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行业基本情况一、铁矿石简介铁矿石是指含有铁元素或铁化合物的矿石。
铁资源是地球中蕴含最丰富的自然资源之一,主要以四氧化三铁(俗称磁铁矿)或者三氧化二铁(俗称赤铁矿)的形式存在,其它自然存在的铁矿石类型包括褐铁矿、菱铁矿、针铁矿、黄铁矿等。
铁矿石的主要用途系作为钢铁生产的原材料;钢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基础设施建设、汽车、船舶等行业。
根据铁矿石产品粒度的差异,铁矿石分级为块矿、粉矿和铁精粉。
我国铁矿石原矿的品位普遍较低,除部分品位较高的原矿以块矿成品形式直接用于生铁冶炼外,大多需经磨选加工成铁精粉,才能供应给钢铁企业冶炼生铁使用。
巴西、澳大利亚等国的铁矿石原矿平均品位在60%左右,大部分经破碎后以块矿或粉矿的形式供应给钢铁企业冶炼生铁。
二、全球铁矿石行业概览(一)全球铁矿石资源分布世界铁矿资源主要集中在巴西、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中国。
上述五个国家铁矿石储量约占全球储量的70%。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矿产品概要》公布的数据:2013年末,全球铁矿石储量金属量为810亿吨,铁矿石原矿储量1,700亿吨。
表:全球铁矿石资源分布(截至2013年12月31日)(二)全球铁矿石需求情况铁矿石的需求与钢铁行业的发展状况直接相关。
2013年度,中国为全球第一大粗钢生产国,粗钢产量约占全球粗钢产量的48%。
全球前五大粗钢生产国(中国、日本、美国、俄罗斯和印度)2013年度产量合计占比约为70%。
在全球经济发展特别是以中国和印度为主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带动下,自2001年到2008年,全球粗钢产量的持续上升拉动全球铁矿石需求量的大幅上涨。
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上半年,受全球宏观经济下滑影响,全球粗钢产量大幅下降。
在各国经济刺激政策实施下,世界经济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呈现回升迹象,全球粗钢产量逐步回升,2013年,全球粗钢产量达到16.07亿吨。
全球钢铁产量的变动也直接引致了铁矿石需求的变化。
图:全球粗钢产量情况(单位:万吨)(三)全球铁矿石供给情况中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和俄罗斯为全球铁矿石原矿产量的主要来源。
2013年度,根据USGS 测算,上述五国的铁矿石原矿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85%。
图:全球铁矿石原矿主要来源(四)国际贸易和铁矿石价格情况1、铁矿石国际贸易受铁矿石需求国和供应国区域不平衡的影响,铁矿石供需的匹配主要依靠铁矿石的国际贸易。
其中,中国是全球铁矿石的最主要进口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俄罗斯、南非和加拿大成为最主要的铁矿石出口国。
目前,巴西的淡水河谷和澳大利亚的力拓、必和必拓是全球最大的三家综合性矿产资源公司(以下简称“三大矿业公司”),其铁矿石贸易量占全球铁矿石贸易总量的比例超过60%,居于主导地位。
2、国际铁矿石定价机制1980年起,国际铁矿石的价格谈判机制逐步稳定,并延续至2007年。
期间,铁矿石贸易一般以主要购买方与主要铁矿石生产商进行价格谈判而确定的长期协议价格(即长协价格)作为各种铁矿石价格的基础。
谈判主要在三大矿业公司和各大钢铁企业之间举行。
2008年以来,在金融危机影响下,铁矿石现货价格与长协价格均大幅波动,原有的铁矿石谈判机制经历着重大变革,并在持续演变中。
2011年3月起,三大矿业公司等主要供应商开始采取月度或季度普氏铁矿石指数定价等方式,铁矿石长协价格呈现向现货价格靠拢的趋势。
3、长协价格情况从2004-2008年,铁矿石谈判价格逐年提高,以力拓公司——杨迪粉矿为例,价格从2004年的33.23美分/干公吨度提高到2008年的144.66美分/干公吨度,2008年当年的价格增长幅度更是高达79.90%。
2009 年,铁矿石长协价格因需求量下降而在近5年首次同比下降。
但随着经济的回升,2010年,全球三大矿业公司与日本钢铁企业就年度铁矿石长协价格达成季度定价,2010年协议价格平均增长幅度高达114%,2011年3月起,三大矿业公司开始采取月度或季度普氏铁矿石指数定价。
三、中国铁矿石行业(一)我国铁矿石储量、分布与品位根据国土资源部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末,我国铁矿石查明资源储量为775.3亿吨,其中基础储量为194.77亿吨。
我国铁矿石分布较广,在全国各省市区均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等地。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统计年鉴数据,我国铁矿石主要分布情况如下:图:我国铁矿石分布情况我国铁矿石资源虽然绝对储量大,但贫矿多,富矿少,平均品位约为30%,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富铁矿石查明资源储量为10.02亿吨,占全部铁矿查明资源储量的1.55%,而形成一定开采规模,能单独开采的富铁矿更少。
我国开采的铁矿石绝大多数须经选矿制球团或烧结后才能供高炉冶炼,利用难度大,成本较高。
(二)我国铁矿石需求情况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用钢国。
2013年,中国粗钢的表观消耗量约占全球产量的45%,而中国生铁和粗钢产量分别约占全球产量的61%和48%。
中国是铁矿石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也是推动全球铁矿石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1、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保持增长且高位运行从2001年以来,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保持增长,2010年达到6.00亿吨。
进入2013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仍保持高位,2013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达到7.26亿吨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9.21%。
我国钢铁消费量增长对铁矿石需求的拉动巨大。
图: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单位:万吨)2、我国铁矿石消耗量持续增长由于铁矿石的需求量无直接的统计数据,根据我国近年的生铁产量,可大致推算出对铁矿石的需求量。
2002-2013年,我国生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速度,2013年,我国生铁产量达70,897.00万吨。
