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八纲辨证一、表证(一)风邪袭表证【病案举例】于某某,女,15岁。
时有头痛,微恶风,动则汗出,倦怠乏力,纳食不佳,二便正常。
面色萎黄,精神颓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寸浮缓,尺微弱。
治宜解肌退热,投以张仲景桂枝汤治之。
辨证:外感之邪未解,邪恋肌腠,营卫不和。
治法:解肌退热方药:桂枝10克白芍10克甘草10克生姜6克大枣3枚高德《伤寒论方医案选编》湖南科技出版社1981年4月第一版1(二)寒邪束表证【病案举例】余友沈某某之房客某君,十二月起,即患伤寒。
因贫无力延医,延至一月之久。
沈先生伤其遇,乃代延余义务诊治。
察其脉浮紧,头痛,恶寒,发热不甚,据云初得即如是。
因予麻黄汤加生姜三片,红枣两枚,急煎热服,盖被而卧,果一刻后,其疾若失。
辨证:外感风寒束表治法:解表宣肺发汗方药:麻黄6克桂枝6克杏仁9克甘草3克生姜3片红枣2枚余瀛鳌高益民《现代名中医类案选》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1月第一版1(三)暑邪伤表证【病案举例】李某某,男,37岁,1951年6月4日来诊。
昨日午后自郊外归来,卒感头胀腹痛,身酸体痛,恶心欲呕,心中烦乱,胸脘痞闷不适,身热汗出,家属以为“发痧”,而予以周身揪刮,并服痧药未效。
诊视患者,脉伏难寻,舌红,苔黄腻。
辨证:外感暑湿秽浊之气,阻遏中焦气机。
治法:芳香化浊,祛暑利湿。
方药:藿香6克苏叶6克陈皮9克茯苓15克法半夏12克厚朴9克大腹皮9克砂仁6克竹茹一团秫米15克余瀛鳌高益民《现代名中医类案选》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1月第一版19 节选《李继昌医案》(四)湿邪遏表证【病案举例】李某某,男,48岁。
湿温病半月余,身热有汗不解,体温38℃。
口甜,渴不多饮,胸闷,便溏,小溲赤少,肠鸣腹痛,苔黄腻,脉濡缓。
辨证:湿温邪湿相搏。
治法:芳香化浊,以通腑积。
方药:炒香薷10克广藿香10克川连2克广木香3克焦茅术6克制川朴2克橘梗6克砂蔻仁各1.5克炒麦芽10克茯苓15克车前子12克干菖蒲6克余瀛鳌高益民《现代名中医类案选》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1月第一版21 节自《黄一峰医案医话集》(五)燥邪伤表证【病案举例】赵某,女,28岁,工人,1960.8.25初诊。
患者一周来咳嗽、发热、胸痛,前天经受台风雨淋后,今天热更高,右侧胸痛,咳嗽,呼吸加剧,咳痰不爽,汗出不畅。
入院体检:T38.5℃,脉搏96次/分,律齐,心前区有Ⅱ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肺部听诊无殊。
WBC 5500,N 75%,胸透:右肺上部外侧片状密度增深炎性阴影,痰浓缩找结核杆菌阴性。
诊断:右上肺炎治拟辛润疏表、宣畅肺气。
薄荷叶3克,后入荆芥穗4.5克嫩苏梗9克仙半夏6克广陈皮4.5克紫丹参9克黑穞豆12克大川芎4.5克连翘壳9克一剂,水煎服。
二诊:身热得汗退而微尽,咳呛仍作,胸痛已止。
秋凉之邪挟肺中痰热未清。
舌红,中有裂纹,脉来濡数。
拟清燥润肺以祛余邪。
嫩前胡4.5克净蝉衣3克冬桑叶9克清水豆卷12克金银花9克连翘壳9克光杏仁12克象贝粉9克天花粉15克3剂,水煎服。
《内科临证录》张耀卿医案(六)热邪犯表证【病案举例】袁某,男,50岁。
自述:发热怕风,汗少胸闷,轻咳有痰,纳少,大便不畅。
检查:体温38℃,舌边尖红,苔白腻,脉浮数。
辨证:风热袭表治法:辛凉解表方药:麻黄4.5克生石膏30克杏仁9克甘草3克桑叶9克葛根6克黄芩4.5克黄连3克高德《伤寒论方医案选编》湖南科技出版社1981年4月第一版63(七)疫疠证候【病案举例】夏某,年二十余。
时患疫喉痧五天,丹痧虽已密布,独头面鼻部俱无,俗名白鼻痧,最为凶险。
壮热如焚,烦躁谵妄,如见鬼状。
咽喉内外均已腐烂,滴水难咽,唇焦齿燥。
脉实大而数,舌深红。
