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态网页设计》课程标准

《动态网页设计》课程标准

《动态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动态网页设计与制作》总学时数:126(理论课学时数:48 实践课学时数:78)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一门理实一体化的专业方向课。

它是以ASP的Web开发技术为背景,理论联系实际,课程体系完整。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ASP网络开发技术的原理和基本编程知识,使学生具备Web应用程序设计、软件测试、软件维护、软件应用等职业能力,为职业素质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为将来成为网络专业的实用型人才打下基础。

同时也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

(二)课程定位|本课程的就业岗位定位于网站建设岗位群,在与实际工作过程高度仿真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培养网站建设与网页制作综合职业能力,本课程以网页设计与制作的行业标准为依据,着重培养学生WEB应用程序设计能力。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静态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与应用》等,后续课程为《网站建设与网页制作》等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承上启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题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模式。

将课程根据企业的实际应用进行整合,按理论实践一体化要求设计。

它体现了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

在课程内容上要有适当的灵活性使教师可根据行业软件发展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以达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就业时有很好的行业适应性为目标进行调整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

在课程评价上注重强调更新观念,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

关注过程性评价,强调项目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

通过评价还应促进教师的提高以及教学实践的改进等。

课程要选择完整的项目开发案例,并及时补充完善软件企业的规范和标准。

如:以商品销售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为案例背景,建立销售管理信息系统模型,并完成了软件开发,在此基础上开展课程教学。

二、课程基本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ASP的基本知识与应用,利用VS集成开发环境进行基于的WEB应用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掌握B/S结构类型程序设计开发技术,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开发出企事业需要的各种形式的网站、留言板、BBS、聊天室等等。

并能具有应用能力、再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职业岗位竞争能力、创业能力。

(一)知识目标1.掌握ASP语言的基本知识;2.掌握常用的超文本标记语言和语法,以及网页中各种对象的定义和应用;3.掌握简单的CSS样式表语言4.掌握ASP的各类控件基本知识与应用;5.掌握常用的Web窗体的设计方法;6.掌握网站建设总体设计思想、步骤与方法。

((二)职业技能目标1.具有对简单网站设计、编辑、调试运行和鉴赏能力;2.具有对ASP的各类控件应用能力;3.具有应用所学知识开发各种形式的网站等能力;4.具有职业岗位竞争能力;5.具有岗位适应性强,思维灵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6.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较好的程序开发素质(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1.服务意识: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2.团队精神: 要充分发扬团队精神,能与他人合作,并具有一定的管理协调能力。

3.自我定位:应该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不足与长处,时刻跟踪专业技术发展动向,以达到技术更新目的。

(四)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无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一)课程主要内容说明从“企业真实任务”着手,通过设计完成“任务”的方法与步骤,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既达到了实际能力的培养,又达到了职业能力的训练,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一体的目标。

呈现形式力求新颖多样,图、文、声、像并茂,配合得当,形象生动,趣味性强,直观鲜明。

构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把静态的知识结论建立在动态的思考之上,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建立在形象的感知之上。

课程内容由理论教学、实训(仿真实训、拓展实训)两大部分组成,建议课程总学时为10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 36学时,实训72学时,综合实训1周(28学时)。

(二)课程组织安排说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因材施教的方法与手段。

用“操作训练为中心环节的启、讲、范、练、评、展的专业技能教学六步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岗位能力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发挥了专业技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

注重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紧密围绕如何解决现实问题展开,重点是如何“做”,“做”的过程中,融入相关的知识、命令、控件、属性等,实现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迁移。

每一个项目要形成教学循环组成,首先提出一个来自IT行业或企业界的实际问题,用规范的分析、计划和实施的步骤来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提出相类似的另一个实际问题,参照解决方案,在教师指导下的形成学习团队并实践,最后由学生独立解决一个新的实际问题。

