九十年代,政府加大了产业的引导力度。

至1993年,花茶加工厂增加至107家,茉莉花种植面积达7.1万亩。

1997年茶厂发展最高峰时达到190家,花茶产量4.5万吨;1998年减至150多家,1999年稳定在180家左右,茉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6万亩,年产鲜花5万吨,花茶加工能力10万吨,实际加工量5万吨。

第三阶段:2000年至2009年是茉莉花产业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以横县获得“中国茉莉之乡”、承办首届全国茉莉花茶交易会和成立“横县茉莉花产业管理局”为标志,进入了政府全面引导和加快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的时期。

2000年横县获得“中国茉莉之乡” 和成立“横县茉莉花产业管理局”。

2000年、2001年和2002年,连续举办了三届全国茉莉花茶交易会,2004年举办了第四届,2007年举办了第五届全国茉莉花茶交易会。

到2008年,横县的花茶加工企业稳定在150家,茉莉花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05年茉莉花种植面积7.5万亩,年产鲜花5.5万吨,花茶加工量6万吨,2007年茉莉花种植面积8万亩,年产鲜花6万吨,花茶加工量近6.5万吨,2008年茉莉花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鲜花5.3万吨,产量比2007年减少,但花价却翻了一倍,全县茉莉花平均花价达13.5元/公斤,销售收入7亿元,花茶加工108万担。

二、横县茉莉花产业经营现状及成效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到2008年,全县种植茉莉花的农户6.8万户,花农33万人,茉莉花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鲜花8万吨,其中,建设无公害茉莉花生产基地8万亩,有机茉莉花2000亩;有通过QS认证花茶加工企业160家,年产花茶7万吨,茉莉花产量和花茶产量占全国总量的80%,是全国最大的茉莉花生产基地、茉莉花茶加工基地。

2008年初虽然受冰冻雨雪灾害的影响,造成我县茉莉花发育迟缓,花蕾少,茉莉花上市时间推迟,年产鲜花5.3万吨,产量比2007年减少,但花价却翻了一倍,全县茉莉花平均花价达13.5元/公斤,销售收入7亿元。

全县年产茉莉花茶108万担,比2007年增长15%,产值25亿元。

全县拥有自营品牌花茶18个,产量占全县花茶生产总量的20%,销量占全国的17%。

有9家花茶加工企业被评为“全国优秀花茶加工企业”,广西金花茶业公司连续两年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中国百强茶叶企业”,引进一家年产10吨的香精香料加工厂,拓宽了产业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