辨证:疫邪化火,熏蒸心包,逼乱神明。
治法:清营解毒方药:犀角地黄汤合白虎汤。
《中医诊断学教学参考丛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年12月第一版邓铁涛329 (节选《全国名医验案类编》)节选《全国名医验案类编》赵某某,年42岁。
瘟疫闭证,疫毒内伏血分。
面色淡青,四肢逆冷,呕泻兼作,昏愦如迷。
六脉细数沉伏,舌色紫赤……若瘟疫毒邪,一旦入脏即死,不终日。
此瘟疫之最烈者。
辨证:瘟疫邪热伏于内。
治法:内外兼治,泄营分毒,清透伏邪。
方药:先刺曲池,委中,再投紫雪。
《中医诊断学教学参考丛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年12月第一版邓铁涛329 (节选《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二、里证(一)里寒证【病案举例】夏某某,女,35岁。
初诊日期:1964年4月18日患咳喘已一年许,屡治未效。
咳嗽气喘,痰白,时吐清水。
经常大便溏泻,进食生冷油腻时,则每日须溏泻4—5次。
恶寒畏冷,四肢欠温。
月经周期正常,但量多色较淡。
面部微浮。
舌苔白滑,脉象沉小。
辨证:里虚寒证(脾肾阳虚)治法:温中蠲饮,摄肾纳气方药:茯苓9克菟丝子9克附子6克半夏6克苏子6克陈皮4.5克五味子4.5克葫芦巴12克炙甘草3克余瀛鳌高益民《现代名中医类案选》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1月第一版64《中医杂志》11:28,1964(二)里热证【病案举例】何某某,女,24岁。
初诊日期:1966年4月29日患者剖腹产术后4天,发热不恶寒,两颧红赤,口干不欲饮,食纳尚可,大便日解四次,呈糊状,无腹痛,尿黄短,恶露未尽,量少,舌质稍红,苔白滑,脉弦数。
辨证:阴血大伤,热毒未尽,清浊不分,以致泻利。
治法:养阴补血,清热解毒,分利清浊。
方药:生地15克元参12克石斛12克当归9克青蒿15克丹皮12克银花30克连翘15克蒲公英18克败酱草18克赤芍12克酒芩9克栀子6克车前子12克通草6克余瀛鳌高益民《现代名中医类案选》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1月第一版154 (三)里虚证【病案举例】索某某,男,45岁。
初诊日期:1960年1月4日腹泻已五年之久,每日黎明前肠鸣腹泻4—5次,排泄物为水谷不化,腹部隐隐作痛,喜按,食少倦怠,腰痠腿软,腹凉肢冷,形体消瘦,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
辨证:里虚寒证(脾肾阳虚)治法:补脾胃,温中助阳涩肠。
方药:山药150克诃子肉60克石榴皮60克肉桂30克煨豆蔻30克共为细末,每次4.5克。
余瀛鳌高益民《现代名中医类案选》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1月第一版154 (四)里实证【病案举例】李某某,男,44岁。
自幼患哮喘,天冷遇水劳动则喘更甚。
1964年8月12日因重感冒而复发哮喘。
咳嗽连声,咽中漉漉。
多吐白沫,伏坐不得卧,吐痰则松。
食欲减退,大便秘结,小便清长。
舌苔白滑,脉浮紧。
辨证:寒饮阻肺,气机被遏。
治法:温中蠲饮,宣肺纳肾。
方药:麻黄4.5克肉桂0.9克沉香1.5克白芍6克细辛2.1克干姜3克五味子3克半夏6克炙草6克蒌仁15克莱菔子12克高德《伤寒论方医案选编》湖南科技出版社1981年4月第一版39三、虚证(一)气虚证【病案举例】戈某某,女,12岁。
因其母体弱多病,晚生此女,故该女从襁褓时即发育不好。
症见面色白,身矮肌瘦,稍一动作既感劳累气短,懒于玩耍,且目力非常衰弱,一读书写字,不超过十分钟既感目抽而痛,因之休学。
舌淡,脉虚软。
辨证:脾胃气虚治法:健脾益气方药:人参45克茯苓30克白术45克山药30克薏苡仁22.5克莲子肉30克芡实22.5克甘草15克陈皮30克神曲30克白豆蔻12克橘梗15克藿香15克川连6克砂仁22.5克山楂22.5克白扁豆22.5克共为粗末,每次6克余瀛鳌高益民《现代名中医类案选》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1月第一版84(二)气陷证【病案举例】吕某某,女,44岁。