由“问题陈述——专家示范——学生模仿——独立实践”的过程,将认知过程提高到应用、分析、创造高水平层次思维活动上,跨过学科体系中知识的记忆、理解、简单应用的低层次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创新意识。

为配合教学的需要,注意利用凤凰创壹软件数字化资源平台,建立虚拟实训平台,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以及学生自主学习。

(三)课程教学内容~四、实施建议(一)教学组织建议这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针对课程的培养目标和特点,教学的方式和手段需要灵活多样。

以下是该门课程可以采取的教学手段,仅供参考。

理论教学应该注重讲、练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将基础知识讲解、实例演示有机结合、提高授课效率。

实训过程中充分利用好仿真实训平台,并能很好的结合网络实验室搭建对学生提升技能有帮助的实验环境。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教师不必再课堂上讲授所有的知识要点,将一些简单的、雷同的内容分配给学生,要求他们以组为单位完成预习、实践、甚至上台给其他组讲解,并能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最后由教师给予全面总结。

(二)教学评价建议由于本课程主要在于实际应用,因此建议考试以考核学生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为主。

以项目驱动、分模块考试、由过程考核、理论考核、项目实践三部分组成。

理论考试主要考察理论基础知识,实践考核主要考察实践技能、熟练程度及综合应用能力,过程考核主要考察学习态度和职业道德。

!灵活多变的考核方式可以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考核方式分为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两种,采用笔试、仿真测试、设计报告、演讲答辩等多样考核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考核,将形成性评价与中介行评价相结合、引入社会化考核、多主题、多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三)期末考核评价及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性质是“考试”,评分方式采用“百分制”,考核成绩由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期末考试形式为无纸化考试。

(四)教学过程评价形成性考核由实训完成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平时学习表现组成。

实训完成情况主要由工作结果、实训报告等方面给予评分;平时学习表现由到课情况、学习态度、提问回答情况等方面给予评分。

(五)集中实训评价(六)课程成绩形成方式1.课程成绩由课程考核成绩和综合实训成绩组成,分别占60%和40%;2.课程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两部分构,各占50% ;其中期末考试由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测试,分别占20%和30%;(七)教材选用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中职规划教材,无合适教材选用时要明确教材的开发编写建议。

1.教材选取的原则:上述教学内容要占教材篇幅的80%以上。

设计的概念讲解深入浅出,并配有大量实例,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该课程应配合相应大作业,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一个简单的Web应用程序设计。

2.推荐教材:《ASP动态页设计》邬建彬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八)课程主讲教师和教学团队要求说明课程组教师老、中、青结合,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年龄、专业、学历结构合理,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并重,能适应专业发展需要的“双师型”课程教。

其中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50%,成为了团队中重要的新生力量,为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聘请的企业兼职教师,具有极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对职业教育有高度的热情和责任心。

课程组名成员分别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淮阴师范学高等院校,全部有计算机及自动控制等相关专业的背景。

主讲教师大都有企业、行业工作经验,均主持或独立承担过专业技术开发、技术服务项目,均为“双师”。

(九)课程教学环境和条件要求本课是理实一体化课程,首先应建立理实体化的网络教学环境(凌波教学软件、红蜘蛛教学软件;另外还应该具有相应的实验环境,即WEB开发工具软件平台,还要建立具有网络的IIS服务器、SQL server服务器、FTP作业上传和任务及素材资源下发的服务器(可将以上三个服务器建立在一台计算机上)等教学环境。

(十)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多媒体资源、实验(训)室利用、校外基地利用、网络资源、信息技术应用等。

2.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包括相关教辅材料、实训指导手册、信息技术应用、工学结合、网络资源、仿真软件等。

(1)开发适合教师与学生使用的多媒体教学素材和多媒体教学课件。

(2)充分利用行业资源,为学生提供阶段实训,让学生在真正的环境中磨炼自己,提升职业综合素质。

(3)编写实训指导手册和电子实验题目,通过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搭建网络课程平台和远程实验室开放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