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文献综述

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文献综述

第 2012 年第 3 期 (总第 394 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文章编号] 1009- 6043(2012)03- 0083- 01
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
与企业绩效的文献综述
No.3,2012 Total No.394
张云凤
(东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邱冬阳(2008)选取 1998 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科 技、研发投入与 2000 年实际业绩进行实证研究,最后得 出结论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在现有状态下,科技、研发投资 没有显著实施效果。
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滞后性 影响的研究
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与业 绩具有正向相关关系,且研发投入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逐 年减弱。
本文主要对企业已经发生的研发支出与绩效关系的现有 比率之间相关关系不明显,呈现出不稳定的特征。
研究做一综述,为了解二者关系提供一个清晰的脉络。
2.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与绩效非正相关性的研究
一、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
(一)国外研究现状 Bosworth,Rogers(2001)提出研发的适中作用对美国企 业的业绩贡献很大,在企业的战略因素中研发是企业取 得相对优势的重要因素。 Hsieh,Smishra 和 Gobeli(2003)以美 国 从 1975—1996 年的医药和化学业的数据为基础,以纯利润、营运收入、 销售增长、Tobin’sQ 值为因变量,主要的自变量为研发和 固定资产,研究发现对研发投资的获利要比对固定资产 投资的获利大。 (二)国内研究现状 1.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与绩效正相关性的研究 程宏伟,张永海,常勇(2006)以我国 96 家高新技术上 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公司研发投入与业绩相关性进行
(下转第 92 页)
[作者简介] 张云凤(1987- ),女,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09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
- 83 -
商业经济 第 2012 年第 3 期
SHANGYE J INGJ I No.3,2012
商业银行不止一家,各商业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互不 标准,可以较大提升借款方借款利息支出税前扣除的金
[摘 要] 科技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研发投入是科技创新的动力源泉。实践证明,以科学技术为主要特征
的高新技术企业其研发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绩效,而国内外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文
献的综述,也都认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与反映企业绩效的部分指标具有相关性,但存在滞后性影响。
(一)国外研究现状 Sougiannis(1994),在运用实证方法研究研发投入与对 企业绩效的影响时,得出了如下结论:企业每 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 2003 年—2007 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研发投入对高新技 术企业业绩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年的研发支出和高新技 术企业业绩有正向相关性,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业 绩没有滞后影响。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企业绩效
[中图分类号] F273.1
[文献标识码] B
研发是 Researchand Development 的简称,它是指企业
赵晖(2010)从研发资金投入强度与技术人员投入强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超额垄断利润,拥有核心 度的角度,通过对 2008 年 139 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
研发支出,在未来的 7 年内会增加 2 元的盈余,并增加 5 元的市场价值。即结果显示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呈 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Levandsougiannis(1996)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大量 的来源于不同行业的高研发密度的企业为样本,研究每
[收稿日期] 2012- 03- 12
相同,扣除关联关系影响,参照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标准, 额,降低总体税负。但对于浮动利率的确定尚存在模糊地
纳税人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并无明确统一的扣 带,建议国务院、国家税务总局等有关政策制定部门在制
除上限标准。这导致如何认定和掌握浮动利率的扣除标 准存在很大的争议,从而容易导致企业间借款利息支出
郭斌(2006)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2002 年度我国软件 开发企业统计资料以及杭州软件企业数据基础上,对中 国软件产业是否存在着可观测的规模效应、中国软件产 业研究开发(研发)活动对绩效是否存在着一致性的正向 影响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在研发强度 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上,研发强度对利润率存在着显著性 的负向影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产出率也存在着负 向影响。
定新企业所得税的配套法规时,进一步细化、明确企业间 借款利息支出的税前扣除标准,以避免企业间通过支付
水平可以根据自身目的和交易安排随意决定,严重地侵 蚀税基。因此税务政策需要进一步细化明确同类同期贷 款利率的扣除标准和口径。
除了浮动利率存在模糊地带之外,企业的实际税负 也存在模糊之处。根据财税 [2008]121 号第二条规定,企 业的实际税负不高于境内关联方的,其实际支付给境内 关联方的利息支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但 是企业的实际税负到底是指企业的全部税负还是仅指企 业所得税税负?是按名义税率还是按实际征收率确定?这 些问题均未明确。
过高的利息而实现全额税前扣除的目的,同时也避免各 地在借款利息相关税务政策的理解和执行上的混乱。同 时也建议明确企业全部实际税负的概念以及相应税率 的确定,因为企业存在优惠税率、减免税、投资抵税、所 得税返还等原因,企业的实际税负并不等同于企业的法 定税率。
[参 考 文 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贷款支付利息税前扣除标准
技术,抢占制高点,运用新科学、新原理、新技术、新工艺 强度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企业的研发资金投入强度与
等进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一系列活动,它 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企业技术人员的投入强度与企
是技术创新中一项核心内容,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影响较明显,但与新产品销售收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