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看公示语的英译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 我国融入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
我国成功举办了2008奥运会和2010 年上海世博会, 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中国工作、学习、旅游、长期居住, 因此, 公共场所标识语
的翻译就显得非常重要。
因为译成英文就是要让外国人看的, 如果译得不好, 不但让人看不明白, 起不到提示或帮助的作用, 反而给外国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进而影响到一个城市甚至国家的形象。
然而, 当前公示语翻译中存在诸多问题,各种不规范的翻译现
象随处可见, 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对外交流。
本文以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诺德
( Christiane Nord ) 提出的翻译错误分类说为依据, 探讨了公示语的英译问题,选取实例来分析公示语英译中的误译现象,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公示语研究概况
( 一) 公示语的定义
公示语研究专家吕和发把公示语界定为: “公示语是公开和面对公众, 告示、提示、指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
公示语与标识语、标志语、标示语有某些相同的应用特点, 但公示语应用更为广泛, 凡公示给公众、旅游者、海外游客、驻华外籍人士、在外旅游经商的中国公民等, 涉及食、宿、行、游、娱、购行为与
需求的基本公示文字信息内容都在公示语研究范畴之内。
”学术界广泛认可这一定义。
本文中所指的公示语即采用此定义。
(二) 公示语的翻译研究
在我国, 公示语翻译是翻译研究的新领域。
进入21世纪后,
公示语翻译才逐渐成为翻译界关注的热点。
2002 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立了公示语翻译研究中心, 开通了“汉英公示语研究在线” 网站(e-signs), 并于2005 年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 , 各个网站也相继开辟专栏研讨公示语翻译问题。
这些活动的开展扩大了公示语翻译的影响, 也为此项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奠定了基础。
为规范语言环境, 许多专家、学者对公示语英译实例进行调查,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修改建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吕和发指出, 应使用英语中规范和标准语汇进行一对一的汉英置换在无对应译法的情况下, 参照英语公示语的功能要求确定语言风格进行试译。
王银泉、陈新仁对公示语英译实例按照错误类型进行划分, 如交际信息失真、实为用意错位、语言礼貌蜕变、译文刻板不够贴切等, 并提出修改建议。
贺学耘在探讨公示语文本类型的基础上,提出公示语的交际翻译策略, 认为翻译公示语时,译
者应该熟知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和功能意义, 了解汉英公示语的文化差异, 要将读者的文化习惯摆在首位。
这些专家、学者们纷纷从公示语翻译实例出发,对公示语翻译错误进行分析, 并提出解决策略, 推动了我国公示语翻译研究的进
二、诺德功能翻译错误分类说
功能派翻译理论是20 世纪70 年代由德国学者提出的翻译
理论。
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是德国翻译研究界的
领袖人物,1997年,她发表了英文专著《译有所为一一功能翻译理论阐释》, 全面介绍了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的理论, 同时,阐释了她本人的功能翻译观点。
诺德将翻译误差定义为: “不能正确执行翻译纲要中的指示
或是对翻译问题不能合理解决。
”并按照自上而下的层级, 将翻译误差划分为四种: 语用上的翻译误差, 是因为缺乏以接受者为中心的意识, 不能适当地解决语用问题而引起的; 文化上的翻译误差,是由译者在再现或改写特定文化规约时决策不当造成的
语言上的翻译误差,主要是语言结构的不适当翻译引起的; 特定文本方面的翻译误差, 与文本翻译问题有关,与之相应的翻译问
题也都可以从功能或语用学的角度进行评价。
利用诺德的翻译误差分类, 可以指导我们评判公示语中的翻译失误, 分析造成翻译误差的原因,从而采取可操作性的翻译方
法来改进公示语的翻译。
三、公示语的翻译误差及其改进策略
对于公示语的翻译, 可以采取三种不同的翻译方法: 如果英语中有现成对应表达, 就可以直接照搬; 如果英语里有类似的表达, 则可以对比两种文化进行加工改译; 如果公示语明显具有中国本土意义, 则可以省略不译。
(一)“拿来主义” , 现成借译
对公示语的翻译, 最简便、实用的办法莫过于直接照搬国外的惯用标识。
有不少公示语在欧美国家普遍存在, 翻译时就完全可以采取“拿来主义” ,直接借用, 而不必生硬地逐字逐字翻译,
结果反而弄巧成拙, 造成翻译失误, 这方面的例子比比皆是。
如
请勿踩踏草坪”若译成“ Don't tread on grass ” , 显得
语气生硬, 如果用“ Keep off grass ”则贴切得多, 另一
个更加别具
匠心的人性化说法是“ Please give me a chance to grow ”。
再如“闲人莫入” 或者“游客止步”并非Strangers are forbidden ”或者“ Tourists please stop ” , 只要采用英美人在工作场所的简单提示语“ Employees/Staff only ”即
可。
如将
老弱病残专座”译为“ Please offer seating place to the elderly and handicapped ”就显得冗长, 而根据英语习惯, 仅用一个单词“ Handicapped”就一目了然。
(二)对比置换,简单明了
公示语英译应该让外国友人一看就懂, 译文必须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和思维。
如果译文晦涩难懂, 就起不到公示语应有的作用。
街头路牌、商店招牌、宣传语、警示语、旅游简介等, 因篇幅短小而不容许使用译注的方法, 因此,通常以简单、明确为主,英译
时更应该遵循上述原则。
在翻译公示语的过程中,如“XX是我家,清洁靠大家” , “注意安全, 请勿攀爬单边墙”等, 如果仅仅按照字面意思
直译,外国人可能觉得很奇怪, 难以理解。
实际上只要删繁就简相应地译为“ Keep our city clean ”, “No Climbing ”就行了。
这样外国人反而觉得易懂、亲切可人。
再如“小心路滑”可译为
Caution:slippery path ”, 而不是“ To take notice of safe:The slippery are very crafty
”。
(三)本土意义, 省略不译
当然, 目前国内的有些标示语只是写给中国人看的, 不需要译成英文。
如针对一些公众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写乱画等不文明行为, 在公共场所就有“禁止在公园内随地大小便”、“禁止乱刻乱画”等标示语。
“讲文明, 爱卫生, 除陋习”这些标示语大多是针对中国人写的, 对外国受众意义不大。
如果译成英文外国朋友看后会感到很滑稽可笑, 反而影响了中国的形象, 因此, 对这类标示语最好不译。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 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流与日俱增, 公示语的使用和翻译突显出重要意义。
如果翻译不当就会影响到一座城市甚至整个国家对外交流的形象, 因此, 翻译工作者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 还必须具有高度责任感, 以避免各种翻译问题和错误的产生, 力争做到公示语的规范翻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