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关系的文献评述

企业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关系的文献评述

科企业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关系的文献评述

近年来,国外学术界对研发投资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广泛讨论。与国外相比, 国内的研究还出于起步阶段,大部分的研究集中在宏观领域研发绩效的评价问题上,即使实证研究也多探讨国家或区域的研发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相对来说,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的财务绩效的探讨还存在较多研究空间。此外,由于现有的文献在研发投入指标、财务绩效指标以及样本的选取上差别较大,导致其研究结论并不统一。

鉴于此,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文献,从研发投入与企业财务绩效的相关性和研发投入对企业财务绩效的滞后性影响两个方面对国内外学者的前期研究进行分类梳理:旨在全面而清晰的把握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二者的关系。

一、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的研究文献

在中国知网(CNKI)的网络平台上,以“研发投入”为检索词检索《会计之友》、《财会月刊》、《会计研究》、《财务与会计》到目前为止发表的所有论文,再对这些论文的篇名、摘要和关键词信息作保存处理,采用不同检索词组合的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共搜集到788余篇相关文献。

(一)国外文献回顾

国外在此方面较早展开了研究,并充分认识到了投入(以下简称R&D投入)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相关的研究文献如下:

Cohen and Levinthal(1989)[1]认为,研发投资不仅可以产生新的知识和信息,而且可以增强企业吸收现有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外溢,研发投资具有提高创新能力和吸收能力的两面性。Edward B. Roberts(1995)搜集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244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数据,以每年的研发支出在1亿美元以上标准筛选,对这些企业的研发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这些企业的销售业务增长额与企业提供新产品以及技术改进旧产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回归分析结果为强正相关,并用实证的方法说明研发费用与年销售收入增长率存在正相关关系。Hsieh,Smishra和Gobeli(2003)以美国医药和化学行业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其1975-1996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以纯利润、营运收入、销售增长、Tobin'sQ值为因变量,研发和固定资产作为主要的自变量建立模型,实证结果发现,进行研发投资要比对固定资产投资为企业带来的利润大。2005年英国工贸部研究表明,在以研发作为企业竞争主要手段的行业中,企业的研发投入与业绩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发投入强度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企业销售额、财富创造、资本市场总值等,并且研究表明医疗器械、软件、医药业三个行业的研发强度高于其他产业,且投资回报率较其他行业高。

Wang et al. (2012)[2]将企业生产效率与研发活动相结合,以此来评估针对高新技术企业适当级别的中间产出,之后再通过运用基于企业研发价值链视角提出的模型上的创新与扩展,检测了高新技术企业这种适当级别的中间产出。研究认为,通过基于企业研发价值链模型而得到的实证结果,可以为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提供必要信息,使其把重点更多地放在盈利能力和市场策略上。Kumbhakar

et al.(2012)[3]认为,企业对于研发活动配置方面的支持与企业整体绩效的增长是同等重要的存在,且对于所有行业部门来说,研发强度都是一个作为解释企业效率的关键因素而存在。实证发现,当企业将研发活动的重点放在高技术部门及部分中技术部门时,企业研发活动能显著促进绩效的增长。对于固定资本的重点投入却能有效刺激低技术部门的绩效增长。

(二)国内文献回顾

我国针对研发活动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国内对于企业R&D投入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研究的文献较少。

1.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正相关性的研究

梁莱歆,张焕凤(2005)在《高科技上市公司 R&D 投入绩效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发现,在 R&D 投入与产出滞后一定时期的条件下,我国高科技企业的 R&D投入与其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的相关关系较显著,但对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资产贡献偏小。朱有为、徐康宁(2006)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1995-2004

年 13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以大中型企业为统计口径,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并考察了企业规模、市场结构和所有权结构等因素对研发效率的影响,发现企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度与研发效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张小蒂,王中兴(2008)[4]对我国R&D存量和高技术产业各个产出指标进行了相关检验和回归分析,发现1995-2005年我国三资企业R&D资本存量与产出指标存在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张济建(2009)[5]使用我国71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2003-200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业绩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年的研发支出和高新技术企业业绩有正向相关性,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业绩没有滞后影响。赵晖(2010)[6]从研发资金投入强度与技术人员投入强度的角度,通过对2008年139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实证分析,得出企业的组织绩效与研发资金投入强度和技术人员投入强度的关系:企业的研发资金投入强度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随着研发资金投入强度的增加,企业绩效不断提高。

2.研发投入与绩效非正相关性的研究

朱卫平,伦蕊(2004)[7]收集了2004年上半年F市全部197家高新技术企业2003年度的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资金、人力资源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基本不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梁莱歆和张永榜(2005)认为,高科技企业若要保持其核心竞争优势的持续体现,技术是关键。通过相关分析后发现,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总资产收益率之间基本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我国高科技企业的研发投入并不能显著的促进企业绩效的增长;而技术人员比例与技术资产实力则与企业总资产收益率之间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说明我国高技术企业只有通过在研发人力与专利等技术层面上的有效加强,才能够确实提高企业绩效的增长。

