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刘娜)从中国神话中的女性形象看古代女性地位的变化

(刘娜)从中国神话中的女性形象看古代女性地位的变化

从中国神话中的女性形象看古代女性地位的变化摘要:在我国内容丰富的神话中,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

神话中的女性形象经历了从“女神”到“女奴”的变化过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女性地位的变化。

女性的社会地位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通过对其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古代女性地位的认识,也可以让我们领悟到当代女性应该怎样自强、自立、追求自己的权利和地位,怎样发挥自己在社会中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神话;女性地位;女神;女人;女奴神话是古代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认识,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在我国内容丰富的神话中,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神话中的女性形象经历了从“女神”到“女奴”的变化过程。

在古代社会里,女性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们由居于领导地位的和受人尊敬的“女神”变成了处于依附地位的和遭人唾弃的“女奴”。

因而古代女性地位的变化在我国神话中也能窥见一斑,中国神话中的女性形象的变化,正是我国古代女性地位发生变化的反映。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中国神话中的女性形象来分析古代女性地位的变化。

根据上古社会历史的发展演变,中国神话中的女性形象大体上经历了“女神—女人—女奴”的变化过程,这集中地反映了古代女性地位的变化过程。

一、“女神”—母系氏族社会的主宰者在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在生产、生活中占据主要地位,种族的繁衍、氏族的维系都要依靠女性,女性备受尊崇。

在中国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中,出现了“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

据《风俗通》载:“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做人。

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女娲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母亲,华夏民族的创造者,她同时也是一位勤劳、勇敢的女神。

据《淮南子.览冥篇》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炼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绞虫死,颛民生。

”总之,女娲的故事是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写照,“女娲造人”和“女娲补天”的神话,既是对女性繁衍后代作用的肯定,也是对女性在生产和生活中地位的认可。

古代英雄的诞生,也归功于女性。

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各民族始族的诞生都与神有关,伏羲和后梭分别是人间女子华青氏和姜源踩巨人足迹而生,契是有戎氏的大女儿简狄吞了天帝打发的燕子送来的蛋而诞生的。

女性“神”的崇高地位还在于她们在生产劳动中发挥着主要作用。

我国人民崇拜的母亲女娲,既是婚姻之神,又是音乐之神,她发明了笙,使人民在劳动之余生活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之中。

在黄帝与恶神蚩尤的战争里打败了蚩尤,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是黄帝的女儿魃。

教人们把丝织成彩缎,使这诗歌般美丽的劳动成了中国古代妇女专业的是螺祖。

这类神话中的女性形象是原始社会母权制下升华了的妇女群象,它通过幻想性的夸张的艺术形式,塑造了女神的美好形象,寄托了人民的理想和愿望。

从女娲、黄帝的女儿魃、螺祖等女性形象我们不难可以看出,女性就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主宰者。

因此,母系氏族社会时期是女性历史中最辉煌的一个阶段,也是妇女地位最高的时期。

那么,为什么女性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主宰者呢?在母系氏族社会中,女性的社会地位高贵的根本原因有两个。

首先,这是由女性的经济掌控权决定的,即在母系氏族社会中,女性拥有着稳定而丰裕的收入,而男性却常处在饥饿与死亡的威胁之中。

原始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平均分配,氏族内部出现了简单又合理的社会分工:老人照顾孩子,男子狩猎、征战、打鱼、防御野兽,妇女采集植物、制造陶器、缝衣做饭、生儿育女,还负责氏族之间的物物交换活动。

男子在狩猎时风险比较大而且收获也很不稳定,往往出现忍饥挨饿的状态;征战更使青壮年男子损失较多,打鱼在当时的技术备件下也收获很少。

总之,男性的社会分工状况使男子在两性对比中处于劣势,总需要回到女性的身边才能填饱肚子,才能得到安慰和心理依附。

和男子相比,女性的社会分工保险系数更高。

女子在采集时收获颇丰,因为在当时条件下,人口稀少,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女子在制造陶器时不需要太多的资源而且还掌握了手工技术,因此经济上相对稳定,同时女性对氏族生存和繁衍的贡献也更大。

所以,她们在经济方面有很高的地位。

在某种意义上说,她们掌握了氏族的经济命脉,没有她们,氏族将不复存在。

其次,这是由女性的自然特征决定的,即女性的生育功能和后代的确认能力,女性在家庭中的优势决定了女人的高贵。

原始社会处于人类的婴儿期,人们的意识尚处于朦胧状态,还不知道性生活和生育之间的因果关系。

他们看到这样的现象:大地可以生长植物,女人可以生出孩子。

但他们对大地为什么能够长出植物,女人为什么会生出孩子却一无所知,他们感到大地和女人都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这种神秘力量就是生育力。

但是,女性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并没有永久保持下去。

到原始社会末期,经过母系、父系并存的“双系时代”而进入父系氏族后,女子的地位变发生了根本变化。

二、“女人”—具有平凡情感的凡人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劳动逐渐以男性为主。

这时,男女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男性的统治地位开始确立,女性在社会中不再处于支配地位,人类进入了父权社会。

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期的历史现实在神话传说中也有反映,女性不再是高高在上、受人崇拜的女神,尽管她们还是以神的形象出现,但是却被赋予了更多凡人的情感。

如在娥皇女英的故事中,尧年老后,将地位禅让给德才兼备的舜,并且将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他。

可见,当时父亲已经能够对子女行使权力了。

“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史记五帝本纪》),娥皇女英听闻噩耗痛不欲生,投入滚滚湘江水中,化身为“湘江女神”。