患者于1950年至1958年共妊娠6胎,其中流产一胎,足月分娩五胎。
1959年秋冬开始,月经失调,后突然闭经,性欲减退,全身无力,腹部坠胀。
并自觉阴中有物突出,经妇科检查为子宫下垂。
症见消瘦,面色淡白而胖,苔白厚润,脉沉迟细。
辨证:气虚下陷。
治法:益气升提。
方药:黄芪18克茯苓30克白术24克首乌24克泽泻9克桂枝9克山药9克淫羊藿9克菟丝子12克节自《当代名中医医案选》余瀛鳌高益民《现代名中医类案选》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1月第一版86(三)气脱证【病案举例】嶶州程蔭溪,呕吐如茶叶末状半盆,遂神昏不省人事,汗出身冷,唇舌俱白,诊脉细如珠丝。
节选《孟河费氏医案》秦某某,女20岁。
1948年秋,因产后七八日,头晕眼花,不能坐起,临诊时忽见患者手指抽掣,相继哈欠,张大其口,越张越大,竟至口角裂破流血,急令人以手按合,亦竟不止。
复现面色淡白,目瞪流涎,冷汗时出,神识昏迷。
脉弦缓无力。
辨证:新产亡血伤阴,汗多伤阳;复受外邪,风入经俞而发痉,势有阴竭阳脱之象。
治法:回阳固脱,祛风镇痉方药:高丽参9克炙黄芪30克桂枝6克白芍9克附子4.5克栝楼根12克炙甘草9克生姜9克大枣5个余瀛鳌高益民《现代名中医类案选》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1月第一版262 节自《席梁丞治验集》(四)血虚证【病案举例】史某某,女,21岁。
患者从21岁开始行经,量少色淡。
今年突然数月未潮,并有面色苍白,头目眩晕,怔忡心悸,大便干燥,潮热,脉细而数。
辨证:精血不足之闭经治法:滋肾益阴,健脾生血。
方药:四物枸杞煎。
《中医诊断学教学参考丛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年12月第一版邓铁涛329 (节选《全国名医验案类编》)节自《中医医案医话集锦》(五)津液不足证病案举例蒋某,男,28岁。
患者自幼就有汗闭症,暑天烦热难忍,伴有低热,精神疲乏,口干肢麻甚则作痛,溲多而清。
历年来服中西药未效。
刻诊:体温37.4℃,肌肤、口唇干燥,脉弦细而数,舌色红,满舌裂纹,苔剥。
辨证:津亏内燥。
治法:养阴生津。
方药:天花粉20克生熟地各15克麦冬20克玄参10克玉竹12克北沙参15克生黄芪15克陈皮6克节自《上海老中医经验选编》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六)亡阳证【病案举例】黄某某,男,64岁。
昨日晨起骤然吐血盈盈,气息奄奄,急延予医。
至其家见病人闭目不语,汗出如珠。
诊其脉息沉微,汗冷如冰,危在顷刻。
辨证:血脱后导致亡阳。
治法:益气回阳,摄血归经。
方药:参须9克炙北芪30克熟附片12克炮干姜6克炙甘草6克高德《伤寒论方医案选编》湖南科技出版社1981年4月第一版192四、实证(一)气滞证【病案举例】马某某,男,70岁。
脘胀胁痛,左侧较甚,微觉发热,吸气时及饮食后胁痛更甚,脉沉滞。
辨证:气滞血凝作痛。
治法:活血理气。
方药:归须15克红花3克赤白芍各9克没药6克丹皮6克炮甲珠4.5克元胡4.5克郁金3克枳壳3克黄芩4.5克云苓9克天麦冬各15克厚朴花2.4克余瀛鳌高益民《现代名中医类案选》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1月第一版204(二)气逆证【病案举例】王某某,男,31岁。
呃逆连连,已达八日之久。
便秘亦已数日,上次排便干结,致肛痛出血甚多,脐右侧如拳攻起,胃脘亦痛。
辨证:胃气上逆,腑气不通。
治法:通腑降逆方药:川朴9克川连3克广木香3克陈皮6克黄芩6克余瀛鳌高益民《现代名中医类案选》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1月第一版145 姜春华医案,《中医杂志》4:56,1959(三)气闭证【病案举例】保某女,十八岁。