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读《幸福教育与理想课堂八讲》有感最近我有幸拜读了陈大伟老师的《幸福教育与理想课堂八讲》一书,收获颇多。
这本书用一些真实课例在很多问题上为我们教师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书中详细介绍了"先学后教,自学引先;不会才教,以教导学;注重优化,体验成功"的有效教学原则和策略给了我们很多的借鉴和思考。
我认为教学思想是决定教学行为和效果的先导。
一堂有效果的课是需要思想指导的,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就不知道自己的课堂是否是有效果的。
而"先学后教,自学引先"的模式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的先学和自学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对于自己的学习任务和遇到的问题,学习者必须承担自己的学习责任。
通过先学的实践锻炼,可以培养学生不等不靠、不依赖别人的学习习惯,并在先学中尝试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先学的过程不仅是认识和理解新学习材料的过程,同时也是唤起过去相关经验和发现学习困难的过程,更能激发、满足学生探究和发现的欲望,通过先学可以让学习者对未来的教学变得有准备。
以前我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教师出示一个学生不知道的新知,然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接着就以教师讲授为主,显示了教师有多么神奇,大多数学生是被动的听或者不听,一节课下来,我也不清楚学生的掌握情况,但是作业下来总感觉自己觉得重要的地方花了那么多的力气,强调得那么厉害,可是学生还是没有掌握。
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小,课堂的效果是低效果的。
尤其是对后进生,他们的基础不扎实,我讲得很多,学生没有训练的过程,参与不到课堂中去,甚至他只是听到了一点点皮毛,结果导致成绩不理想。
所以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怎么学,而不是教师怎么讲。
“先学后教,自学引先;不会才教,以教导学”的模式还启示我要改变课堂的教学结构,平时一定在上课时注意学生的情况,根据学情来备课,要严格按照"引导--训练--反馈"的程序组织好课堂,精选好的训练问题,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教师只有在学生不会出介入,教学生还不会的,引导学生如何去学,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而且课后的反思也重要,教师要做好自己的教后的反思,多想自己课堂不足之处并及时的记
录和制定再教方案,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提炼自己的
教学思想。
“注重优化,体验成功”的原则包括经验的优化,要使学习者原有的经验得到合理的改造和提升,优化的终极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学习“生”——学习生存的本领,感悟生活的智慧,体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更好地发挥教师教师作为“相对先知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促进学生经验内容的优化和经验结构的优化,教师要引导学生交流,分享和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让自己的成果在别人的参与和认同中得到完善和改造,从而使自己从中发现和获得内在的愉悦和外在的欣喜。
"先学后教,自学引先;不会才教,以教导学;注重优化,体验成功"的有效教学原则和策略,实质就是让学生先学,让学生读,让学生思,让学生实践,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这一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减轻了学生负担,也确实减轻了教师课堂的劳动强度。
教师在课堂上是组织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的责任是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而不是替学生学习。
教师要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这种自主学习绝不是无指导原则的自由学习,教师要注重启发引导,让教的过程变成导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式接受为主动式探求,最终达到理想之境。
能让学生活泼主动学习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理想的课堂,是幸福课堂;能改变学生生活信仰、生存状态、生活方式的教育才是理想的教育,是幸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