在这个传说中,女性不但被赋予了伟大的爱情,而且在丈夫死后为丈夫殉情,可见她们已经于寻常女性无异了。

而在嫦娥奔月的传说中,嫦娥更是沦落为一个被冷落、被抛弃的妇女形象。

嫦娥奔月的故事最早见于《淮南子·览冥训》,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在西王母处求得的不死药,飞到了月宫。

而在《离骚》中是这样描述后羿的:“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可见,后羿对妻子缺少关爱,沉迷游猎,嫦娥毅然选择了离他而去。

然而,飞往月宫后,嫦娥并没有得到幸福,只能在月宫中忍受日复一日的孤单寂寞。

在这个神话中,女神变成了被丈夫抛弃的女人,这意味着男权社会中女性地位的降低。

而女性在离开男性后的结局十分悲惨,这也是在暗示女性是不能脱离男性的,她们只能是男人的附庸。

但是妇女不甘于地位的失落,她们为维护自己应有的权利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

炎帝的女儿女娃玩于东海,不幸淹死,她的灵魂化作一只叫精卫的小鸟,常常从西山街一粒石子或一小段树枝飞到东海,要想把这一片曾经夺去她的生命也可能夺去千千万万生命的奔腾咆哮的大海填平。

海湾固然浩大,然而小鸟想填平海湾的志向比海湾还要浩大。

女娃不屈于海湾的个性,既表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斗争精神,也是母权意识在其身上的延续。

神话往往是历史的影子,从娥皇、女英、嫦娥、精卫等女性形象可以窥见:在母系和父系并存的“双系时代”,女性地位一落千丈,由女神变为具有凡人情感的女人。

在母系和父系并存的“双系时代”,男性虽然在氏族中占据了有利地位,但女性为了不失去其权利而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而两性间的斗争会持续一定的时间段。

为什么女性“神”之王国会发生坍塌呢?首先是箭的发明提高了狩猎能力,以前由女子担任的农业劳动随着灌溉工程的兴建,水利的管理和耕作的复杂而逐渐变为以男子为主,女性则处于从属地位。

其次,生产力的提高也促使了人类认识的进步。

从生殖崇拜的角度看:在初民那里,生殖是一种神圣庄严的崇高的头等大事,女性便以此而建立她们的权威。

一旦男性从生殖的生物学意义上对男根的“种”的实质认识,并将之作为父亲的角色,他们便要进人重要的决定地位了。

基于这些原因,妇女们头上那神的灵光便逐渐暗淡和消失,从女神的高空掉到地面。

然而这时的妇女很少有属从的奴性,古老强大的母权意识在失去赖以生存的社会条件后,依然作为统治力量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不肯退去。

妇女们不甘心受奴役,受屈辱的地位,她们当年神的灵光还在回光返照,虽然她们最终遭到了悲惨的结局,但这种争取自由平等,不屈于命运摆布的顽强斗争精神却是不朽的。

三、“女奴”—男权社会的牺牲品随着女性地位的降低,女性逐渐沦为男子的附属品,由于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影响,古代女性特别是有几分姿色的女性一贯受到轻视、贱视甚至仇视,而且人们把国家的灭亡等归咎于女性身上。

在古代神话中,女神的原身多为怪兽。

如《山海经》中描写西王母:“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

女性也常以女妖、“祸水”的形式出现,被认为是充满诱惑,引人堕落的。

夏之末喜;殷之妲己;周之褒姒皆为以色媚主,残害生灵的妖孽。

中国男性社会虚伪的荒谬的“女颜祸水”论便发端于此。

《列女传·夏桀未喜》云:“……为酒池,可以运舟,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革奇)其头而饮之于酒池,醉而溺死者。

末喜笑之以为乐。

”又《列女传·殷纣妲己》云:“纣乃为炮烙之法,膏铜柱,加之炭,令有罪者行其上,辄堕炭中。

妲己乃笑。

”《列女传·周幽褒姒》生动的叙述了幽王烽火戏诸侯,美人褒姒一笑倾人国的故事。

三个女人倾覆三个王朝,灭亡三个国家传为千古奇谈,可见人们不去责难当权者,反嫁祸那些可怜的女人,甚至是女奴身上,诬之为“妖”,实在是太失公允了。

她们形象扭曲的过程中潜伏着女性为奴的悲惨命运。

在这种神话中,女性已经沦落到连做人的权力都没有的地步。

从未喜、妲己和褒姒等女性形象看,女性在父系氏族社会以后,便逐渐成为男人的附属品,沦落为“女奴”。

那么,为什么女性在父系氏族社会以后逐渐沦落为“女奴”呢?妇女处境日益悲惨的原因在于父权制的不断巩固和壮大。

首先,男性掌握经济命脉的大权。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犁耕农业逐渐超过了采集业,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来源,成为当时人类生存的主要手段。

这时男子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的产业,他们从事田间生产,开辟沟渠,管理牲畜。

于是,在农业和畜牧业等当时主要的生产部门中,男性都占据主导地位,操纵氏族经济命脉的大权也随之转移到男性那里。

妇女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逐渐为非社会性的、日益增多的家务所代替。

其次,对性与生育因果关系的科学认识。

人们通过生产实践和对家养动物的长期观察,发现大地之所以长出植物,是因为把种子放到了土地里,雌性动物之所以能生育后代,是因为雄性动物把“种子”种到雌性动物的身体里。

由此推出,女人能够生孩子,并不是由于她们固有的神秘力量,而是由于男女结合的一种自然现象。

男性认识到自己在生育中的作用后,就不再把女性当作神来看待了,而是他们自己树立为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