根据生铁产量测算的全国铁矿石消耗量如下:图:我国铁矿石消耗量(单位:万吨)(三)我国铁矿石供应情况我国铁矿石的来源主要包括国产矿和进口原矿,国产矿来自钢铁企业的自有矿山和独立的矿山企业,进口矿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和印度等国。
1、我国铁矿石原矿产量持续增长由于下游需求旺盛,我国铁矿石原矿产量近年来保持连续增长,由2002年的23,143.01万吨增长至2013年的145,101.07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18.16%。
然而,我国铁矿石品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中国铁矿石最终产品的数量要比原矿产量低许多,远不能满足我国钢铁生产需求。
图:我国铁矿石原矿产量(单位:万吨)2、铁矿石进口依存度高我国铁矿石资源虽然绝对储量大,但贫矿多,富矿少,国产铁矿石难以满足国内需求。
因此,进口铁矿石是我国铁矿石消费的重要来源。
我国铁矿石进口量由2002年的1.11亿吨增长至2013年的8.19亿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9.88%。
图: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单位:万吨)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统计,自2002年以来,我国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不断加大,近年来已超过70%。
图:我国铁矿石进口依存度(四)国内铁矿石价格1、国内铁矿石价格形成机制及变动情况2010年之前,国内铁矿石价格主要包括国内铁矿石现货价格和铁矿石长协价格。
其中,长协价格由国际钢厂代表与三大矿业公司谈判决定,谈判商定的长协价格主要针对国内20多家重点钢铁企业;现货价格主要针对国内的其他钢铁企业以及重点企业的临时或超额需求。
2010年以来,铁矿石长协价格的谈判模式发生变化,铁矿石长协价格向季度定价、指数定价等方向转变,向现货价格靠拢。
因此,国内铁矿石价格是在国内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下,以及国内现货价格与长协价格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2006年6月至2007年7月,国内铁矿石现货(以遵化66%干基含税铁精粉价格为例)均价一直在600元/吨到900元/吨之间徘徊。
2007年四季度,国内铁矿石价格快速上涨,最高价达1,615元/吨。
2008年下半年开始,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铁矿石价格大幅下降,并在2009年4月探底至650元/吨。
2009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经济环境复苏,国内铁矿石价格重新开始上涨,2011年全年铁矿石均价上涨到1,350元/吨左右。
2011年四季度以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加,钢铁行业面临下游需求减弱、库存增加等困境,钢铁行业的不景气导致铁矿石需求减弱,港口铁矿石库存增加,铁矿石价格也随之走低。
2013年,国内铁矿石价格整体呈现震荡走势,全年平均价格约为1,049元/吨。
图:国内铁矿石现货价格走势(单位:元/吨)2、影响国内铁矿石价格的主要因素铁矿石的供求状况是影响铁矿石价格的根本因素。
除此之外,铁矿石库存、海运价格和美元汇率等因素也对其价格产生影响。
①铁矿石库存对国内铁矿石价格起调节作用:铁矿石库存是铁矿石供应来源之一。
当铁矿石库存下降时,表明国内铁矿石供应不足或者需求上升,国内现货市场价格将面临上升压力;反之亦然。
②海运价格影响进口铁矿石运输成本:中国进口铁矿石通常采用海运。
海运费是进口铁矿石成本的重要构成部分。
海运价格影响进口铁矿石运输成本,进而影响进口铁矿石价格。
③美元走弱支撑铁矿石价格走强:国际铁矿石协议价格是以美元计价,美元的走势强弱直接影响我国铁矿石进口价格。
近年来,美国实行了弱势美元政策,使美元相对其他各国货币贬值。
这导致以美元计价的铁矿石只有通过涨价来抵消美元贬值带来的汇兑损失。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一)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1、我国宏观经济良好,铁矿石下游行业需求稳步增长我国宏观经济在经历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上半年的低位运行之后迅速复苏,2010年稳步上升;2011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2012年和2013年GDP增长幅度均为7.7%。
与之呼应,我国钢铁的主要下游行业需求稳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房地产用钢增长,其中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保障房建设的增长速度尤为显著;汽车、机械等制造业也增加用钢需求。
2、工业化、城镇化为我国铁矿石需求持续增长提供了可能国民经济对钢铁的需求量决定了铁矿石的需求量。
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的人均钢材消费量达到了峰值,分别为690千克/人、880千克/人和625千克/人,实现了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转移的进程。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阶段,国民经济很大程度上依靠钢铁等高物耗的固定资产投资拉动,2012 年,我国人均钢材消费量为477.4千克。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化整体水平仍处于较低阶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化水平的发展空间较大。
在城镇化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是主要的投资方向,我国钢材消耗量将因此增加,进而拉动铁矿石的需求。
3、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我国铁矿石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2006 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鼓励公益性及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工作;2009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要加大国内铁矿资源的勘探力度,合理配置与开发国内铁矿资源,增加资源储备;2011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将“黑色金属矿山接替资源勘探及关键勘探技术开发”、“难选贫矿、(共)伴生矿综合利用先进工艺技术”等列入鼓励类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