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与控制》习题集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生产:将投入的生产要素转换成有效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2.生产要素:生产过程投入的各种生产资源包括材料、劳动力、资金、设备、能源和信息。
3.生产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转换子系统的运行进行的管理。
4.生产率:产出与投入之比。
5.制造:一般把生产有形产品的活动叫做制造。
6.运作:一般把提供无形产品服务的活动称为运作。
7.转换过程:企业从事产品制造和完成有效服务的主体活动。
8.战略目标:指导企业各个部门和运作过程中的所有决策。
9.企业经营战略:在变动的环境下达到战略目标的长期性的总体谋划。
10.生产策略:企业为了遵循经营战略在生产职能方面的长期谋划。
二、单项选择题1. A2.B3.A4. C5. B6. C7.A8. D9.B 10. B11. C 12.C 13. C 14. C 15.B 16. A 17. A 18. C 19.D 20. B21. B 22. B 23. D 24. B 25. D 26.A 27.A 28. B三、判断题1. F2. F3. F4. T5.F6. F7. T 8 . F 9. F 10. F 11.T四、填空题1.投入、转换、产出、转换子系统2. 生产3.有形产出、无形产出4. 转换过程5. 直接投入、间接投入6. 营销生产财务7.适时、适质、适量、低成本8.运作层、决策层9. 水池式、推动式、拉动式、瓶颈式10.制造、运作)11.产品质量、成本、交货期、柔性12.原料、劳动力、设备、资金、信息13.生产率五、简答题1、生产系统是由哪几个子系统组成?试画出生产系统模型。
答:由投入、转换、产出和计划与控制子系统构成,其中转换子系统是生产系统的核心。
2、转换过程通常有哪几种形式?答:形态转换、位置转换、储存转换、交换转换、生理转换、信息转换六种形式。
3、对生产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适时、适质、适量和低成本,即考虑时间、质量、数量和成本四项要素。
4、从工业企业各部门间生产转换过程来描述生产系统.答:生产系统分为运作层和决策层两个层次运作层由生产系统的投入、转换和产出过程所构成。
其实体由营销、产品开发、生产、供应、配送和支持等部门构成。
决策层:由高层管理者对生产系统的目标设置和规划等功能所构成的决策层。
又可分为:1)制订战略目标2)企业经营战略3)生产策略5、竞争优势重点的项目有哪几个?答:低成本、快速发送、准时发送、高质量产品、柔性6、衡量转换系统效率的指标有哪些?这些指标间有什么关系?答:衡量转换系统效率的指标有:生产率、生产成本、质量、时间、速度、适应性、服务等。
这些指标间有些是相互矛盾的,如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和适应性、服务等。
而有些指标是相互支持的,如生产率、生产成本、时间、速度之间就是这种关系。
虽然系统的功能可以用这些指标来衡量,但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指标无法同时达到最优水平。
7、简述制造企业的三种基本职能及其三者关系?答:制造企业有营销、生产和财务三项基本职能,三者分别完成不同却又相互联系的活动。
生产管理者和营销管理者以及财务管理者使企业管理行为形成循环,首尾相连。
生产管理者负责企业的生产系统高效、低成本运行;营销管理者为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创造需求,顺畅销售;财务管理者负责达到企业的财务目标,获取利润。
生产系统失效,则生产不出产品,营销失灵,则产品卖不出去;理财不当,则企业无法生存。
三者中有不同功能和独立运作方式,但都是为了完成企业共同的谋求利润和持续发展的目标。
9、举例说明企业提供的产品一般是有形产品和服务产品的混合物。
答:大多数企业生产与运作过程的产出是有形产品和服务产品的混合物。
如餐厅要提供餐饮服务及必须制作和提供饭菜等。
由于餐厅的主营业务属于服务,所以餐厅被划分为服务企业。
家电制造企业,虽然已生产家电为主,但也设有维修部门,提供维修产品的服务。
10、试分析运输企业的投入、转换和产出。
答:运输企业的投入:待运输的货物转换系统的资源:运输车辆、司机、管理系统等转换过程:按要求的目的地通过运输改变货物的位置。
产出:货物位置的改变。
11、试分析生产系统的功能。
答:从技术和实物的角度来看,生产系统把对投入的人、财、物、信息等各项资源转换成社会和用户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从经济和价值的角度来看,生产系统表现为价值增值的过程。
12、说明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特点答:(1)管理范围发生了变化。
以前只需要管理好车间或工厂内部的生产进度,控制好内部资源就可以了,现在则要积极影响与参与企业高层决策,要与研发和营销部门密切配合,甚至参与这些部门的决策和管理。
(2)由于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企业的生产也在向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转化,以大量生产的高效率实现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是一个见见我的挑战。
(3)现代生产系统、管理系统中大量应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
(4)企业的社会责任不断增加,来自政府的、社会的压力不断增加。
13、作为现代生产运作管理的特征之一,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范围更宽了,其原因是什么?(答题要点)从纵向考虑:企业是通过向市场和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参与生产竞争的,为了更好的满足市场的要求,必须管理好产品的形成过程。
作为生产过程的直接管理者,生产与运作管理经理必然要参与企业高层决策,并以高层决策结果指导运作过程。
从横向考虑:为了提高产品的可制造性,运作管理部门必须参与产品设计过程,而为了更好的满足顾客要求,运作管理的计划和控制必须与销售部门密切配合。
第三章产品设计一、名词解释1.新产品:指在原理、用途、性能、结构、材料等方面具有新的改进的产品。
2.产品技术:指用技术来改变一项产品的特性。
3.管理技术:指用于组织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等活动的方法和过程。
