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铁地下结构混凝土抗裂、抗渗技术措施

地铁地下结构混凝土抗裂、抗渗技术措施

地铁地下结构混凝土抗裂、抗渗技术措施
⑴非接逢处混凝土抗裂、抗渗
本标段非接逢处的结构防水主要是暗埋段结构防水,在隧道底板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为达到设计防水使用要求,结构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十分关键,在结构施工的各个环节采取措施作好混凝土的抗裂、抗渗工作。

针对非接逢处的混凝土施工,我公司分析后,对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点对待:
a、混凝土模板保证平整度,且拼逢严密不漏浆,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吸水性小,以便混凝土拆模后表面密实光滑,无蜂窝麻面,从而切断渗水通路。

b、钢筋绑扎牢固,以防止浇注混凝土时因碰撞、震动使绑扣松散、钢筋位移,造成露筋,裸露钢筋锈蚀后为渗水留下隐患。

绑扎钢筋时按设计规定留足保护层,钢筋及铁丝均与模板之间预留技术规范要求的距离。

个别钢筋排列密集的部位,当影响混凝土浇注质量时,同业主、设计院及监理工程师协商,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混凝土密实度。

c、由于本工程规定使用商品混凝土,在混凝土搅拌、运输及浇注过程中同混凝土生产厂家协商好运输及浇注方法,混凝土搅拌好后应于半个小时内运抵现场,于初凝前浇注完毕,在运输过程中防止产生离析现象及坍落度和含气量的损失,同时防止漏浆,避免改变原混凝土的水灰比和灰砂比,而使混凝土抗渗等级降低。

浇注时严格控制下落高度,防止超高,以防止产生石子堆积形成内部空隙。

对预埋件和钢筋密集处,在不易使混凝土振捣密实时,改用相同等级的细石混凝土进行浇注,以免形成空洞,造成漏水。

混凝土在振捣时保持充分均匀,使骨料在沉降过程中被水泥浆充分包裹,形成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砂浆包裹层,同时排出气泡,使之密实,增加抗渗性能。

d、加强混凝土浇注后的养护工作,防水混凝土养护时对其抗渗性影响很大,特别是早期湿润养护更加重要。

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覆盖,在混凝土浇注后14天内进行浇水湿润养护,使混凝土内部水分缓慢蒸发,早期不失水,使水泥充分结晶致密,从而增强抗渗性。

由于本工程施工大多数时间正值冬季,在洒水养护的同时对混凝土加以塑料薄膜覆盖,塑料薄膜外用草袋覆盖保温,若温度过低,采用“稻草被”代替普通草袋。

以保证混凝土的内外温差,防止因混凝土表面冷缩形成裂缝和造成渗漏。

为避免混凝土内部毛细孔在蒸汽压力下大大扩张,导致
混凝土抗渗性下降,本标段结构混凝土不采用蒸汽养护。

e、确定合理的拆模时间,确保不过早拆模,拆模时防水混凝土的强度超过设计强度的70%,同时拆模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气温温差以不超过15℃为标准,以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另外,拆模时不使防水混凝土表面受损。

f、结构混凝土拆模后,及时对基坑进行回填,以避免干缩和温度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提高抗渗性,同时减轻壅水对结构混凝土的危害。

⑵变形缝抗渗
变形缝处的防水在非接逢处的防水的基础上主要依靠橡胶止水带止水,在施工过程中为防止混凝土尖角的石子和锐刃的钢筋刺破橡胶止水带,在绑扎钢筋时特别注意橡胶止水带的定位,如发现有破损则及时更换。

止水带接头必须粘结良好,将接头作成45°角对接后,再在一侧进行绑接,以增强抵抗水压的能力。

混凝土浇注时以适当的力充分振捣、震动混凝土来定位止水带,必要时采用小型插入式振动器振捣,使其与混凝土结合良好。

⑶施工缝处抗裂、抗渗技术措施
施工缝是防水工程的薄弱部位之一,作好该部位的抗渗防水对整个水下工程至关重要,按设计尺寸要求,在侧墙距底板不小于规范要求的最小距离设置施工缝。

对于暗埋段施工缝防水,在结构防水的基础上逢内采用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带或钢板止水带。

为了使接逢严密,浇注前对逢表面进行凿毛处理,清除浮粒。

接逢的预埋钢筋保证无锈蚀,在继续浇注前用水冲洗并保持湿润,上一层20~25mm 水泥砂浆,材料及灰砂比与混凝土相同,捣压密实后再继续浇注混凝土。

侧墙模板与混凝土接触密实,且模板有一定的刚度,保证混凝土浇注完成后不出现错台及由于漏浆造成的麻面或空洞,避免给渗水造成通路。

⑷后浇带抗裂、抗渗
后浇带为混凝土结构刚性接逢,可与留置施工缝结合起来,对于防水结构来说必须严格做好,保证抗渗性能。

后浇带混凝土采用与两侧先浇注的混凝土温度及抗渗等相同的补偿收缩混凝土,为保证后浇带质量增加抗渗性能,需要待两侧先浇注混凝土体积收缩变形趋于稳定后进行后浇带的施工,使后浇带的混凝土在两侧的先浇注混凝土及钢筋限制作用下膨胀产生相同变形,使混凝土内部密实,外部与先浇注混凝土相接紧密,成为整体、无变形的结构,不至于产生裂缝和造成渗水,浇注后浇带混凝土前将两侧混凝土凿毛、清洗干净,湿润后再进行浇注,
后浇注混凝土施工温度应低于两侧先浇注混凝土施工时的温度,且选择气温较底时施工减少混凝土冷缩变形,同时降低了后浇带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外界温度的差值,即减少内部混凝土与外部混凝土之间的温差,从而避免了一两侧混凝土及钢筋限制下的冷缩变形而产生的裂缝,保证后浇带混凝土的质量,达到提高后浇带混凝土抗裂、抗渗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