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法-物权法
市民法上最古老的转移所有权方式
• 要式买卖的方式
“铜块和秤式”
• 要式买卖成立的条件和适用范围
• 要式买卖的效力
优帝一世时要式买卖被明令废止。
2、拟诉弃权(法庭让与)
用模拟确认所有权的诉讼而取得所有权的方式。
3、取得时效
持续占有使用他人之物,经过法定期间而取得对该物 的所有权。
h
26
古 罗 马 铜 币
法律规定 偶发事件 • 共有人的权利义务 h • 共有财产的分割23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二章
物权概述 所有权 他物权 占有
物权
h
24
第二节 所有权
五、所有权取得的方式
(一)所有权取得方式的分类 (二)市民法取得方式
要式买卖 拟诉弃权 取得时效 分割裁判 公卖 法定取得
h
25
1、要式买卖
结合
动产与动产 融合
混合
混杂
种植
动产与不动产 建h筑
42
4、加工
未经同意用他人的原料以所有的意思制成新 物品的行为。
5、孳息的取得
孳息一般归原物所有人所有,但有例外: 承租人取得承租物的孳息 用益权人取得用益物的孳息 永租权人取得土地的孳息 善意占有人取得占有物的孳息
h
43
(四)大法官法取得方式
大法官对市民法不予保护的某些财产给予 保护,使关系人实际上享有与市民法所有人相仿 的利益。
以交付方式转让要式转移物 遗产占有 债权人占有变卖无力清偿的债务人的财产 家属、奴隶和牲畜交受害人处理 占有邻居拒绝修理的危险房屋 依元老院决议或皇帝敕令授予市民所有权
h
44
六、所有权的保护
(一)物件返还诉
所有人要求非法占有其物的人返还原物之诉, 是市民法保护所有权的诉权。
当事人以转移所有权的意思,由一方移交物件于他 方的行为。
交付的要件: 让与人须为物件的所有人并有让与的能力 双方须有转移所有权的意思 须有物件的授受 标的物须为有体物
2、先占
以所有的意思而占有可以作为财产的无主物。
h
41
3、添附(附合) 属于不同所有人的物合成一体
淤涨
不动产与不动产 冲断
沙洲
河床改道
使用人必须是罗马市民;标的物仅限于罗马的土地 和要式转移的动产,还包括夫权和未经继承的遗产;使 用人必须持续使用标的物2年或1年。
(2)帝政时期
占有的条件:在法定期间内持续占有;须有合法原 因;占有人须为善意;标的物须可因时效而取得。
(3)优帝时期
普通时效与长期时效合并。
h
39
4、分割裁判(分析判决)
非财产物
神护物
(不可有物)
共用物
人法物 公有物
公法人物
财产物(可有物)
h
4
罗马万神庙 哈德良皇帝h于公元120年—公元124年兴建5
万 神 庙 内 景
h
6
h
7
h
8
太阳光照射下h 的罗马城墙
9
塞 维 努 斯 凯 旋 门
h
10
提 图 斯 凯 旋 门
h
11
康
二、物是否有实体存在 有体物
h
15
八、物分割后是否损害其性质和价值 可分物
不可分物 九、物的存在或组成方式
单一物 合成物 聚合物
h
16
十、物在相互关系中所起的作用 主物
从物 十一、物在相互关系中是否具有派生关系
原物
孳息
h
17
十二、减少主物价值的方式
费用:必须费、有益费、奢侈费
损害:所受损失、所失利益
十三、物是否已有归属
有主物
条件:
标的物最初须为罗马物,以后逐渐扩充;
原告为失去所有物占有的市民法所有人;
被告包括:实际占有标的物者、持有标的物
的人、假占有者、前占有人。
效力:败诉的被告返还原告原物和孳息,原告
返还被告在占有期间因物件而支出的费用。
h
45
(二)所有权保全诉
(禁止妨害诉、排除侵害诉)
所有人在他人侵害其所有权时请求排除行为 人妨害之诉,主要用于他人对不动产主张存在役 权时采用。
第三编
物权法
第一章 物 第二章 物权
h
1
第一章 物(res)
第一节 物的概念 第二节 物的分类
h
2
第一节
广义的物 狭义的物
物的概念
物的特征:
不仅指自然人以外的东西,也包括奴隶
须能够为人所支配
财产的组成部分
不限于有体物,也包括无体物或权利
h
3
第二节 物的分类
一、物能否为个人所有
神用物
神法物 安魂物(宗教物)
因公共或社会利益的限制
因宗教方面利益的限制
因人道主义和道德方面的限制
其他原因的限制
二、 所有权的沿革
所有权主体方面
所有权客体方面
所有权转移方式 h
22
三、所有权的种类
市民法所有权 大法官法所有权 外国人所有权(万民法所有权) 行省土地所有权
四、共有 共有是指数人共享一物的所有权。
当事人合意 • 共有的产生 第三人的意思
h
27
古 罗 马 铜 币
h
28
古 罗 马 铜 币
h
29
古 罗 马 银 币
h
30
古 罗 马 银 币
h
31
古 罗 马 银 币
h
32
古 罗 马 银 币
h
33
古 罗 马 银 币
h
34
h
35
h
36
古 罗 马 法 庭 遗 址
h
37
h
38
取得时效制度的历史沿革
古代法时期
帝政时期
优帝时期
(1)古代法时期
无体物
三、物的重要性及其所有权的转移是否需要 履行法定形式 要是转移物
略式转移物
h
13
四、物能否移动及移动后是否变更其性质、 损害其价值
动产
不动产 五、物是否经使用一次就耗尽
消费物
不消费物
h
14
六、在交易中能否以同种类同品质之物相互 替代 代替物
不代替物 七、物在交易中是否经过具体指定
特定物
不特定物
承审员根据大法官授予的权力,通过判决分割共有物,
终止共有关系,而使有关当事人各自独立取得所有权的 方式。
5、公卖
6、法定取得
因法律的特别规定而直接取得所有权的方法。
指物遗赠
奥古斯都《帕披亚•波拜亚法》
埋藏物的分配
关卡没收
房屋共有人修理房屋后取得的权利
对自行夺回所有物的人进行制裁
耕种闲置土地
h
40
(三)万民法取得方式 1、交付
无主物:从未为人所有的物、敌人物、
无人继承的遗产、舍弃物、埋藏物
十四、物是否已经存在
现在物
未来物
h
18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二章
物权概述 所有权 他物权 占有
物权
h
19
第一节 物权概述
物权是指权利人可以直接对物行使并排
除他人干涉的权利,即直接支配客体的绝 对权利。
物权与债权的区别:
物权的标的为特定物
物权为支配权,债权为请求权
物权为绝对权,债权为相对权
物权有排他性
物权有追及效力 h
20
第二节 所有权
一、所有权概述
“对所有物的完全支配权”
“所有权是所有人除了受自身实力和法 律的限制外,就其标的物可以为他所想为 的任何行为的能力。”
所有权的权能:
使用权
收益权
处分权
h
21
对所有权的限制:
因相邻利益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