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中,除劳动者主动离职提交书面辞职申请外,
当用人单位主动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为了规
避违法解除的风险或者降低支付经济补偿金,HR一
般会使用单位制式的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模板,
填写相关内容后让劳动者签字确认,以为只要有劳
动者签字,单位就保险了,殊不知此种操作方式仍
蕴藏着风险。
【案例】
刘某系某出租车公司的司机,该出租车公司从2015年开始转型,准备将出租车调整为网约车的形式运营,公司与出租车司机协商,如果同意转为网约车可以继续工作,如果不愿意,就交车解除劳动关系。因刘某不愿意转为网约车,所以向公司交还车辆。交车时,车队杨队长拿着公司打印好的《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让刘某签字,刘某以为是办理交车手续的材料,没有看协议内容就在杨队长的催促下在指定的地方签字。该《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上》上载明,乙方(刘某)因个人原因解除劳动合同。“个人原因”这几个手写字由公司HR填写。交车后的三四天,刘某收到了出租车公司退还的承包金,但是没有经济补偿金。刘某遂电话询问杨队
长,并进行了电话录音取证,电话录音表明刘某在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上签字时杨队长未告知其是解除劳动协议。事后,刘某向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出租车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劳动人事仲裁委员会驳回了刘某的仲裁请求。刘某不服起诉至法院。
一审法院审理认为:刘某未举证证明签字时存在胁迫、欺诈或乘人之危等情形,其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对自己签字行为负责,但是,《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中“个人原因”由出租车公司书写,故对公司主张刘某个人原因提出解除劳动关系难以采信,视为公司提出并经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关系,判决出租车公司支付刘某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
二审法院审理认为:根据刘某提交的录音及公司的陈述,《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均由公司提供,刘某只是在上面签字,公司办理与刘某解除劳动合同的手续中使用的是格式文件,且公司是格式文件的提供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关系是涉及劳动者权利的重大事项,公司作为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应对已尽合理提示及说明义务承担举证责任,现其公司未提交证据证明在让刘某签署上述解除劳动合同文件时,提醒其注意阅读文件内容,对其上所载劳动合同解除理由及其后果向刘某进行确认和说明,故《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中所载非刘某书写的“个人原因”不足以证明双方劳动合同解除的真正原因,因公司改制导致刘某交车,更符合《劳动合同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项规定的客观情况重大变化导致合同解除,故维持一审判决。
【评析意见】
本案的争议焦点为:刘某签订的载明离职原因为“个人原因”的《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能否认定为劳动者的真实意思表示,出租车公司能否因此免除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义务。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十条的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办理相关手续、支付工资报酬、加班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达成的协议,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且不存在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情形的,应当认定有效。”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达成的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且在劳动者无法举证证明其签订协议时受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情形,会被认定为劳动者的真实意思表示而有效。
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 另,该法第四十条规定:“格式条款具有本法第五十二条和第五十三条规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出租车公司提供的《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是公司的格式文件,其未提示刘某仔细阅读文件内容,甚至放任刘某忽视阅读文件内容。二审法院认为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中所载非刘某书写的“个人原因”不足以证明双方劳动合同解除的真正原因是正确的,因此出租车公司不能以刘某系“个人原因”离职而免除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义务。
本案提醒HR:公司与劳动者签订《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及其他离职文件时,应向劳动者履行格式条款的提示说明义务,并提高证据保留意识,可采取如下方式:
1、《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中的空白部分让劳动者亲笔填写,不要代为填写。
2、对于协议书中的经济补偿条款及再无任何争议等免责和限责条款的字体加粗。
3、在员工签订《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时应尽可能录音甚至录像,可以在劳动者面前将协议书的主要内容读一遍。如果没有录音录像条件,则要求劳动者手写:“已阅读协议内容并知晓劳动法的规定”,然后由劳动者签字确认。
4、如果《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载明的内容是“个人原因”离职,尽量让劳动者同时提交辞职申请,注明辞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