4.产品设计:将顾客的需求或新产品构思变为具体产品的一个实现过程。
5.质量屋:将顾客对产品的需求信息用特定的矩阵形式展示出来,所得到的矩阵叫质量屋矩阵。
6.价值工程:是指以功能分析为核心,用最低的寿命周期总成本实现产品或服务的必要功能的一项有组织的创造性的活动。
7.产品寿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规划、设计、生产、装配、销售、使用、维修保养直到回收再利用的整个过程。
8.并行工程:是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相关的各种过程的系统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1. D2.B3.D4.B5.C6.C7. A8. A9. C 10.A11.A12.A 13.A 14.A 15.A 16.A 17. C 18.A 19. A 20.B 21.B 22. C三、判断题1.F2.F3.T4.T5.T6.T7. F8.F9.T 10.F四、填空题1. 技术上、经济上、生产上2.价值工程3. 并行工程4.TQC5.全面质量管理6. 方案设计、技术设计、工作图设计7. QFD 质量屋8. 样品、小批9. 生产技术准备10. 独立开发、委托开、联合开发11.并行工程五、简答题1.简述产品设计特点答:(1)产品设计任务的基础是市场的需求(2)产品设计具有创新性(3)产品设计工作的社会性(4)产品设计目标的先进性(5)产品设计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2、简述产品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答:需求原则、效益原则、简化原则、信息原则、合法原则3、产品设计过程答:一般分为方案设计、技术设计和工作图设计三个阶段4、简述并行工程的基本概念。
答:并行工程是对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作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工作模式。
这种工作模式力图使开发人员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产品全生产周期(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中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和用户需求。
5、并行工程的基本思想是什么?答:在产品开发中,改变以往按照“开发—设计—样品试制—修改设计—工艺准备—试生产—生产”的固定顺序,依次进行的“顺序工程”方式,从产品开发初始阶段开始,就由开发设计人员、工艺技术人员、质量控制人员、营销人员、有时甚至包括协作厂家、用户代表联合工作,各项工作同时并行。
6、提高产品价值的途径有几种?答:①在保持成本的基础上,提高功能;②保证功能,降低成本;③成本有所提高,功能大幅度提高;④功能有所下降,但成本大幅度降低;⑤成本下降,功能提高7、新产品开发对企业的意义是什么?答:新产品开发可以成为竞争优势的源泉;新产品开发可以加强企业战略优势;新产品开发能够提高公司形象;新产品开发能够保持企业研究与开发的能力;新产品开发可以充分利用生产和经营资源。
8、现代企业在新产品开发方面面临哪些新的趋势和挑战?答:市场日趋细分;技术更新加快;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新产品能够获利的幅度和时间都在缩小;信息传播快,获取成本低;管理日趋精细。
9、产品开发与设计工作的内容是什么?答:产品开发决策、产品设计、工艺设计、试制鉴定、正式生产10、现代社会环境对新产品设计有哪些要求?答:面向顾客的设计:人因工程、美学的思考;产品的可制造性和生产的经济性;产品的三化——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以及模块化设计。
第四章生产过程的规划与设计一、名词解释存货生产:零部件和最终产品都是根据需求预测进行生产。
订货生产:零部件和最终产品都是根据订货进行生产。
客户产品:按照个性化的客户需求来设计的产品。
对象原则:生产过程按产品的不同划分生产单位。
工艺原则: 生产过程按工艺来划分生产单位。
模块式生产:将工艺原则和对象原则两者组合的生产组织形式。
生产过程生命周期:生产结构发展阶段,开始总是单件生产、然后是小批量、大批量生产,最后是大量生产。
能力弹性:生产系统具有应付偏离设计要求的能力。
生产系统定位:是指产品设计类型、生产过程类型和库存类型的组合选择。
纵向集成度:企业凭自己的生产能力承担的生产环节在生产和配送链中所占比重。
运作杠杆:方案成本分析中的重要概念,用于度量年生产成本和年销售收入之间的关联。
连续性生产: 是指物料均匀、连续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
大量生产:是指产品数量很大,大多数工作地点长期按照一定的生产节拍进行某一个零件的某一道工序的加工。
小批生产:是指生产单件产品基本上是小批量需求的专用产品的生产二、单项选择题1、A2、D3、C4、C5、C6、B7、C8、C9、C 10、A11、D 12、B 13、C 14、A 15、B 16、B 17、C 18、D 19、D 20、B21、C 22.、C 23 D24、 B 25、A 26、A 27.C28、D29. D 30、A31. C 32. D 33、 A 34、D 35.B 36、C 37、C 38、B 39、A三、判断题1.T2.T3.F4. T5. F6.F7.F8. F9.T 10.T11.F 12.F 13. T 14.F 15.F 16. T 17. T 18. F 19.T 20. T21.F 22. T 23.F 24. F 25. F 26. F 27.T 28.T 29. F 30. F 31. F 32. F四、填空题1、大量客户化生产2、专业化程度\重复程度 3. 成本、柔性、4、投资、成本5、对象原则、工艺原则、模块式生产6、成本、产量、7、生产系统的定位8、成组技术9、客户产品、标准产品10、专门化、简单化、标准化、11、产品开发和设计、生产过程的规划和设计12、战略性决策13、模块式制造单元14、模块式生产15、产品导向型16、(工艺导向型17、生产管理部门、采购部门五、简答题1、生产过程规划和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几项?其主要输入、输出是什么?答:生产过程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有:生产系统定位,即选择和生产策略协调的生产过程类型;确定纵向集成度,即作出自制或外购决策;选择适宜的生产技术,即确定自动化程度;确定生产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