臧维和艾静涛(2009)[8]提出,企业的规模大小在其相关科技活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即在不同规模下企业的研发投入将对其绩效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文章以54家电子信息类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象企业所有营业收入数据的中位数选取进行研究模型的分段式分析后发现,若不考虑企业规模这一约束变量的影响,则在2003-2007年间,企业研发投入与绩效之间都不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王烨和游春(2009)[9]以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企业研发投入对绩效影响机制与关系的研究发现,对象企业研发人力投入指标能显著促进企业EPS (每股利润) 指标的增长,但研发经费投入指标对企业ROE(净资产收益率)和EPS等财务绩效指标不存在任何显著的影响作用。

郏宝云和陆玉梅(2010)[10]以我国电子信息类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后发现,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与经营业绩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研发投入强度高的企业其综合经营绩效并不高;相反,部分研发投入强度处于相对较低水平的企业其综合绩效却相对较高。此外,刘洪(1997)通过一个 R&D 投资决策模型的建立和对包括混沌现象在内的不同动态行为的研究,揭示出企业 R&D 投入行为和产出行为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

(三)国内外文献评述

国内外研发投入与企业财务绩效的研究文献表明:

1.现有已有的文献选择的研究对象大多选择高新技术企业;大部分国内外学者都是从R&D经费投入角度对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与绩效进行研究的,国外学者主要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投资者的角度,考察R&D投入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和未来成长机会;并且多是从企业角度对R&D投入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的进行研究。研究结论主要是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有正相关关系,且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国内大部分学者的研究重点放在了高新技术企业的R&D投入与业绩之间的关系,研究均表明,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R&D经费投入与业绩之间的相关性与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民营企业R&D经费投入与业绩之间的相关性是一致性。

2.研究结论不统一。 研究者认为研发投入与企业的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偿债能力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另有一部分学者研究后发现存在弱相关关系或没有相关性;还有的学者认为是负相关关系。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一是选择的研究样本未分行业。由于研究数据的收集存在困难,同一行业的数据收集更加困难,导致一些学者直接选择各行业的较易收集到的资料对这一理论进行研究。由于各行业研发投入力度和研发转化程度不同,导致分析结果呈现多样性;二是研究过程中选用的变量不统一。在对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时,国外学者多以Tobin's Q值从市场角度对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我国学者则在变量选择上存在很大差异,这也是导致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研发投入对企业财务绩效滞后性影响的研究文献

同样地,在中国知网(CNKI)的网络平台上,“主题”项下以“研发投入”“滞后性”为检索词检索到目前为止发表的所有论文,共搜集到130余篇相关文献。 (一)国外文献回顾

Sougiannis(1994)[11]研究指出企业每增加一元的R&D支出,在未来的7年内会增加2元的盈余,并增加5元的市场价值。即结果显示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具有明显的滞后性。Lev and sougiannis(1996)[12]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大量的来年研发支出与下一年经营收入的关系。研究表明:研发费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明显滞后性,滞后期因行业不同而存在差异。

Deng, lev和Narin (1999)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企业研发活动与未来成长机会进行了研究,结果研究发现企业研发活动与未来成长机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David

young, Stephen RO (2000) 研究了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的未来成长价值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了研发投入能增加企业未来的成长价值。

(二)国内文献回顾

国内关于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有滞后性影响的文献很少,大多数学者都是重点研究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又都集中在单方向上的,只有个别学者在研究关系的同时,得出到研发投入对企业的绩效具有滞后性影响。

梁莱歆,张焕凤(2005)[13],以我国72家高科技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企业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对研发投入与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发现,在研发投入与产出滞后一定时期的条件下,我国高科技企业的研发投入与主营业务利润率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周亚虹,许玲丽(2007)[14]详细讨论了中国民营企业R&D投入强度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文章利用浙江省桐乡市21家民营企业14个季度投入后(不包括投入当期)一年之内对企业业绩具有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呈现一个倒U型,倒U型的最大值出现在研发投入后(不包括投入当期)的第三个季度。王君彩、王淑芳(2008)[15]选取了我国电子信息行业作为研究对象,从微观层面研究了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了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有不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也得到了研发投入强度对企业绩效有滞后性影响。

周艳和曾静(2011)[16]也认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与研发人员投入都能显著促进企业未来数年的绩效增长;但是,相较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而言,研发人员投入对绩效影响的滞后期要来得更长些。徐岩和李梦依(2011)[17]同样认为,企业的研发投入不仅能显著促进企业当年绩效的增长,且对企业未来数年的绩效产出都具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